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整理背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背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知识点整理背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民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二、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本质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五、教育起源的记忆术 (一)知识点的内容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孟禄);4.劳动起源说(凯洛夫、米丁斯基)。 (二)知识点的记忆术:劳心很神圣,kemi梦里陪 (三)注释1.劳kemi(劳动起源说:凯洛夫、米丁斯基);2.心梦(心理起源说:孟禄); 3.神(神话起源说);4.圣里陪(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六、学校教育的产生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工具八、古代教育特点的记忆术(一)知识点的内容: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二)知识点的记忆术:专刻街道像九、近代教
3、育特点的记忆术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二)知识点的记忆术:世俗公布义务教育法十、简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记忆:全民多献忠十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内容,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十二、苏格拉底问答法:1、 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十三、简述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
4、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记忆:内人解手龟速十四、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记忆:唠嗑技巧十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的记忆术 (一)知识点的内容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5.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二)知识点的记忆术:姓宗的领导与管理受教育者 (三)注释1.“姓”指“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
5、性质”;2.“宗”指“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领导”指“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管理”指“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5.“受教育者”指“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十六、教育的文化功能1、 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 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记忆:宣传融创十七、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 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2、 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3、 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4、 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记忆:数值截留十八、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 控制人口的数量2、 提高人口的质量3、
6、 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记忆:数值截留十九、学校文化的特征: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二十、身心发展的定义 个人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二十一、身心发展的意义: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二十二、身心发展内容:1、 心理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制的增强2、 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二十三、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观点:强调人的
7、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评价:忽略了未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外铄论 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技巧:外出寻找落花生二十四、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二十五、遗传的作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胜利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错误观点:遗传决定
8、论)二十六、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顿、董仲舒、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二十七、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墨子二十八、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 1、生理活动 2、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 3、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二十九、简述为什么学校教育载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现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记忆:母鸡组团钻孔三十、简述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
9、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记忆:归家寄腌菜三十一、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教育措施 1、顺序性。教育策略: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阶段性。教育策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3、不平衡性。教育策略: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整体性)。教育策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个别差异性。教育策略: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目的三十二、教育目的定义: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三十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a
10、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c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记忆技巧 2: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三十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教育目的2、学校培养目标3、学科课程目标4、课堂教学目标三十五、党的十八大新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人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十六、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1、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包括三个: A、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 B、教育目的,
11、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C、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因此,在表述上,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区别: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终极价值的追求,具有较强的理想性。 教育方针是现实中教育工作开展的总方向,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不可回避性三十七、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 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三十八、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三
12、十九、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卢洛浮夸,太过苛求2、教育目的社会代表人物 :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记忆技巧:双孔特干涩3、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人物:杜威 观点: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4、 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 观点: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四十、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嗯的途径和方法。四十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
1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记忆:全体面窗格学校教育制度四十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四十三、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1、 前制度化教育2、 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近代学校教育系统。3、 费制度化教育。四十四、影响学制的因素1、 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 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 考虑到人口状况;4、 青少年儿
14、童的年龄特征;5、 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四十五、现代学制(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a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d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技巧:时间线索记忆 学制趋势有 5 点,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龄 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四十六、新中国建国后的学制内容1、 幼儿教育2、 初等教育3、 中等教育4、 高等教育四十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5、2010-2020)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提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即: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四十八、义务教育:1985年首次提出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同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四十九、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五十、终身教育1、
16、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提出2、 定义: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五十一、终身教育的特点: 终身性、全面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 记忆:朱全忠用广陵散学生与教师五十二、学生的本质属性:1、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2、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补充: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a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b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c 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d 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五十三、儿童权利公约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出于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
17、是:a无歧视原则b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记忆技巧:一无一最佳两尊重五十四、中小学生身份的法律表述: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五十五、学生的义务1、 遵守法律、法规;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 遵守坐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5、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守则的内容也都是对学生应履行的义务的规定。五十六、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
18、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界定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五十七、教师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主要有: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管理者角色; 4、示范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五十八、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简答)a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e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记忆:在社区学习终身教育课程五十九、教师劳动的特点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知识点 整理 背诵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