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doc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edium Deep Non-Interference Geothermal Heating System(征求意见稿)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2019年10月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陕政发201816号)、陕西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展地热能供热的实施意见(陕建发20182号)以及“关于对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计划立项的批复”(陕建发2018320号)文
2、件要求,编制组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广泛征求意见,结合陕西省实际,完成了本规程的征求意见稿。本规程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地热地质调查与评价;4.地热换热系统;5.地上供热系统;6.监测与控制系统;7.系统调试、验收及运行维护。 本规程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陕西省建设标准设计站负责出版、发行,西安交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西安交通大学(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邮箱:)本规程主编单位: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本规程参编单位: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
3、份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联西北工程设计院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北大学中陕核宜威新能源有限公司陕西德龙地热开发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沣浩 张茂省 李建峰 田廷山 周 敏 任战利 魏庆芃 张廷会 孙建华 鱼向荣 邓 军 刘 凯 张海涛 周晓骏 李 骥 马致远 董 英 姬群星 王志华 刘文辉 韩元红 李 喆本规程主要审查人:目录1 总则12 术语23 地热地质调查与评价43.1一般规定43.2地热地质条件调查53.3岩土测试与原位试验73.4地热资源及取热能力评价84 地热换热系统104.1一般规定104.2地热换热系统设计104.3地热换热
4、系统管材与循环介质要求134.4地热孔设计、施工与验收135 地上供热系统185.1一般规定185.2设备选型和安装要求185.3机房系统195.4机房供配电系统225.5绝热及防腐系统236 监测与控制系统246.1一般规定246.2运行控制系统246.3主要设备运行状态监控256.4能耗能效监测评估系统267 系统调试、质量验收及运行维护297.1一般规定297.2系统调试307.3质量验收307.4运行维护32附录A陕北关中地区热物性参数33附录B中深层地热换热器单孔取热量分布图34附录C陕西省地温梯度等值线图35附录D关中盆地各构造单元地温梯度-深度变化表36附录E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3
5、7附录F系统换热能力测试记录表40附录G系统运行测试记录表41本规程用词说明43引用标准名录4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Geothermal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43.1General Provisions43.2Geothermal Geological Condition Survey53.3Geotechnical Test And In Situ Test73.4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Heat Extraction Capacity Evaluation84 Geother
6、mal Heat Exchange System104.1General Provisions104.2Geothermal Heat Exchange System Design104.3Material and Circulating Media Requirements134.4Design,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Geothermal Hole135 Aboveground Heating System185.1General Provisions185.2Equipment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Requirem
7、ents185.3Machine Room System195.4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Machine Room225.5Thermal Insulation and Anti-corrosion System236 Monitor and Control System246.1General Provisions246.2Operation Control System246.3Operation Status Monitoring of Major Equipments256.4Energy Efficiency Monitorin
8、g and Evaluation System267 System Debugging, Quality Acceptance and Operation Maintenance297.1General Provisions297.2System Debugging307.3Quality Acceptance307.4Operation Maintenance32Appendix AThermophysical Parameters in Central Shaanxi Area33Appendix BDistribution Map of Heat Transfer Capacity fo
9、r Single Medium Deep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34Appendix CContour Sheet of Geothermal Gradient in Shaanxi Province35Appendix DVariable Geothermal Gradients with Depth for Geological Tectonic Units in Guanzhong Basin36Appendix EProject Quality Acceptance Record Table37Appendix FTesting Records Table
