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docx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一 滑坡体概况 1、自然概况*滑坡为古滑坡,位于长江北岸原*镇、*及*之间的南麓斜坡上。滑坡区是新城建设规划中县财政局(正建)、县师范附属小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建成)以及数十栋移民住宅楼(建成)所在地,*至奉节及老*城的*大道(正建)在其后缘通过。由于当地降雨量大,地面排水不畅,大气降水、滑坡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滑坡体内,加上古滑体上人为活动频繁、单位办公大楼、移民住宅楼的建设,以及各种挡墙基础的开挖,特别是滑坡前缘的切脚开挖,使座落在古滑坡体上的部分房屋、排水沟、地面有拉裂变形现象,出现人工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属局部蠕动
2、变形,目前整个滑坡仍处于稳定状态。在新城的建设中,双江八组产生了大面积复活体,坡面产生大量张拉裂缝,引起楼房基础开裂,需要及时治理,如复活体继续发展下去,将引起古滑坡的复活,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镇规划和建设,不论对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滑坡(A区)位于长江与小江所夹的东侧三角区的河谷斜坡上,该滑坡的西边界从天宫包垭口东开始,向东至石鞘湾村西侧,东西长约820m.西部前缘切出公路南侧(高程为201m),东部前缘在公路北侧的陡崖上(高程为237m),东侧后缘在谭家梁下的基岩陡崖下(高程为276m),南北宽100350m不等,面积约2104m2。滑体厚度230m
3、不等,总体积约110万m3,为大型堆积顺层滑坡,平面形态略呈圈椅状。受岩性和施工影响,古滑坡上产生了方向、成因、地质环境不同的三个滑体。 (1)双江六组滑坡,位于滑坡西部,该滑坡已由新城建设委员会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站,进行了滑坡的勘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已做了整治处理设计,其方案是墙背锚索抗滑桩支挡,目前大部分工程已施工完成。勘察期间,未发现已整治过的边坡及上方山坡有变形的迹象。 (2)双江八组复活体,位于古滑坡的中西部,是由人为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其前缘至公路北侧,高程206m,后缘在移民楼37号及38号后约10m处,高程约231m,具典型的圈椅状地貌,东侧以移民房为界,西侧以正建的
4、武装部西侧为界。复活体东西宽130m,南北长180m,厚度312m不等,复活体体积约15.3万m3。目前在滑坡体上有二栋已被拉裂的七层楼房和被毁坏的居民平房。 (3)附属小学滑坡,位于滑坡东区,西起农行双江营业部、东至财政局迁建区东侧,东西长约560m,南起兴旺路、北至谭家梁陡崖下,南北长160350m,滑体厚2030m不等,目前财政局、师范附小、油脂公司等单位正在该处进行紧张的迁建工作,滑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工程地质概况 *滑坡 (A区)区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和侏罗系中统沉积岩层。 (1)第四系松散层本区分布的第四系地层主要是滑坡堆积、坡积和残积的粘性土及碎石类土。 粘性土
5、:以粉质粘土为主,分布厚度不均,一般山坡平缓处厚度可达58m, 稍陡的山坡分布厚度一般不大于1m,褐灰色及土黄色,质地不均一,粘性较好(属泥岩风化而成),一般均含有粒径大小不等的砂岩碎石、角砾,土石比为7:3,可塑软塑,致密性差。碎石类土:由于山坡物理风化的因素,此地碎石类土多为坡积及滑坡堆积成因的块石土、碎石土。平面上多分布在滑坡东部及西部双江六组滑坡处,在复活体局部地方也有分布,其厚度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一般330m不等。块石土、碎石土不稳定,有时变为一层。其岩性特征为:堆积时代久远的为土黄色,碎石基本呈全风化状态,土石比为4:6。坡积时代较新的为褐红色,碎石及块石呈强风化状态,其间由泥质
6、砂岩和泥岩风化碎屑充填,土石比一般为3:72:8。稍湿至潮湿,致密性差。 (2)侏罗系沉积层滑坡区出露地层是侏罗系中统内陆浅水湖相碎屑沉积层。该地层有三个岩性阶段,上段以砂岩为主,泥岩次之;中段以泥岩为主夹砂岩;下段则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并以泥岩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钻孔揭示,滑坡区属上段地层,是一套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厚层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夹厚层紫红色泥质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的地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及钙质结核,砂岩具斜交层理和交错层理,在横向上有增厚或尖灭现象。在颜色上从灰白、青灰、灰绿至褐红再至紫红的渐变规律。该区岩层产状一般是N723E/510N,岩层平缓。具体岩性特征:砂岩物
7、理特征:灰白至青灰色、灰绿色,矿物以长石和石英为主,暗色岩屑次之,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褐红及紫红色泥质砂岩,则以长石为主,岩浆岩屑和粘土次之,钙、泥质胶结,细、粉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遇水易风化,风化层厚度一般15m。岩屑以硅质岩为主,岩浆岩及粘土岩次之,副矿物以绿帘石、石榴籽石、磷灰石为主,钛铁矿、磁铁矿、电气石、锆石次之。泥岩物理特征:紫红色为粉砂质泥岩,粘粒含量为主,粉粒岩屑次之,泥质胶结为主,往往在胶结物中有水云母、绿泥质及少量石膏。普遍含有钙质结核。棕红色泥岩为纯粹粘土岩,510cm薄层状构造,含有水云母、石膏、高岭土等矿物。风化层厚度36m。砂岩力学特征:因砂岩
