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波动方程法保幅叠前深度偏移.doc
《第5章-波动方程法保幅叠前深度偏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波动方程法保幅叠前深度偏移.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第5章-波动方程法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波动方程保幅处理第五章 波动方程法保幅偏移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保幅处理,特别是Fourier有限差分(FFD)法,综合了Fourier方法与有限差分法的优点,对陡倾角地层和强横向变速介质有很好的适应性,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下面基于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讨论适用于各向异性介质的保幅偏移以及粘滞声波
2、和弹性波保幅偏移。5.1 基于散射理论的保幅处理一方法原理下面介绍一种基于散射理论(波动理论与Born反演)的三维叠前保幅偏移方法,该方法是将解波动方程的问题转化为解格林函数的问题,其中格林函数的微小扰动可表示为 (5-1)其中r、x和s分别表示检波点、散射点和炮点的位置,A和T分别表示炮点到散射点及检波点到散射点的振幅和旅行时(见图5-1),m(x)为慢度的平方,即:,其中c(x)是速度。所用反演公式是基于Born近似推出的,它与采集系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海上三维双缆勘探时,该反演公式为 (5-2)其中,J为雅可比矩阵,为检波点到散射点的慢度与炮点到散射点的慢度的矢量和,St、L、S和R分别
3、表示电缆、测线、炮点和检波点。图5-1 叠前保幅偏移的示意图二实际应用基于上述方法对Norsk Hydro地区的海上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该区共有29条双缆测线,每条测线450炮,测线横向间距100米,炮间距和道间距均为25米,每条电缆用了120个检波组,图5-2给出了相邻两炮的检波点接收情况,图5-3给出了29条测线的炮点分布情况,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实际的采集系统与理想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别,要实现保幅偏移必须精确地考虑这些问题。图5-2 相邻两炮的检波点位置分布图 图5-3 29条测线的炮点位置分布图第一次偏移:利用上述方法对7条测线进行偏移成像得到其相应的垂向纵剖面,其间应用了1-D的平均
4、参考速度场,图5-4和图5-5分别是基于3-D和2.5-D的速度扰动场得到的偏移剖面。可以看出3-D情况下的成像效果明显好于2.5-D的情况。图5-4 三维保幅偏移剖面(Y=5.86km)图5-5 2.5维保幅偏移剖面(Y=5.86km)第二次偏移:利用上述方法对一小的三维数据体(2km1km1km)进行了偏移成像,成像中应用了该区内的全部测线信息和三维速度场,图5-6是其成像立体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剖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图5-6 偏移立体图的各种剖面显示5.2 适用于各向异性介质的保幅偏移当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使用的大部分地震偏移算子都是在假设地球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前提下经过一定
5、的近似得到的,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地壳和上地幔是各向异性介质,因此不考虑介质各向异性的偏移算子必然带来一些像反射点归位和反射振幅保真等方面的不可估计的错误,并且这种各向异性大部分可以近似地描述成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VTI)介质,该VTI介质中波场延拓算子具有一定的椭圆对称性。下面主要讨论适用于VTI介质的保幅偏移成像。一方法原理VTI介质中准P波的速度可以精确地表示如下(Tsvankin, 1996)(5-3)其中,和分别表示准P波和准SV波的垂向速度,和是各向异性系数,方程(5-3)不仅适用于弱各向异性,而且还适用于强各向异性,角满足下式 (5-4)其中
6、,b和c是与f以及各向异性系数有关的系数。当具有正实部(或负虚部)时将得到精确的下行波圆对称相移算子 (5-5)相应地可以得到上行波反向延拓的相移算子 (5-6)*表示复共轭,利用上面的相移算子及一维的褶积算子便可实现适用于各向异性介质的三维叠前偏移成像。二模型试算(脉冲响应)下面给出了弱各向异性与强各向异性下的脉冲响应,其间用到了12点的一维褶积算子,该算子最大可适应的传播角,见图5-7和图5-8,可以看出该算法对各向异性保幅偏移有较好的效果。图5-7 弱各向异性三维偏移脉冲响应 图5-8 强各向异性三维偏移脉冲响应 其他参数及上下上图是纵测线y=0处的脉冲响应, 图的意义与图5-7相同。下
7、图是深度z=1350m处的水平切片。三实例分析实例1下面是Oklahoma地区地震数据的各向异性保幅叠前深度偏移(PreSDM)实例。图5-9是用各向同性速度模型(见图5-10)得到的一张典型深度偏移剖面,从速度模型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有两个主要的逆断层,从图5-9的偏移剖面中看到井和目的层不能很好的匹配。因此需要采用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偏移成像。图5-11给出了断层明显的第三层的成像道集。其中,最左边的那个成像道集是各向同性速度模型下的偏移结果,右边的5个是从0.07到0.27(增量为0.05),=0.17时的成像道集,从中可以看出对成像效果的改善不是太明显,但从图5-12的差剖面可以
8、看出取0.07和0.27时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图5-9 由各向同性PreSDM得到的偏移剖面 图5-10 具有三层构造的各向同性速度模型图5-11 扫描得出的第三层的成像道集,最左边为 图5-12 第三层取0.07和0.27时的各向异各向同性,右边依次为从0.07到0.27的成像道集。 性保幅偏移的差剖面。图5-13给出了最终的各向异性偏移结果,比图5-9的成像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且井和目的层对应较好,达到了保幅处理的目的。图13 最终的各向异性偏移结果,井与目的层有了较好的匹配。实例2图5-14和图5-15分别给出了Husky和Nordegg/Chungo的三维数据体的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叠前
