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doc(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组织行为学2015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组织行为学2015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组织行为学一、填空题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 一定组织 中人的行为规律。2教师工作的主要特点是:育人性、 复杂性 、示范性和独立性。3霍桑实验使梅约发展出一种对人性认识的不同观点,即提出了关于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4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 社会知觉 的概念,用以表示他对知觉的一种新观点。5
2、社会知觉可分为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因果关系知觉。6先入为主是对人知觉的 首应知觉效应。7斯蒂芬和沃尔夫在综合有关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描述教师成长的 生命周期。8教师成长的心理机制是 反思-更新-成长 。 9当人们产生某种优势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 目标 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转化为 动机 。10双因素理论将引起满意的因素称为 激励因素,将消除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11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 某种行为 的过程。12归因理论将人们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为:努力、能力、任务难度 和机遇
3、四个方面的因素。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属于下列哪种人性假设?( B)A、社会人B、经济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2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属于下列哪种人性假设?( C )A社会人B经济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3“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对人知觉的( B )效应。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4认为老年人总是墨守成规,属于下列哪种效应?( D )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阅效应D定型效应5如果教师A认为和教师B相比,自已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 )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努力增加B的报酬D使B
4、减少收入。6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属于下列哪种强化方式?( C ) A固定比例强化B可变比例强化C可变间隔强化D固定间隔强化7在归因理论中,能力属于哪一类因素?( C ) A外部、不稳定、不可控B内部、不稳定、可控C内部、稳定、不可控D外部、稳定、可控 8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D ) AE高V高=M高 BE中V中=M中 CE低V低=M DE零V高=M中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 1社会人性的假设认为,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不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X )2梅约认为社会交往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囚素。( )3复杂人性假设认为人在
5、同一时间,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 ) 4“一好遮百丑”或“一丑遮百好”说的是对人知觉的定型效应。(X ) 5首因效应在知觉熟悉的人时起作用,而近因效应在知觉陌生的人时起作用。(X ) 6组织承诺是指一个人对于特定组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希望维持其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心理状态。( )7按赫兹伯格的研究,工资属于激励因素。(X ) 8挫折感与个人的价值观没有关系。(X ) 9心理学家罗斯将“低估情境作用,高估个人作用”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10挫折后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撕衣咬手等属于挫折后的合理化反应。(X )四、论述题1 说明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经济人假设
6、的主要观点是:他们认为人天生就是懒惰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趋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对人的管理采取的是不信任和惩罚式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对于经济利益是比较关注的,对工作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经济利益上的满足程度。但是,由于学校的特殊环境,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经济人假设的消极影响。教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学生,一个过多关注个人经济利益的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而且,如果管理者长期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将教师教育过程全部物化,特别是将学生学习成效和行为上的问题与教师奖惩挂钩等完全违背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做法将严重误导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长期和深远的严重后果。2 结合实际谈谈改变教师
7、态度的主要方法。答:教师态度对于其职业和学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与教师态度相关的三个因素是工作的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教师的态度具有稳定性、主动性、内控性的特点。 改变教师态度的方法主要有: 1、组织教师参与决策 管理者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教师参与决策、参与管理。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还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态度。 2、建立与教师沟通的渠道 在管理生活中管理者与教师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互通信息的渠道,及时传达相关的信息,并使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教师的相关信息是改变教师态度的重要方法。 3、促使教师学习 认识是决定人们采取何种态度的基础.教师的情感体验行为意向都是在认识的
