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一中-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甘肃省兰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甘肃省兰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兰州一中2017-2018-2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语 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这正是当今西方文
3、化的死穴。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
4、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
5、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B.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C.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D.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
6、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在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B.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C.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D.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
7、,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B.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C.“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D.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一匹马两个人迟子健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
8、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
9、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 “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老头子叫道。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 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
10、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 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
11、。他们朝那村庄走去。 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在地上的。而且,在拉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 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 (节选自迟子健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2、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D.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5.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分) 6.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
13、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完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
14、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人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摘选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2017年7月6日北京晨报)材料二: 材料三: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常常越俎代庖,“做人情”。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
15、,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做”。(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2017年7月6日光明网)材料四: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间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
16、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强制他人“让座”,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行、成色。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摘编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法律底线,2017年7月7日红网)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让座的原因、对象各不相同,
17、不让座的原因却在自身。B.大多数民众都有给人让座的经历,同时,选择让座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孕妇等有需要帮助的人。C.即使真的有人需要座位,大部分人也认为不让座的人也有他的理由,另外认为“他买了票,让不让是他的权利”的也不少。D.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人从来没有让座的经历;还有极少数人认为让不让座和自己没有关系,持无所谓的态度。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B.“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他们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仅仅是为了审
18、判他人。C.“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若强制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生权益。D.在“让座”纷争中,“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9. 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让座纠纷问题。(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贾涉,字济川,天台人。以父任高邮尉,改万安丞。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注】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涉时在宝应,授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本路京东忠义人兵。涉亟遣傅翼谕珪
19、等逆顺祸福,自以轻车抵山阳,德广等郊迎,伏地请死,誓以自新。金太子及仆散万忠等数十万大入,且以计诱珪等。涉虑珪等为金用,亟遣陈孝忠向滁州,珪与夏全、时青向濠州,先、德广趋滁、濠,李全、李福要其归路,以傅翼监军。数日,孝忠捷至,珪屡破金人,遂与先及李全趋安丰。时金人环百余砦,攻具甫毕,珪等解其围,李全挟仆散万忠以归。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涉又遣李全以万人取海州。王琳以宁海州归,青州守张林以滨、棣、淄州降,自是恩、博十余州相继请降。涉传檄中原:“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仍厉诸将,图未下州郡。擢太府少卿。金十余万众犯黄州,涉遣李全等赴之。丞相史弥远拟升全留后,涉曰:“近弃西城,
20、免死为幸,若无故升迁以骄其志,非全之福,亦岂国家之福?曷若待事定,与诸将同升可也。”迁权吏部侍郎。金人再犯淮西。先是,蕲州受围,徐晖往援,乃鼓众宵遁,金乘间登城,一郡为血,前帅不敢问。涉斩晖以徇,诸将畏惧,无不用命,淮西之势大振。 涉时已疾,力辞事任。值金人大入,强起视事。金将时全、合连率细军及众军三道渡淮,涉以合连善战,乃命张惠当之。惠,所谓“赛张飞”者,所部花帽军,有纪律,它军不及也。惠率诸军出战,自辰至酉,金人大败。卒,超赠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注】珪即石珪,与下文的杨德广、先(季先)等都是忠义军(当时率军抗金的武装)首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21、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B.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C.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D.宝应择令/堂差涉至邑/请城之/役兴/以忧去/金人犯光州/起涉/竟前役/珪等以涟水诸军度淮/屯南渡门/焚掠几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兰州 一中 2018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