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doc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名词解释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7.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
2、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8.阈强度: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9.阈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10.局部反应: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1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1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
3、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14.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15.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16.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17.期前收缩: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称期前收缩。18.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19.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20.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21.心指数:一般
4、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22.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23.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质是吸入O2排出CO2。呼吸全过程由外呼吸、内呼吸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三个环节组成。24.肺泡通气量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0.84。25.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则为生理无效腔。由于正常肺泡无效腔容积不大,故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26.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反射性呼吸变化。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27.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叫做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通常叫做血氧饱和度。28.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9.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30.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是胃粘液与HCO3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屏障。31.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32.体温调定点:由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活动所决定的体温恒定水平。33.能量代谢:指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中所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34.基础代谢率: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35.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总量。正
6、常成年人约为125 ml/min。36.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指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量的大小,即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37.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为910 mmol/L(160180 mg)。38.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滤过率的6570,称球管平衡。其生理意义是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39.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称水利尿。主要是因为饮水量增多,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所致。40.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上的一种特
7、殊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与神经递质结合,产生一定生理效应的特殊结构。41.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特殊分化部位,即神经元彼此相互联系、传递信息的部位。42.牵涉痛:内脏有病时引起体表某一部位发生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43.牵张反射:与脊髓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如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被牵拉肌肉的收缩。44.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离断,在离断水平以下的部位,一切反射活动暂时消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称为脊休克。45.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即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4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
8、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4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产生超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8.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内脏和组织结构中,能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49.感觉器官:有一些感受器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有利于感受的附属装置,通常将这些感受器及其附属装置称为感觉器官。50.近点:人眼作充分调节时,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51.瞳孔对光反射:随照射视网膜光线的强弱而出现瞳孔大小的改变,称为瞳孔对光反射。52.视力:又称视敏度,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一般以眼能分
9、辨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53.明适应:从黑暗处初到强光下时,起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恢复视觉,这一过程称为明适应。54.暗适应:当人从亮处进入黑暗的环境,最初任何物体都看不清楚,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逐渐看清暗处物体,这一过程为暗适应。55.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特殊的高效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56.允许作用:有的激素,本身并不直接影响某一生理过程,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激素的效应得以实现,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57.第二信使:大多数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是通过两个信使将信息传至细胞内引发生物效应的。该类激素分子量较大,激素本身不能直接进入靶细胞内,而先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10、使细胞内产生cAMP,cAMP作为激素(第一信使)的信使(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系统引起靶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反应。58.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59.窦性心律:指在窦房结所控制下的心脏节律性活动。60.胸内负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过程,因其比大气压低,故叫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力所形成。61.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男性为3500 ml,女性为2500 ml左右,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之一。62.时间肺活量:在一次最大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气,在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第1、2、3秒末分别为83、96、99
11、。既反映肺活量又反映肺通气速度。63.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活动为主要动力而致胸廓运动明显,腹壁运动不明显的呼吸称胸式呼吸。64.食物的热价:1g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其中,糖为17.5 kJ;脂肪为39.75 kJ;蛋白质体内17.99 kJ、体外23.43 kJ。 65.食物的氧热价:氧化某营养物消耗1L氧所释放的热量。其中,糖20.92 kJ;脂肪19.66 kJ;蛋白质18.83 kJ。66.呼吸商:指同一时间内体内释放的CO2量和摄入O2之比(CO2/O2)。其中,糖为1;脂肪为0.71;蛋白质为0.8。67.肾小球滤过分数: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
12、年人约为19。68.瞳孔对光反射:随照射视网膜光线的强弱而出现瞳孔大小的改变,称为瞳孔对光反射。69.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二、简述题1.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2.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
