《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实证分析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实证分析汇总.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实证分析汇总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实证分析汇总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也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及通货膨胀率等,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深入分析影响人民币
2、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与汇率变动的关系,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多种检验方法对之验证分析。关键字: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GDP 通胀率 外汇储备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汇率研究不仅是货币金融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且在整个宏观经济中都备受关注。在激烈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汇率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变量,汇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国家都利用汇率作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调节货币流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手段。因此,对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进行深入透彻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准确预测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制定适用于中国开放经济的汇率、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
3、。一、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一)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变化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指标,各国政府对国际收支的状况都非常重视。简而言之,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而国际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 资本往来项目收支差额。它反映了外汇市场供给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变动决定汇率的中长期走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顺差的增大将会抑制人民币的升值。(二)GDP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
4、经济增长促使更多出口产品的生产,扩大贸易差额,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经济增长率高使得我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增强,促使人民币汇率有上升趋势。(三)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性因素,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
5、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虽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将得到一定缓解。(四)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目前,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2011年6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达31811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较2010年增加了3338亿美元。中国目前外汇储
6、备的各项指标已经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外汇储备的增加在长期内影响着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按照现代金融学理论,外汇储备的增长对推动人民币升值是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但实际效应并非如此。外汇储备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与国内信贷一起作为资产,而基础货币作为负债。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若大量出口导致外汇储备增多,则会迫使中央银行发放更多的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的增多,导致货币的供大于求,引起通货膨胀,通过通胀又引起人民币贬值。 二、模型建立(一)模型数据说明:本研究报告的数据国际收支和GDP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通货膨胀率来源于“中国统计网”,外汇储备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7、采集数据的区间为1992年2011年。年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元)国际收支差额(万美元)GDP(亿元)通胀率(%)外汇储备(亿美元)1992551.46615,000.0026,923.486.4194.431993576.21,157,000.0035,333.9214.7211.991994861.874,030,200.0048,197.8624.1516.21995835.14,029,300.0060,793.7317.1735.971996831.424,720,900.0071,176.598.31050.291997828.985,797,810.0078,973.032.813
8、98.91998827.912,514,999.0584,402.28-0.81449.591999827.832,629,365.3589,677.05-1.41546.752000827.842,244,147.2799,214.550.41655.742001827.75,218,070.19109,655.170.72121.652002827.76,771,280.53120,332.69-0.82864.072003827.79,792,458.40135,822.761.24032.512004827.6817,709,314.17159,878.343.96099.322005
9、819.1722,772,754.16184,937.371.88188.722006797.1828,114,841.00216,314.431.510663.442007760.444,741,421.22265,810.314.815282.492008694.5146,069,471.52314,045.435.919460.32009683.144,172,669.20340,902.81-0.723991.522010676.9552,467,501.57401,512.803.328473.382011645.8840,156,719.94473,104.055.431811.4
10、8(二)拟合模型Yt=0+1Z1 t+2 Z2 t+3 X3t+4 X4t+ut其中:Yt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对数 Z1t 国际收支差额的对数 Z2t GDP的对数 X3t 通货膨胀率 X4t 外汇储备 ut 随机误差项 0、1、2、3 待定系数三、模型回归利用Eviews软件用OLS法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下:Yt=2.632269 -0.035193 Z1 t+0.404841Z2 t+0.009262 X3t-0.0000283X4t T (3.517295) (-0.713373) (3.414544) (2.237510) (-6.955768) =0.728178 F=13.72464
