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doc(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一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一、二章)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
2、精灯添加酒精;【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P6 实验1-1步 骤现 象 (1)溶解:称取约4 g粗盐加到盛有约12 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固体食盐逐渐溶解,食盐水略显浑浊 (2)过滤: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 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
3、缘。 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3)思考题 分析: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仍然是不纯的食盐,因为从海水晒制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4外,还有BaCO3等,BaSO4不溶于稀盐酸,Ba
4、CO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2CO3溶液检验CaCl2,用NaOH溶液检验MgCl2。P6实验1-2 检验SO42-所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2溶液,也可先加BaCl2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42-存在;若先加BaCl2溶液、再加酸,应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42-。P7 【思考与交流】 (1)杂 质加入的试剂化学方程式硫酸盐BaCl2BaCl2+Na2SO4=Ba
5、SO4+2NaClMgCl2NaOHMgCl2+2NaOH=Mg(OH)2+2NaClCaCl2Na2CO3CaCl2+Na2CO3=CaCO3+2NaCl(2)为了使杂质能除得比较干净,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试剂过量则又出现原杂质被除去却可能引入新杂质的问题。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2、NaOH、Na2CO3、HCl。加Na2CO3时可除去过量的BaCl2,最后加HCl可除去过量的Na2CO3和中和过量的NaOH,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溶液。实 验现 象(1)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检验加AgN
6、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2)蒸馏,制蒸馏水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 后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3)检验蒸馏水中是否含 Cl-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蒸馏水中无沉淀。P8实验1-3 P9实验1-4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P10 习题 1.C 2.B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
7、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2CO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可能是BaCO3,或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SO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
8、种沉淀都有。P13 【学与问】24.5 g H2SO4的物质的量是1.50 mol Na2CO3的质量是mn比H20.2g0.1mol2:1O21.6g0.05mol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1 22.4, 22.2 表2 7.12, 10.0, 18.0, 53.6 【讨论】相同,不相同P16 【学与问】1.因为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需要NaCl固体5.85
9、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所以不能称出5.85 g固体。 P17 【思考与交流】 1.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2. 物质的量相等。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2SO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 P17 习题 1.D 2.B 3.B 4.B 5.651
10、10mg/dL。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1000mmol)6. 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7. 14 mL (建议分步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8. n(Ca):n(Mg):n(Cu):n(Fe)=224:140:35:29. (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 40P20 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 (1) 不正确。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若不指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而仅指出气体的体积,则无法知道气体的物质的量,也无法知
11、道分子数。 (2) 不正确。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液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3) 不正确。水在标准状况时将结成冰(严格地说是处于冰、水共存状态),1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4) 正确。7. (1)5% (2)0.28mol/L 第8题(见下图) 9. 1.42 g,操作步骤参考P16。. P24【思考与交流】1、2、如图书馆中的图书分类收藏,大型商场中的物品分类,网络中的信息分类,化学中分散系的分类,生物中对各个物种的分类,等等。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等。P25【科学探究】1、2略 3、2Ca+O2=2CaO CaO+H2O=Ca(
12、OH)2 CO2+Ca(OH)2=CaCO3+H2OC+O2 CO2(碳充分燃烧) CO2+H2O=H2CO3 Ca(OH)2+H2CO3= CaCO3+H2O规律: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酸、碱、盐及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八圈图 规律:分解反应:CaCO3CaOCO2,BaCO3BaOCO2P26【思考与交流】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有9种类型:分 散 质分 散 剂实 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2.按照分散质粒
