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说课稿-(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度量说课稿-(1).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角的度量说课稿-(1)角的度量说课稿角的度量(二)说课稿山丹县东乐中心小学 王永喜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2627页角的度量(二),这节课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学好这节课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及几何知识创造条件。二、说学情: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中通过直观
2、的描述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又通过系统的学习知道了角有大小,那么角究竟有多大也是学生急于想解决的问题。我想:他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很快学会用使用量角器。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课标的要求,我在这节课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直观认识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2、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四、说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时,如
3、何确保量角器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并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五、说教法和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通过观察法、演示法教会学生角的度量方法。学生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实践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六、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个角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提出:角的大小是可以通过量角器进行测量的,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为学习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很自然地使学生明
4、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测量工具量角器:我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角的计量单位。在这个环节我利用课件将量角器直观的演示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搭建探究创新的舞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正确量角:在量角时我也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通过大屏幕演示正确的量角方法: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指向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学生掌握方法后,我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量角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合作交流。这时我主要考虑到学具量角器太小,教具量角器是木制的不透明,无法让每个学生看清。让
5、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我利用课件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量角的原理,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更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强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3、画角在学习量角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点的迁移,进而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一定度数角的方法。(三)拓展延伸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结构:1、量出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并能用一副三角尺拼出指定度数的角。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画出不同的锐角和钝角。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很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发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四)全课总结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我让学生说,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在回答中对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七、说设计反思:本节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同伴合作的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在课堂中,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建立角的表象结合起来,同时达到学习目的。以上是我在教学角的度量(二)时的一些想法、做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