11、四、模型检验(一)经济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差额每增加1%,平均来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少0.035193%;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GDP每增加1%,平均来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增加0.404841%;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每增加1%,平均来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增加0.009262%;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外汇储备每增加1%,平均来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少0.0000283%,在这里,外汇储备的增加反而了导致人民币贬值,这是因为虽然按照现代金融学理论,外汇储备的增长对推动人民币升值是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但实际效应并非如此。外汇储备在中央银行
12、资产负债表中与国内信贷一起作为资产,而基础货币作为负债。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若大量出口导致外汇储备增多,则会迫使中央银行发放更多的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的增多,导致货币的供大于求,引起通货膨胀,通过通胀又引起人民币贬值。所以上述结果与理论分析与经验判断相一致。(二)统计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由OLS回归得到的中数据可以得到=0.73,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不是非常好。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t检验)提出原假设:H0:j=0(j=0,1,2,3,4),备择假设:H0:j0(j=0,1,2,3,4)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 n-k=15的临界值t/2(
13、n-k)=2.13145。由表中数据可得0、1、2、3、4对应t统计量分别为3.517295、-0.713373、3.414544、2.237510、-6.955768,其中0、2、3、4的t统计量绝对值大于2.13145,说明这几个系数均显著,都应当拒绝原假设,1的t统计量绝对值小于2.13145,应该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GDP、通货膨胀率已经外汇储备对被解释变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国际收支差额对被解释变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没有显著的影响。3、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F检验)针对H0:j=0(j=1,2, 3,4),给定显著性水平=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F(4,15)=5.8
14、6。由表中得到F=13.72464,由于F=13.72464 F(4,15)=5.86,应拒绝原假设H0:j=0(j=1,2,3, 4),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GDP、通货膨胀率及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显著影响。由于国际收支差额不显著,剔除这个变量得回归模型:Yt=2.965100 +0.328627Z2 t+0.007240X3t-0.0000271X4 T (5.146901) (6.492007) (2.437386) (-7.413060) =0.74 F=18.70399五、异方差检验(一)残差图检验根据残差图显示应该存在异方差。(二)Goldfeld-Quandt检验将数据按Z
15、2t的大小排序,不去除中间项,分为两组,每组10个观测值。提出原假设:H0:12=22 备择假设:H0:1222构造统计量F=(SSR2/df2)/(SSR1/df1),该统计量服从自由度分别为6的F分布。F=(0.003355/6)/(0.028491/6)=0.117756F0.05(6,6)=4.28所以接受原假设,拒绝备择假设,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六、序列相关检验(一)拉格朗日乘数检验生成Yt的滞后项Yt-1对Yt-1、Z2、X3、X4进行OLS回归计算LM=(n-1)*R2=19*0.70=13.3当=0.05时,查表得X(19)=10.11所以拒绝自相关系数=0的原假设,说明存在
16、序列相关。(二)自相关的克服广义差分法DW=1.269,则1-d/2=0.3655生成 YYt=Yt-0.3655*Yt-1ZZ2t=Z2t-0.3655*Z2(t-1)XX3t=X3t-0.3655*X3(t-1)XX4t=X4t-0.3655*X4(t-1)得到如下结果:得到DW=2.171查表得dl=1 du=1.68根据判定规则,不存在自相关。消除了自相关后的模型为:Yt=2.487 +0.2453682 t+0.005931X3t-0.0000221X4七、多重共线性检验(一)多重共线性检验从回归结果的系数以及t值我们可以看出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下面我们计算出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
17、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下:由图可知Z1、Z2与X4三者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二)Frisch综合分析法分别求出Yt对Z1t、Z2t、X3t和 X4t的回归方程(三)逐步回归选择Yt与X3t的回归方程作为基本回归方程。1、 加入Z2t得回归结果:模型的拟合优度很低,且新加入的变量显著性不高,因此不保留Z2t。2、 加入Z1t得回归结果:模型的拟合优度很低,且新加入的变量显著性不高,因此不保留Z2t。3.加入X4t得回归结果:模型的拟合优度虽然很低,但比原先提高了不少,且新加入的变量显著,因此保留X4t。所以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t=6.701726-0.004074X3t-0.000057
18、X4t八、虚拟变量考虑到利率的升降可能会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产生影响,引入虚拟变量D,当利率较上一年升高时为1,其他为0。D= 1利率上升0 其他并设函数为:Yt=0+1Z1 t+2 Z2 t+3 X3t+4 X4t+5t D+ utYt=1.1727219-0.052748Z1t+0.500440Z2t+0.006068X3t-0.0000316X4t+0.082315log(X5t)T (1.628695) (-1.060492) (3.525697) (1.241521) (-6.453741)(1.188810)=0.735466 F=11.56488P(D)=0.2543在=0.05的
19、水平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不保留D。最终方程仍为Yt=6.701726-0.004074X3t-0.000057X4t九、总结综上所述,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几个主要宏观经济因素:国际收支差额、GDP、通货膨胀率及外汇储备。通过建立的模型可以看出,外汇储备、通胀率及GDP对人民币汇率有显著影响,而国际收支差额对其影响不显著。当然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只是这几个因素就影响了全部,本文当中也没有加入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建立的模型存在了误差,导致拟合优度并不是很高,同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有时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有时几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各个影响因素与汇率的关系也往往是双行线的,不但影响因素对汇率变动有影响,而汇率变动对这些影响因素也会产生影响。深刻理解这些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将有助于准确预测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制定适用于、有利于我国开放经济的汇率、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参考文献:1廖佑莲.金融在线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5).2王佳彤,张君,侯瑞.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3唐东波.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关系研究J.经济科学,2008,(4).4左相国,唐彬文.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实证考量J.统计与决策,2008,(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