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国矿业大学精品课程申 报 表学院名称 化工学院 课程名称 煤化学 课程负责人 张双全 申报日期 2009-5-5 课程网址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制填 写 要 求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张双全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3.6职 称教授最后学历博士高校教龄24所在学院化工学院电 话1-2教学情况近五年完成的主要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工作情况(不超过5门)时间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时课
2、程性质学生人数04-05学年煤化学B0605548专业基础必修6005-06学年煤化工概论-32全校选修课12006-07学年煤化学0631448专业基础必修9007-08学年煤炭液化工艺2154840专业必修核心9008-09学年Fuel Chemistry0631332专业必修120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化工设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学校2003课件制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研究学校2005课程体系设计煤化学研究性课程的建设学校2006教材建设、课件制作“燃料化学”双语教学学校2003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3、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情况(不超过5篇)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名称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研究2004.02 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煤炭高等教育2005.04 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8.01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情况(不超过5项)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获奖时间优秀教学质量奖(二等)中国矿业大学1200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教学成果奖一等)中国矿业大学12004煤化学江苏省精品教材江苏省教育厅12005“煤化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煤炭教育协会120061-3学术研究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情况(不
4、超过五项)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变压吸附活性炭制备技术开发宁夏科技厅攻关05-07主持活性炭孔隙调变理论与技术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7-09主持煤粉中内在矿物对煤焦燃烧反应动力学影响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07-09参加高性能水泥绿色制造工艺和装备国家科技支撑06-09参加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不超过五篇)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名称刊物级别发表时间署名次序CO2吸附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线性关系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20081用复合添加剂调变活性炭孔隙制备中孔活性炭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20071吸附汽油蒸气活性炭的制备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20052用于吸附分离CO2的活
5、性炭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20041窄分布微孔活性炭的制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20031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奖项名称授予单位获奖时间署名次序2. 教学队伍情况2-1人员构成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张双全男1963.3教 授化学工艺主讲、指导实验,教材编写和教学大纲制订周 敏男1963.12教 授化学工艺主讲、指导实验,教材编写和教学大纲制订吴国光男1963.3教 授化学工艺教材编写和教学大纲制订褚睿智女1976.5讲 师化学工艺主讲、指导实验张英杰女1978.12讲 师化学工艺主讲、指导实验胡光洲男1978.4讲 师化学工艺指导实验孟献梁男1977.12讲
6、 师化学工艺指导实验乐 政女1953.5高级实验 师化学工程指导实验孙 康男1963.4高级实验 师化学指导实验2-2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1)知识结构:实际参与煤化学教学的共有9位教师,主要由中青年教授、实验师和讲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在读博士5人,其中3人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从专业知识看,7人均具有化工工艺和煤化工复合知识结构,特别是其中3人本科专业就是煤化工。这是一支教学科研复合型、稳定的、高层次的教师队伍, 具有合理
7、的知识结构。(2)年龄结构: 50岁以上的2人,4550岁3人,35岁以下4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队伍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缘结构:教师队伍中2人系本校留校教师,但博士学位在校外取得, 5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均在校外取得。(3)师资配置:目前参加煤化学教学的教师有9人,其中4人主讲煤化学,同时他们还参与煤化学实验教学,其余5人参与实验教学和课程建设。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同时3为教授还承担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和指导任务。他们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具有多年的科研经验,对所传授的知识有感性认识,能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授课,实验教学内容丰富,能言传身教、以生
8、动活泼的科学思维方法启迪学生,为本课程建设和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证。师生比例约1:15,师资配置科学合理。(4)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和年终考核成绩张双全:1985年留校任教后,即开始煤化学的实验教学工作,次年,开始为地质工程、选煤、煤化工等专业讲授煤化学、煤炭综合利用概论等教学工作,在煤化学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研究生开设高等煤化学等课程。近年来一直为化工专业和矿物加工专业讲授煤化学、煤化工概论、燃料化学(双语)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好评。每年考核合格,多次考核优秀。周敏:1983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煤化工专业毕业来我校工作,教学工作从煤化学实验开始,逐步开始煤化学、煤
9、炭焦化、化工制图CAD、燃料化学(双语)、化工设计等课堂教学工作。每年考核合格,多次考核优秀。吴国光:1980年留校任教,先后为化工与专业讲授煤化学、煤炭气化、化工工艺学等课程,并主持煤化学实验教学及教改,教学效果良好。每年考核合格,多次考核优秀。(5)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煤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煤炭焦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课程的基础,煤化学也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关键课程选矿学的重要基础课,同时,煤化学的主要内容是“煤化工概论”、“煤综合利用概论”等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煤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化工系早已将该课程青年教师的培养纳入计划,在现有年轻人中,选择了褚睿智、张英杰
10、、胡光洲、孟献良等进行培养。因为煤化学不仅是理论课,同时也有实验课,两者同等重要。所以,在年轻人的培养上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助课、听课、研讨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提高,一方面通过在实验室指导实验,提高指导实验的技能,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深入煤化工企业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把握煤化学理论与煤化工专业知识的关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青年教师煤化学知识不断丰满、教学技巧逐步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这些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迅速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化工系的培养计划,在今年9月份新引进的
11、青年教师中,计划再选择12名进行培养,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煤化学课程的教师队伍。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主要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的制订;化工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专业特色的建设;煤化学研究性课程建设;
12、双语教学研究;以及相关课程“化工原理”的教改实践等。(2)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煤化学”研究性课程的建设(吴国光、张双全、周敏);“燃料化学”双语教学(周敏,张双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研究(张双全);以“知识方法实践”人才培养理论为指导,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从专业建设的高度进行煤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煤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从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煤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组织教学过程;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归纳内容主线,以内容主线为纲,各章节知识为目,将煤化学知识体系系统化、条理化和完整化。实验教学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煤化
13、学知识的应用,努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3)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1)提出“知识方法实践”人才培养理论,并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取得显著成效,该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以“知识方法实践”人才培养理论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成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1)褚睿智,孟献梁等. 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7,1(2)何亚群,周敏等. 高效专业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初探,煤炭高等教育,2004.22(3)孟献梁
14、褚睿智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煤炭高等教育,2008,4(4)孟献梁 褚睿智等. 非化工类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08,23.课程描述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煤化学”是一个课程群的总称,涉及“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采矿工程”等专业的相近课程,如“燃料化学(双语)”、“煤化学”、“煤综合利用概论”、“煤化工概论”等。煤化学是从事煤炭地质勘探、煤炭开采、等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更是从事煤炭加工、煤炭转化和煤炭贸易等工作的必须掌握的专门知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煤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
15、业基础课。化工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后,煤化学课程已经成为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中仅次于化工原理的第二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煤化学课程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立之初(1980年招生时名字是“煤综合利用”)就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当时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共112学时,各占一半。制订2000版化工专业培养计划时,为了拓宽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较多的大化工类的课程,使得煤化学课程的学时受到压缩,在专业教学中受到一定影响。尽管如此,煤化学的实验教学始终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实验教学整合,设置化工专业实验课,使实验教学得到强化。在制订2004和2008版培养计划时,不仅恢复了煤化学的地位,并将其列为双语教学试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精品课程 申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