8、胶结成分的不同,引起颜色不同,其力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异。灰白色及青灰色长石、长石石英砂岩回弹系数为2430,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C=31.9MPa,软化系数0.72;灰绿色及褐红色泥质砂岩回弹系数为1220,R C=9.23MPa,软化系数0.47;且前者耐磨性好,硬度高,是当地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当地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泥岩力学特征:紫红色泥质砂岩,其回弹系数均小于12,遇水、见光晒,易风化。本地区一般在桩基础中都不用其作为桩基持力层,棕红色泥岩,由于含有大量膨胀性矿物,易风化,遇水易膨胀崩解。 3、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两种。(1)第四系松散地
9、层孔隙潜水:滑坡区内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坡积的松散层中。由于滑坡区东部在地形上高于西部,相对而言形成东部贫水、中西部富水的不均匀分布状态;在滑坡区南北方向上,前缘比后缘略富水。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来源有三:一是大气降水,二是基岩裂隙水,三是生活废水。(2)基岩裂隙水:滑体下伏基岩为砂岩和泥岩,砂岩为透水层,泥岩为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其补给来源有二,一是大气降水,二是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排泄方式一般是沿着下伏泥岩接触面向岩土接触处排至第四系松散层中或沿着裂隙排向长江。滑坡东部地区水位埋深5.027.10m,地下水位线不连续。西部地区水位埋深2.010.0m不等。复活体地
10、下水的涌水量为:5.477.71m3/d,渗透系数为:0.5m/d。根据挖探和钻孔揭示,虽然在基岩面上土体往往比其上部土体含水量高,但在局部地方仍呈不连续,这与大气降水有很大关系。一但连续下雨基岩面上就会形成连续的水位线,降低基岩面及其以上土体的抗剪强度,为其滑移变形创造条件。区内地下水呈弱碱性,PH值一般为7.848.02,对混凝土无侵蚀性。4、气象该滑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雨量集中在59月份,且多发暴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2mm,年最大降水量为1752.6mm(1963年)、日最大降水量为191.5mm(1981年7月17日),连续一次最大降水量为292.1
11、mm(1963年8月1523日),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68.8mm,年最大蒸发量为1573.6mm(1999年),多年平均风速0.7m/s,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 。5、地震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二 滑坡稳定性检算及结论在对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调查,运用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和SARMA法,选择-断面进行了计算模型设计、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和稳定性系数计算;选择-进行了BISHOP法稳定性计算,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变形体和老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复活体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为1.051.14,处于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其稳定系数为0.8
12、450.93,处于不稳定状态。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为1.2241.88,处于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其稳定系数为1.021.64,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这和现场的调查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根据对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和稳定性检算得出如下结论:(1)在滑坡堆积体自重应力状态下,由于新城区建设的开挖和地下水的作用,引起边坡堆积体内应力状态的调整,在滑坡体上部形成以水平为主拉应力区,局部地段有垂直拉应力区,水平拉应力区主要分布于滑坡体上部和滑坡后缘处,其深度平均为46m,由于水平拉应力区的存在,有利于形成平行坡面的张裂面发生,剪切应力集中区
13、主要分布在坡脚,剪切应力集中,易于形成剪切破坏面。但计算分析表明剪切应力集中区较小,应力分析表明,本滑坡表现为滑体塑流-后缘拉裂-前缘挤压剪切型发展模式。(2)变形分析表明,由于新城区建设开挖和水的作用,使得滑坡岩体变形场发生较大调整,在坡面附近形成拉张变形场,无论水平位移还是垂直位移,其量值和变化率急剧增大,破坏了坡面的稳定性。(3)SARMA法计算分析表明,-断面A模型在三种排水情况下,目前边坡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5,考虑30%的安全系数,边坡也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如果其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坡脚的开挖,将大大降低其稳定状态;B模型在三种排水情况下,稳定性系数均小于1.05,目前已经处于临界