13、子的大小来分(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溶液、胶体、浊液。实例:泥浆水、空气、Ca(OH)2的悬浊液、澄清的石灰水、海水、江河水、牛奶、豆浆等。P26【科学探究】参考P27第一段。P29习题:1、; ; ; ; ; 2、(1)从酸的强度上来讲:HCl、H2SO4、HNO3是强酸;H3PO4是中强酸;而H2S为弱酸。(2)从酸的氧化性强弱来分:浓H2SO4、HNO3是强氧化性酸;而H2S是强还原性酸。(3)从电离的H离子个数来分:HCl、HNO3是一元酸;H2SO4、H2S是二元酸;H3PO4是三元酸。(4)从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来分:H2SO4、HNO3、H3PO4是含氧酸;而HCl、H2S为无氧
14、酸。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较稳定,均一豆浆3、混合物,首先是它们中的组份在一定条件下,不互相反应。(1)固-固类(2)固-液类(3)固-气类(例空气和灰尘)(4)液-液类(例如油和水)(5)气-液类(例如河水中溶解的氧气)(6)气-气类(例如空气);如果从组成分类有:单质和单质;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果从元数分类:有二元;三元;四元;五元等等。 4、略 5、(见左表)6、BD 7、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是1100 nm。应用如水的净化胶体
15、带电荷吸引异种电荷和聚沉、硅胶的防腐、蛋清等。P31【思考与交流】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P33【实验2-3】1、有蓝色沉淀生成,Cu2+2OH-= Cu(OH)2 2、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OH-=H2O 3、有无色气泡产生,2H+CO32-= H2O+ CO2P33【思考与交流】例如:(1)利用离子反应鉴定明矾水溶液中的K+、Al3+和SO42-;(2)粗盐的提纯,除去NaCl中的Ca2+、Mg2+和SO42-等。P33习题:1、2略;3C 4C 5C 6B 7D 8、(1)N
16、aOH= 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 =2 Fe3+3SO42- (4)Ba(NO3)2= Ba2+2NO3-9、(1)Na2SO4+BaCl2=BaSO4+2NaCl,SO42-+Ba2+=BaSO4(2)2Al+3Hg(NO3)2=3Hg+2Al(NO3)3,2Al+3Hg2+=3Hg+2Al3+(3)2HCl+Na2CO3= 2NaCl +H2O+ CO2,2H+CO32-= H2O+ CO2 (4)不起反应,因为不符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0、(1)Cu(NO3)2+2NaOH=Cu(OH)2+2NaNO3 (2)HCl+NaOH=Na
17、Cl+H2O(3)2HCl+CaCO3=CaCl2+H2O+CO2 (4)2HCl+Na2CO3=2NaCl+H2O+CO2 (5)CuSO4+Fe=Cu+FeSO41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不是电解质。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是溶液中的离子导电。P35 【思考与交流1】1、例:CuO+H2Cu+H2O,分类标准:从得氧失氧角度分。2、因为在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就必然有物质得到氧而发生氧化反应。P35【思考与交流2】在课本找答案。P37【学与问】1、正确。因为这些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补充:复分解反应都不是
18、氧化还原反应)2、交叉分类示意图见左图。例: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H2CO3 =CO2+H2O(分解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C+O2 CO2(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CO2+H2O=H2CO3 (化合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CuSO4+Fe=Cu+FeSO4 (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Zn+H2SO4=ZnSO4+H2 (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 (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Ca(OH)2+H2CO3= CaCO3+H2O(复分解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复分解反应,非氧化还原
19、反应)P38习题:1、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 失去(或偏离) 氧化 还原剂 得到(或偏向) 还原 氧化2、O2 、KClO3 、KMnO4 、HNO3、浓H2SO4、H2O2 、Fe3+等; H2 、C、CO、金属单质等3、氧化剂 S+O2 SO2 还原剂 4、C 5、D 6、C 7、C 8、BC 9、(1)H的化合价升高,H2是还原剂;O的化合价降低,O2是氧化剂。(2)P的化合价升高,P是还原剂;O的化合价降低,O2是氧化剂。(3)O的化合价升高,Cl的化合价降低,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4)O的化合价升高,Hg的化合价降低,Hg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5)H的化合价升高,H2是还
20、原剂;W的化合价降低,WO3是氧化剂。10、C+O2CO2(O2充足)(O2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2C+O2 2CO(O2不足)(O2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2COO22CO2 (O2是氧化剂, CO是还原剂) CO2+C2CO(CO2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CO2+Ca(OH)2=CaCO3+H2O(非氧化还原反应) 2HCl+CaCO3=CaCl2+H2O+CO2(非氧化还原反应)或CaCO3CaOCO2(非氧化还原反应)P42复习题: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C组:O2;D组:酸 (2)CO2+2CuO2+H2O=Cu2(OH)2CO32、还原性 3、C S和KNO
21、3 4、A 5、C 6、D 7、B 8、C 9、A 10、B11、稀H2SO4 2NaOH+ H2SO4=Na2SO4+2H2O OH-+ H+=H2ONa2CO3+ H2SO4= Na2SO4 +H2O+ CO2 CO32+2H+-= H2O+ CO2 Ba(OH)2+ H2SO4= BaSO4+2H2O Ba2+2OH-+2H+SO42-= BaSO4+2H2O12、肯定有K2CO3 和CaCl2,可能有Ba(NO3)2。 Ca2+CO3 2-=CaCO3 2H+CO3 2- =CO2+H2O Ag+Cl- =AgCl P47【实验3-1】实验现象: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化学 必修 课本 问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