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周炜王丽平张树源(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35)摘要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方法系统性、临床疗效确切性、穴位贴敷的机理、药物提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主题词穴位贴敷法;综述,指导性;选穴穴位贴敷疗法(以下简称穴贴)是指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
2、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给药也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其与皮肤给药吸收机理一致。皮肤角质层有贮存作用,使血浓曲线平缓,有着超越一般给药的独特优点,无胃及消化道的首过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癌症等内科系统和妇儿科及鼻咽口腔五官科疾病。1穴位选择11神阙穴神阙穴在近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
3、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因此,神阙穴在中药外治法中应用广泛。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穴贴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献报道详细,如单独应用神阙穴贴敷治疗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在所查资料中有关妇科疾病的治疗报道也较多,如治疗原发性痛经、继发痛经、带下病等。王慧杰等应用升白散外敷神阙穴,并与利血生及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比较,总有效率为9126%,优于利血生组(P005)。田华等应用晕宁膏脐贴治疗晕动病,总有效率为9022%,与对照组比较,P001。殷之放等采用单独穴贴与传统针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脂比较
4、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和穴贴治疗高血压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实现的,但穴贴不排除大中动脉顺应性增加的可能性,故降压作用较持久。同时在糖尿病腹胀、顽固性咳嗽以及盗汗、口疮、呃逆、食欲不振等病中亦有应用神阙穴治疗的相关报道。配合其他穴位或者其他疗法,邵泽善等应用自制胆痹膏贴敷神阙与日月穴治疗慢性胆囊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692%(P 001)。高荣慧18应用神阙穴敷灸治疗早期肝硬化与普通治疗进行治疗前后A/G、球蛋白、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组A/G比值升高(P005,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疗前、疗后均无明显差异,
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黄映君等19采用温灸配合穴贴与单纯温灸对比治疗脾虚泄泻,结果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与虚里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经井穴,阴阳相交之所,是人体中距心脏的最远端,它的末梢循环最能反映全身血液循环状况。涌泉穴的血管壁和肌肉层有较多的末梢神经感受器,涌泉穴透皮治疗可以刺激足底多种感受器,产生整体调节效应。薛萍等采用涌泉穴贴敷加药物治疗心绞痛,结果发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口服数量减少,心电图改善及运动耐量上升,提示涌泉穴贴敷在心绞痛辅助治疗上有很好疗效。许幸仪等采用涌泉穴贴敷治疗失眠60例,
6、7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5%。何添旺用针刺配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89例,结果6天的针刺及穴位贴药,血压均降到正常,症状消除,再巩固治疗1015天,随访6个月未复发。朱少可用火针加外敷涌泉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8例,结果有效率为9827%,优于对照组(P005)。13背俞穴及任脉、督脉穴位目前在背俞穴及任脉、督脉穴应用中以肺部疾病应用最为广泛,其中选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主要有:膀胱经的背俞穴(肺俞、心俞、膈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杼),任脉的穴位(天突、膻中、璇玑、神阙),督脉的穴位(命门、大椎)和某些经外奇穴(百劳、定喘)。时间选择多采用三伏贴敷,根据各伏选用不同腧穴。路怀忠等
7、根据疾病不同在慢支9穴(百劳、肺俞、膏肓、大椎、灵台、膻中)基础上分别加用其他穴位治疗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在三伏的第1天进行贴敷,总有效率为96%。苏玲等30采用分型论治方法,选用不同腧穴治疗,且与经典取穴肺俞、百劳、膏肓对比观察,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寒型及寒热夹杂型中疗效最为显著,均优于对照组(P005)。齐瑞等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标准将支气管哮喘分为4型,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穴位进行贴敷及针灸、穴位注射、TDP照射治疗99例,在疗效及治疗次数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脾肾痰喘型治疗效果不如其他3型(痰热壅肺、肺肾阴虚和寒饮伏肺),其他3型
8、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明显提高,提出不必拘泥“冬病夏治”理论,应在夏至至秋分时间段内增加治疗次数以提高疗效。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背俞穴及任、督穴位者。邵敏等采用肾俞、脾俞和气海贴敷自制贴敷膏治疗糖尿病,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血糖、尿糖下降,血脂代谢紊乱的纠正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5),但穴贴能减少胃肠道刺激等药物不良反应。刘广霞34治疗胸痹心痛以膻中、心俞、厥阴俞、巨阙、神阙等穴辨证加减进行穴位贴敷,并与针灸组对照,两者总有效率相近(P005),随访1年复发率穴贴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贴治疗胸痹心痛与针刺疗效相仿,但效果稳定,复发率低。路玫等3
9、5应用扶正升白膏贴敷于大椎、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肿瘤化疗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细胞、骨髓象、T细胞及亚群、NK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结果提示穴贴扶正升白膏具有升白细胞、对抗化疗副作用的功能。缪锋等36采用中极配合肾俞、腰阳关贴敷交加散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209例并与口服西药芬必得胶囊对照,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代针膏穴贴与针灸均明显减少溃疡面积(P001),使幽门螺杆菌(HP)明显消失(P 005),使血清IgG/IgM明显升高 (P005),说明代针膏具有类似针灸的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穴位 疗法 临床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