14、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工程。(4)BISHOP法计算分析表明,-断面代表的滑坡体,饱和状态下(雨季),不论A模型(代表老滑坡体)还是B模型(代表变形体),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天然状态下,A模型表现稳定,接近临界状态,B模型处于临界状态。由此可见,-断面所代表的滑坡体是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治理。(5)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分析表明,复活体在天然状态下接近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综上所述,无论是采用SARMA法、BISHOP法还是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分析,在天然状态
15、下,复活体处于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目前该处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若施工不当、排水不畅,可能会引起滑坡体的局部失稳。三 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2001年11月23日*市*国土整治开发有限公司关于承担*滑坡(A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工作的委托书。 (2)2001年11月 22 日专家组评审通过的*市*城新址*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审查意见。 (3)2001年12月 8 日*市*城新址*滑
16、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4)2001年12月17 日*市*城新址*滑坡(A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复审意见。 (5)*市*城新址*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新县城*滑坡(A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投资概算的批复 (7)2002年2月24日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市*城新址*滑坡(A区)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 (8)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9)GBJ1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0)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1)TB10025-2001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12)GBJ3-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2、设计标准 (1)滑坡防治级别:根据有
17、关技术规则规定,本滑坡防治工程级别为I级。 (2)防洪标准: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采用三峡水库汛后50年一遇,相应的设计洪水位为175.00m。由于*滑坡前缘高程为205m。故本设计不需考虑三峡水库库水位影响。 (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市委(1992年)82号文,滑坡区地震烈度按照VI度校核。 3、设计原则 (1)针对引起滑坡(或局部复活)的主导因素,寻求合理的整治方法。确保复活体的稳定,遏制古滑坡的复活。 (2)治理方案应尽量不影响规划区的建设用地,特别不能影响已建单位、学校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与安全。 (3)滑坡治理工程应尽量少占用滑坡体所提供的土地
18、,并应尽量提供较多的建设土地。 (4)尽可能不破坏滑坡区的自然环境,不干扰和破坏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5)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应与滑坡区城镇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滑坡区的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 (6)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美观适用。 (7)大型滑坡治理应以地质灾害系统工程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应按照清方、支挡与排水、监测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来拟订综合治理方案。四 设计参数的确定 1、滑坡推力计算中土体基本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滑坡推力计算所采用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是将探井、钻孔取原状土样做室内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滑坡 整治 工程设计 说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