13、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3.简述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可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称为兴奋性。而可兴奋细胞在阈刺激的作用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兴奋。可见兴奋性是兴奋的基础,兴奋是兴奋性的表现。一个没有兴奋性的组织或细胞给予任何强大刺激也不会产生兴奋。但是,没有产生兴奋的组织不一定没有兴奋性。例如给予肌肉组织以光或声的刺激,不会引起兴奋,给予其电刺激则可引起兴奋。4. 简述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原理。肌丝滑行学说认为,骨骼肌的收缩是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相互滑行的结果。基本过程是:当肌浆中Ca2浓度升高时,肌钙蛋白即与之相结合而发生构形的改变,进而引起原肌凝蛋白的构形发生改变,至其双螺旋结构发生某种扭转而使
14、横桥与暴露出的肌纤蛋白上的结合点结合,激活横桥ATP酶,分解ATP获得能量,出现横桥向M线方向的扭动,拖动细肌丝向暗带中央滑动。粗、细肌丝相互滑行,肌小节缩短,明带变窄,肌肉收缩。当肌浆网上钙泵回收Ca2时,肌浆中Ca2浓度降低,Ca2与肌钙蛋白分离,使原肌凝蛋白又回到横桥和肌纤蛋白分子之间的位置,阻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肌肉舒张。5.简述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过程中Na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AP产生、恢复过程中Na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依次是:激活状态、失活状态、备用状态。6.刺激引起可兴奋的细胞兴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刺激必须达到三个有效量,即一定的刺激强度;足够的作用持续时间及适当的强度时间变化
15、率才可成为有效刺激引起可兴奋细胞兴奋。7. 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形成;另一部分是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其生理意义: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维持血浆和组织间的水平衡。8. 何谓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其大小标志什么?正常男女的血沉值是多少?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其大小用血沉来测定,血沉值越小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大,血沉值越大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小。魏氏法测得正常男性血沉值为015 mm/1 h;女性为020 mm/1 h。9.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其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血液凝固;对
16、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10.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属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收缩性则属机械特性。11.简述房-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较慢,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延搁的时间较长,称为房-室延搁。其生理意义是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从而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12.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哪几个时期?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其中,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13.简述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健康成人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为12.01
17、8.6 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012.0 kPa(6090mmHg);脉搏压为4.05.3 kPa(3040mmHg);平均动脉压为9.313.7 kPa(70102mmHg)。14.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与哪些因素有关?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是指滤过力量与回流力量之差。它与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有关。15.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它的高低取决于哪些因素?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391.18 kPa(412cmH2O)。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静脉回流速度。16.一个心动周期有几个心音?第一心音和第
18、二心音是怎样产生的?一个心动周期中有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一心音发生于心缩初期,标志心室收缩开始,是由于心室肌收缩,房室瓣突然关闭及随后射血入动脉等引起的振动而形成。第二心音发生于心舒期开始,由于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而形成。17.简述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当机体血中O2分压降低,CO2分压增高和H浓度升高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多,以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到延髓,兴奋交感缩血管中枢,经缩血管神经使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血压升高,此反射只能使血压升高,故称加压反射。18.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由哪几
19、个环节组成?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全过程包括:外呼吸:指在肺部实现的外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泡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9.CO2对呼吸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如何?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并小于7时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但当吸入气中CO2浓度超过7时,会引起CO2在体内堆积,呼吸受到抑制。CO2是调节呼吸的重要化学因素,可使呼吸运动与代谢相适应,在一定范围内,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是必要的。20.胃酸有何生理功能?胃酸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
20、供所需酸性环境。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杀灭和抑制随食物入胃的细菌。胃酸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对铁、钙的吸收。21.胃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22.小肠有哪几种运动形式?各有何生理意义?紧张性收缩,是其他运动的基础。分节运动。其意义:a.使食靡与消化液充分混和;b.使食靡与肠粘膜紧密接触;c.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蠕动,把经过分节运动的食靡向前推进一步。23.简述胆汁的成分及其在消化中的作用?胆汁的成分很复杂,除水外有胆盐、胆酸、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以及血浆中所有的无机盐等。胆汁中没有消化酶。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和胆
21、汁酸的作用,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乳化脂肪。脂肪乳化成微滴后,分散于水溶液中,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从而促进了脂肪的消化;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的吸收。胆盐本身还是一个利胆剂。总之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24.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因为:小肠中食物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约38 h;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25.何谓餐后碱潮?消化期与胃酸分泌的同时,出现血和尿中HCO3-增多,pH值升高的现象称为餐后碱潮。26.人体体温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有哪些?其正常值各是多少?腋
22、下温度:36.037.4;口腔温度36.737.7;直肠温度:36.937.9。27.根据散热原理,如何给高热病人降温?利用冰袋或冰帽给高热病人的降温(传导散热);注意通风,降低室温(对流散热);用乙醇擦身(蒸发散热);降低室温,增加辐射散热。28.简述人体的散热器官和散热方式。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显性蒸发和发汗)。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29.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肾脏生成尿液的基本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
23、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之外的其他成分可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机体需要的物质又被重吸收回血液;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可向小管液中排出H、K和NH3等物质并最终形成终尿。30.何谓球管平衡?有何生理意义?正常情况下,有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滤过率的6570,此现象称球管平衡。其产生与近端小管对Na的恒定比率重吸收有关。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31.何谓渗透性利尿及水利尿?因小管液溶质浓度过高,致使渗透压过高,从而阻止对水的重吸收所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由于大量饮用清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基础 重点 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