8、基础上形成的.学习可以改变人的认识,认识可以改变人的态度。 4.促进教师需要的发展 人的态度受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所支持。因此,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促进教师需要层次的提高,培养教师的高级需要,另一方面,需要针对教师个人的心理需求做相应的工作。 3 陈述、说明教师生命周期理论的各个阶段及特点。答:教师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从事教育的教师都要经历几个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并将其模型化。(1) 实习教师:实习教师是尚未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是职前教师;实习教师虽然属于学生的学业活动,但它从中得到做教师的体验和信心,对将来有很大的影响。(2) 新教师:新教师阶段是教师从个体走向学校任职,并接
9、受教学任务,直到将所学知识和教学活动相结合,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教学中的困难,这是教师适用的困难期,也是能否胜任此岗位的关键期。(3)专业化教师:这阶段的教师具有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是稳定,成熟、可靠的教师。(4)专家型教师:特点是有能力预期学生的反应,并修正和调整教学以促进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5)杰出教师:具有更为丰富、广泛的教学经营,无论在知识、行为、道德水平上都超出了一般教师,是非凡的。(6)退休教师:离开学校,职业结束。也有些退休教师选择其他方式为自己的专业继续工作。4 结合实际谈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他认为每个人有五个层次
10、的需要:1、生理需要,包括食物、水、栖身之地、性以及其他方面的身体需要;2、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同时能保证生理需要得到持续满足的需要;3、社交需要,包括爱情、归属、接纳、友谊的需要;4、尊重需要,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等,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同和关注等;5、自我实现需要,成长和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不同的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优势需要,也就是说个体有自己的需要模式。第一种是生理和安全需要为优势的;第二种是以交往需要为优势的;第三种是以高级需要为优势的。管理者要给人们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诱因,使其成为个体行为的目标。1、如果你想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这个
11、人目前处于哪个需要层次上,并重点满足这一层次或这个层次之上的需要。如果管理者们都在试图改变他们的组织或者管理活动,就必须使员工的需要得到满足。2、五种需要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级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级的需要。高级需要通过内部使人得到满足,低级需要则主要通过外部使人得到满足。3、强化激励作用。针对员工的当前需要,提供相应的奖励可以强化激励。比如,对于比较低层次的员工,物质的奖励可能更具有激励作用,而对于高层次的员工,如高级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和成就感则更具有激励作用。5 根据教师需要的特点,在管理中怎样激励教师的积极性?答:教师因为职业的关系,其需要具有一
12、些共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强烈的精神需要和朴实的物质需要。根据美国学者的调查,吸引人们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服务、物质利益、毅力以及工作时间。因此这几个方面可以作为进行激励重要的参考因素。 解决与满足教师的需要,是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 1、尽可能及时地、准确地掌握教师需要的动向,正确对待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满足教师的需要是一个学校正常工作的基础。不了解教师需要的动向,不能合理而又恰当地满足教师的需要,则教师的需要层次会停留在远离教育、教学工作的焦点之外,其积极性就会受挫。对合理的可以满足的需要,应尽力予以满足。 2、注意教师需要的个体差异,并为教师多种需要
13、的满足提供诱因。尽管作为一个群体,由于职业的原因使教师的需要表现出一般性的特点,但是作为教师个体的需要还是存在差异的。学校管理者要对所有的教师实施激励,因此,在管理措施中应能覆盖教师各个层次需要的满足,为不同需要的个人提供为满足需要而追求的目标。 3、在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应该特别注重教师精神需要的满足。对教师的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领导者要给予爱护、鼓励和支持,并创造条件使其得以实现。 4、正确调节教师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恰当满足教师合理需要的同时,还应做好教师需要的调节工作,以保证教师积极性的正确方向和持久性。6 造成教师挫折的主观、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挫折后应如何进行个人调节?答:
14、 1.造成教师挫折的客观因素:第一,政策观测不力,思想工作缺乏实效;第二,学校管理的作风和方法不当;第三,学校组织内人际关系不良;第四,工作安排不当;第五,学校环境不良。造成教师挫折的主观因素:第一,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判断;第二,遭挫目标的重要性;第三,抱负水平;第四,对挫折的忍受力。挫折后应该这样进行个人调节: 1 宣泄情绪:应该控制情绪,但不应该无限制的压抑情绪,遭受挫折后的情绪应该得到适当的宣泄2 注意转移:心情不好,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从事体育锻炼,让快乐的情绪淹没忧郁3 原谅自己,恢复自尊:要敢于正式现实,自己犯错,要坦白承认,然后将之抛在脑后,相信失败已经过去,成功就在前头。4
15、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从来不失败的人事没有的,失败而不失志、不失态才失成功的特点。应该看到,失败也有好的一面,它给了我们经营、知识、才干、能力、风度、气魄。7、分析、论述:对一个行为的归因对以后的同一行为有何影响?答:归因,就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归因理论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行为的原因若在于环境,如外人、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外因,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责任;行为的原因若在于个人,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心境、努力等,则行动者对其行为要负责任。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与所得的结果毫无