9、深度偏移剖面,从中可以看出各向异性偏移在反射层归位和保幅性上有很大的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及分辨率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井深与偏移深度之间也得到了较好的对应。图5-14 Husky数据的各向同性(a)及各向异性(b)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对比图。图5-15 Nordegg/Chungo数据的各向同性(a)及各向异性(b)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对比图。图5-16是Talisman数据的偏移结果对比,该数据是非常典型的各向异性成像实例。图a、b、c和d分别给出了该数据的叠后时间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的剖面,对比4个偏移剖面可以较系统地了解我们常用的几种偏移算法的成像效果。从a图
10、到d图的每一次过渡,在保幅性以及同相轴的连续性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些偏移剖面的一个明显差异在于剖面上所能够识别的目标构造的个数(图中竖线所指的地方),图a中仅能看到一个,图b中已能隐约看到第二个,图c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个,而图d中除了上述的两个外,还能够清楚地看到第三个目标构造。图5-16 Blackstone二维测线各种偏移剖面对比图。(a) 叠后时间偏移; (b) 叠前时间偏移; (c) 叠前深度偏移; (d) 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5.3 基于弹性波波动方程的保幅叠前深度偏移以全弹性波波动方程为基础的偏移方法Robert Sun等人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弹
11、性波波动方程逆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偏移方法从全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计算出合成数据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并从这些分量中提取出纯P波和纯SV波;然后分别用所提取的纯P波和纯SV波进行波动方程逆时偏移,这样可以得到两个深度偏移剖面。从理论上讲,这两个深度偏移剖面应该相等,因此可以相互比较,并用来检验偏移方法和偏移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下面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作简单的介绍。一方法原理适用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波波动方程逆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不仅用到了弹性波波动方程而且还用到了声波波动方程,下面的(5-7)式和(5-8)式分别给出了这两类波动方程的二维表达式: (5-7a) (5-7b)其中:t为时
12、间,u和w分别是波场函数的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分别是P波速度和S波速度。声波波动方程的二维形式比较简单: (5-8)其中:Q(x, z, t)为波场函数,c是波速。(5-7)和(5-8)式中均假设介质是均匀的,且x取向右为正方向,z取向下为正方向。基于上述两方程的逆时有限差分算法中,取空间导数的4阶精度和时间导数的2阶精度时,即可得到较好的偏移成像效果。二模型试算模型一该模型是一个简单的横向均匀三层模型(图5-17),将P波震源置于(x, z)=(2.0, 0.14)km处,分别由方程(5-7a)和(5-7b)通过正演模拟生成合成数据的垂直分量(图5-18a)和水平分量(图5-18b),去除其
13、中的面波与直达波后,得到图5-18中的c和d图,其中的P、S和M分别表示纵波、横波和层内多次波。图5-17 简单的二维弹性模型。S表示震源点,层内数字分别表示P波速度和S波速度,单位是km/s。图5-18 由图5-17模型生成的共炮集合成数据。(a)和(b)分别为弹性波合成数据的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c)和(d)分别为对应的去除直达波和面波的情况,(d)中的M表示层内多次波。采用相应的方法技术(Robert Sun et al,2001)对图5-18c和图5-18d中的P波和S波进行分离,得到图5-19,其中的图a和图b分别表示P波和S波,图c是对图b做过极性校正后的形式。采用声波方程(5-8
14、)分别对图5-19中的三种波进行逆时叠前深度偏移,得到图5-20中相应的三种情况,可以看到三种波的偏移都对模型的反射界面较好地进行了成像。图5-19 (a)和(b)分别是从图5-18(c)和5-18(d)提取的P波和S波,(c)为(b)极性校正后的结果。图5-20 与图5-19中的三种波相对应的偏移剖面,其中的S波振幅乘了0.5的加权因子以提高振幅的可比性。模型二为了验证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波动方程逆时偏移方法的可行性,首先构造如下的地质模型:模型由两个水平层和一个地堑组成,第一层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第二层和第三层为均匀横向各向同性介质(VTI),第四层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如图5-21所
15、示。表1为地质模型中各层的弹性参数和密度参数,它们的单位分别为1010N/m2和kg/m3,这些参数没有任何实际的地质意义。根据图5-21所表示的地质模型,利用中间放炮的排列形式,正演计算得到100个合成炮集,计算区域为100100的网格,x=z=5,时间采样率t=0.0005s。选用共偏移距剖面。图5-22和图5-23分别为抽取的具有一定偏移距的共偏移距剖面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垂直分量中的反射波类型为P-P波,水平分量中的反射波类型为P-SV波。剖面中P-P波和P-SV波清晰可见,特别是反射突变点处的绕射波非常清晰可靠。但是地堑的形态不是十分明显。图5-21 用于产生逆时偏移所需共偏移距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波动 方程 法保幅叠前 深度 偏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