10、of Heat Transfer Capacity for Medium Deep Non-Interference Geothermal Heating System40Appendix GTesting Records Table of Operation for Medium Deep Non-Interference Geothermal Heating System41Explanation Wording in This Regulation43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41 总则1.0.1本规程旨在促进陕西省地热能开发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指导陕西省中深
11、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工程的地质调查、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条文说明】本规程适用于地热能开发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有关领域。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以中深层岩土体为热源,采用地下换热技术进行供热的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工程的地质调查、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及运行维护。【条文说明】本规程的颁布实施将规范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相关术语和定义,对发展清洁供热技术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应用起积极作用。各术语和条文的定义力求通俗易懂,为避免歧义,对于容易产生不同理解和需要详细解释的条目将在本条文说明中加以解释。1.0.3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工程的地质调查、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
12、维护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 medium deep non-interference geothermal heating system以中深层岩土体为热源,由中深层地热换热系统提取并结合地热热泵机组共同向建筑供热的系统,主要由中深层地热换热系统、地热热泵系统、建筑室内供热系统以及监测与控制系统组成,又称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条文说明】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区别于传统浅层地源热泵系统、水热型地下水换热系统以及增强型地热系统,具有取热不取水的特点。其通过闭式循环提取深度多为2000m3000m的中深层岩土体中的热量,并依
13、靠周围岩土及地核放射性衰变所带来的大地热流进行热量补充。2.0.2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 medium deep geothermal heat pump unit以中深层岩土体中蕴含的地热能为热源,以水或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适应中深层地热温度特征的热泵机组,又称地热热泵机组。【条文说明】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区别于传统浅层地源热泵机组,需要适应热源侧较高的出口温度及热源侧大温差的工况特点稳定可靠为用户侧供热。2.0.3中深层热储层medium deep geothermal reservoir蕴含于中深层岩土体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资源热储层,深度一般可达2000m3000m。2.0.4热源侧循环
14、介质circulating medium in heat source side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中,通过中深层地热换热器与中深层热储层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水溶液,又称循环介质。2.0.5中深层地热换热器medium deep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深埋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成的换热器,供循环介质与中深层岩土体换热使用,又称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条文说明】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需要具有高承压能力,并根据内外管传热特点选择合理管材介质。2.0.6地热换热系统geothermal heat exchange system循环介质通过中深层地热换热器与中深层岩土体进行
15、热交换的换热系统,又称地热热交换系统。【条文说明】地热换热系统除包括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及循环介质外,还包括热源侧循环水泵以及地上部分连接管路、阀门及监测部件。2.0.7用户侧热水供热系统hot water heating system in user side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中,使用地热热泵机组产生的热水经用户侧循环水泵和输配管网送至用户使用的系统。2.0.8地温梯度 geothermal gradient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地温随深度变化的速率,以随垂直深度增加的温度值表示。3 地热地质调查与评价3.1一般规定3.1.1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工程实施前应进行拟开发地段地热地质
16、状况调查。【条文说明】在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准确性,参考相关地质专有名词和地热能术语NBT 10097,尽量避免产生概念混淆的前提下,本规程针对系统设计阶段、施工钻进阶段的相关概念统一规范为“钻孔”、“成孔”、“孔深”、“单孔换热量”等。只在监测阶段使用“监测井”等概念,从而区分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与传统水热型技术的最大不同,即不涉及传统水热型技术的取水、回灌问题,“取热不取水”。3.1.2地热地质调查是以供热为目的,确定地热孔(组)的取热能力,并查明拟开发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和岩性特征、构造特征,明确主要热储类型、分布、埋藏条件、地温特征、岩土体热导率、施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分布