16、关系,尤其是将失败归因于内在而稳定的因素,如能力时,会形成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表现为:动机上,个体不会主动地学习达到目标的有效行为;在认知方面,个体对将来的成就不抱任何希望;在情绪方面个体自尊心很低,心情也相当忧郁;在行为方面“不作为”,本来能做的也不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能力较强,自信心十足,情绪稳定,无论是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不可控性维度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要使他们在“优”的基础上更“优”,就必须对他们结果进行理性的归因,如果盲目地归因于他们的能力,归因于他们的“聪明”或“天赋”,他们往往认为不需努力,凭本身能力和聪明就可以了,这样会造成学习后劲不足,当真的“翻船”了,他们就会怀疑
17、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认为自己不聪明,再难有作为,出现满足于现状的现象。但如果只归因于他们的努力,不归因于他们的能力,又往往会造成失去自信心,没有自豪感,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对今后其发展,超越一般人的目标倾向又不利。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既归于自己的能力,又离不开归因于自己努力,使真正明白:优秀成绩的取得能力、努力一个也不能少。 习得无助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厌学和成绩差的原因。是学校教育中应特别注意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习得无助的困境。出现问题,有问题后再去归因,往往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差生”差结果的归因要比“优生”优结果的归因容易得多,问题是如何科学归因,使归因对“差生”更有激励作
18、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全面了解因归理论的基础上,联系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当、“差生”可接受的归因结果,这样的归因才会对“差生”有激励的作用。 正确因归,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同样,正确的因归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优生更优,使差转好,逐步向优发展。当然归因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归因时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坚持心理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同时进行。这样会使归因更丰富,更有效果。 五、案例分析 他为什么又不走了?分析:小A老师最初为什么要调走?后来为什么又不走了?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他认为每个人有五个层次的需
19、要:1、生理需要,包括食物、水、栖身之地、性以及其他方面的身体需要;2、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同时能保证生理需要得到持续满足的需要;3、社交需要,包括爱情、归属、接纳、友谊的需要;4、尊重需要,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等,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同和关注等;5、自我实现需要,成长和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不同的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优势需要,也就是说个体有自己的需要模式。第一种是生理和安全需要为优势的;第二种是以交往需要为优势的;第三种是以高级需要为优势的。管理者要给人们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诱因,使其成为个体行为的目标。(1) 案例中的小A老师热爱教师职业、勤
20、勤恳恳的工作,但他的工作并没用得到原校长的尊重和肯定,致使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解决不了,使小A寒心,因此要求调走。(2)小A是一个高级需要占优势的人,B校长给予小A充分的理解尊重和肯定,在工作中为教师尽可能提供服务,方便教师教学,促进了教师工作,使教师具有充分的成就感,因此小A老师不走了。作业2一、填空题 1、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 没有正式规定 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2当有他人在场或与其他人共同工作时,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 社会助长作用 。 3群体规范的功能有群体支柱功能、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评价准则的功能 、 行为矫正功能。 4、当个人在群体中与
21、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群体压力,这时人们往往会放弃原有的意见和行为,而采取与群体多数人意见一致的意见和行为。这种行为称作 从众或顺从 。 5. 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平等原则、互利原则、 信用原则 、 相容原则 。 6.罗杰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三个条件是真诚 、理解 、接受。 7、一般来说,领导过程由领导者、 被领导者和 所处环境 三个因素组成。 8、四分图领导行为的四种类型有高组织低关心人、高组织高关心人、 低组织低关心人、 低组织高关心人。 9、在费德勒的权变模式中LPC问卷得分低是以 任务 为动因的人。 10、职权包括合法权、 奖赏权 和 惩罚权(强制权)。 11、权威包括模范权和
22、 专长权(专家权)。 12、“途径目标”理论的核心是:领导者影响着介乎 行为与目标 之间的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群体成员以群体规范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可称作群体的( B )功能。A群体支柱 B评价准则C对群体成员的约束 D行为矫正 2在群体决策时“强行通过”这种决策方式称作( B )。 A多数原则 B少数原则 C缺少反应 D基本一致原则 3教师和家长是( A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对立 D各自独立 4教研室团体凝聚力的主要来源与基础是教研组长的( D )。 A事业心责任心 B治学态度、教学水平C组织能力 D出于公心、民主作风 5、途径目标理论是
23、( B )提出的。 A费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耶顿 6在“途径目标”理论中,以下列哪种选项是正确的?( A ) A常规性任务支持型领导方式 B常规性任务指令型领导方式 C多变化性任务支持型领导方式 D高难度任务支持型领导方式 7根据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职工高成熟度的情况下,应采取( D )。 A命令型 B说服刑 C参与型 D授权型 8在费德勒的权标理论中,下列哪个选项是以人为主的工作?(C ) A好、明、强 B好、不明、强 C差、明、强 D差、不明、弱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 1简单的动作反应有明显的社会助长作用。( ) 2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会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行为学 形成 考核 完整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