17、特征、水文地质特征,为合理设计地热孔(组)的孔位、孔深、孔结构和孔间距提供依据。【条文说明】调查拟开发区域不同深度的地层地温变化特征,确定恒温带深度、热储盖层的地温梯度和热储的温度以及开发范围内的地温场特征。调查区内各热储的岩性、厚度、埋深、分布、相互关系及其边界条件,分析各热储层的空隙率、有效空隙率、热导率、热扩散系数等参数,详细研究主要热储层的密度、比热容、热传导系数、单位延米取热量、温度、压力及其变化,为地热钻孔设计提供依据。在有中深层无干扰地热换热孔开采的成熟地区,或地热孔多,资料丰富,地热地质条件清楚的地区,以收集资料为主。收集区域地热地质研究报告和相邻地段的无干扰孔、地热井成井报告
18、,进行综合分析,查明拟开发地段的热储层及地温场特征。在没有中深层无干扰地热换热孔,但有地热井,资料较丰富,地热地质条件较清楚的地区,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投入一定的勘探手段,获取地热地质特征相关资料,以满足地热钻孔设计要求。既没有中深层无干扰地热换热孔,也没有地热井,资料匮乏,地热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地区,应根据区域地质特征,设计施工无干扰地热勘探孔,进行全孔段测孔、测温,每个热储层宜采取集1个岩心3个岩心,获取地热地质基础参数,为后期的无干扰生产孔设计提供依据。3.2地热地质条件调查3.2.1地质条件调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 地形地貌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并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实地核查拟开发地段地形地
19、貌特征,查明拟开发地段地面高程和地表形态,所处的地貌单元和微地貌类型,以及已有和规划的地面与地下建(构)筑物、树木植被、池塘等分布状况。2 地层岩性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分析和补充调查拟开发地段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与岩相特征、产状、厚度和接触关系,并划分热储层系统结构。其中,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类宜划分至统或亚统(组),变质岩划分至界或群,岩浆岩宜按岩类结合构造运动期划分,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地层划分至统。3 地质构造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结合遥感解译、人工地震、氡气测量等手段,分析拟开发地段大地构造单元部位、区域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特征,基本查明地质构造类型、性质、产状、规模、分布、形成时
20、代、活动性及其对地热传导的控制作用。4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实地核查拟开发地段是否存在地面沉降、地裂缝、湿陷性黄土、砂土液化、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5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调查当地具有供水意义的地下水含水层(包括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和深层地热水取水层段)的分布特征以及供水水源地分布及保护区划分情况,在地热孔设计时应对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条文说明】地质条件调查及地热地质条件调查可一同开展,在参阅相关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特殊地质构造和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专门调查,所得结果可对后期设计工作起到指导作用。3.2.2地热地质条件调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21、1 资料搜集与分析:全面搜集区域地热地质研究报告、相邻地段和相近条件的无干扰钻孔或水热型地热孔成孔报告,并进行综合分析;2 热储结构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结合地质条件调查结果,分析拟开发地段热储地质结构,查明恒温带深度、热储盖层分布以及各热储的岩性、厚度、埋深、分布、相互关系及其边界条件;3 地温梯度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结合热红外遥感解译、浅表层测温、地球物理勘探、氡气测量等手段,分析地温增温梯度和不同深度的地温变化,查明拟开发地段热储层的温度及地温场特征;4 热储参数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结合地质条件调查结果,分析拟开发地段各热储的依据相邻地段和相近条件的地热孔参数,参照附录A,确定各热储
22、的密度、比热容、热传导系数等参数;5 地热地质勘探:在地热地质资料匮乏和地热地质条件不清楚的空白区,应开展无干扰地热地质勘探。勘探宜在地面物探的基础上,进行钻探和物探测井。钻探及物探测井要求见3.3.2。3.3岩土测试与原位试验3.3.1岩土测试与原位试验在勘探孔及探采结合孔中进行。【条文说明】对无干扰勘孔及探采结合过程中采取的岩心,应进行密度、孔隙度、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比热容的测试。3.3.2地热地质资料不充分区域应开展地热地质勘探,并最少选1个钻孔作为探采结合孔。岩土测试与原位试验宜包括以下内容:1 样品采集与测试:对勘探孔及探采结合孔取热段每个热储层应采取1个岩心3个岩心,并进行岩心
23、样密度、孔隙度、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比热容等测试;2 物探测量:探采结合孔物探测孔宜进行全孔测孔,测孔参数应包括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自然电位、钻孔温度,条件允许时可选择自然伽玛、地层声波速度、孔径、孔隙度、磁化率、能谱等测量数据;3 采热试验:探采结合孔完成后,宜进行单孔、多孔或群孔采热试验,按照非稳定流要求,观测取热孔热交换量、孔口温度和取热段温度及观测孔温度。有条件场地,可在下管时安置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不同深度地下岩土温度变化;4长期监测:对于已建成的代表性地热孔,宜持续观测热交换量和孔口温度,定期采用深孔测温仪测量不同深度的孔温。【条文说明】本规程中“热储层”,在关中盆地指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工程 建设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