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质量管理(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设计质量管理(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质量管理(1).doc(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设计质量管理(1)第七章 设计质量管理第七章 设计质量管理2009年07月01日 星期三 11:44质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设计质量管理是企业全部管理活动的一个方面,以设计促质量,以质量开拓、占领市场,加强设计质量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第一节 设计质量管理概述 一、设计质量及其管理 所谓质量,应是产品、过程和服务满足规
2、定要求和需要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根据ISO的标准定义,质量不仅是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包括体系的质量和过程的质量。根据质量的对象划分,质量一般有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设计质量等之分。而设计质量应该是其它质量合格的前提与基础。因为任何某一产品的出现,往往都是从设计工作开始。设计质量应包括设计质量指标和设计质量标准两大部分。设计质量指标一般包括外观、色彩、造型、形状、功能和表面装饰等质量品质与特性;而设计质量标准一般是参照国家或国家质量ISO标准体系的规定来确定。但设计质量标准有其独特的难以直接定量、定性的一面,如外观、舒适、操作方便等性能与品质。 设计质量管理是使提出的设计方案能达到预期的目
3、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是从设计的角度去考虑设计对象的功能、结构、造型、工艺、材料等方面的合理性,以追求设计作品的完美。人们对设计质量管理的重视是一个从认识到逐步深化的过程。例如:长期以来,大型综合型产品(如飞机、汽车)的研制和使用周期较长、产量相当较大,产品如暂时达不到设计性能,一般都是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逐步加以改进解决。比如F-4飞机在135项设计问题中,设计定型中只解决了35%,有65%是在批量生产中解决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现实需要,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强调,从开始的“硬件”(生产)质量管理逐步发展到“软件”(设计)质量管理,这一转变是建立在新的认识上,即产品研制过程是
4、“软件”形成过程,最后的成品是“硬件”,而这个硬件必须符合使用要求,体现它的是设计,是保证实现产品的一套设计技术规定和程序。总的说来,设计质量管理是企业设计管理活动中的一个方面,是指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承诺和质量改进,以建立一个合格的设计质量体系,达到企业设计质量目标、方针与职责,交付给用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设计过程是产品质量最早的孕育过程,搞好生产前的设计工作是产品质量提高的前提。设计质量“先天”地决定设计对象的质量,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过程中居于首位。设计质量是以后制造质量必须遵循的标准和依据,而同时又是最后使用质量必须达到的目标。如果是由于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薄弱、设计不周而
5、铸成错误,这种“先天不足”必然带来“后患无穷”,不仅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影响投产后的一系列工作,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设计质量管理是企业的全面质量体系中带动其他各个环节的首要一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 二、设计质量管理的内容及任务 设计项目的不同,决定设计质量管理的内容不同。就产品设计而言,设计过程是指产品(包括未开发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开发研制过程,一般包括调查研究、策划方案、模型制作、试制与鉴定、工艺及材料、标准化等工作内容。为保证设计质量,设计管理一般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根据市场调查及信息资料制定设计质量目标。 2、保证产品前期开发阶段的工作质量。其任务是选择设计
6、的最佳方案、编制设计任务书、阐明设计特征、风格、规格及结构等,并做出新产品的开发决策。 3、根据方案论证、验证试验资料,鉴定方案论证质量。 4、审查产品设计质量,包括设计更改审查、性能审查、一般审查、可维修性审查、互换性审查、计算审查等。 5、审查工艺设计质量。 6、检查产品试制鉴定质量,监督产品试制质量。 7、保证产品最后定型质量。 8、保证设计图样、工艺等技术条件的质量等。以上设计质量管理的内容包含一些技术设计的管理,管理者必须得到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从设计质量管理的内容,可以归纳其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如下两个方面:根据对使用要求的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成果等信息,保证和促进设计质量。使研制的新
7、产品或改进的老产品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在实现质量目标,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和发展可能,讲究加工的工艺性,要求设计质量易于得到加工过程的保证,并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设计质量管理的工作循环 设计质量管理工作是无止境的,其工作性质体现一种循环性。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可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等四个阶段。简称PDCA工作循环,它是组织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就是按照以上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各阶段的检查与评价不仅起到监督与控制的效果,其间的
8、讨论还能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其运转时,一般呈现以下特点: 1、整个企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级循环是下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 2、管理循环是每转一周就提高一步,是使设计质量螺旋上升式不断得到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第二节 设计质量标准 一、设计的质量标准 评价一项设计的好坏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设计具有理性与感性双重要素。但这并不能说设计就没有好坏之分。好的设计、优良的设计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989年世界工业设计联合会上曾将优良设计的原则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9、:创新的;实用的;有美学上设想的;易被理解的(会说话的);毫无妨碍的;诚实的;耐久的;关心细部的;符合生态要求的;尽可能少的设计。这十条原则比较全面地区反映了一项优质设计应有的标准。 具体来讲,设计质量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资格标准 在设计的不同行业或类型中,国家都制订了各类设计师(如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的评定标准,也制订了设计企业的等级评定标准。在设计招标、竞标的过程中为了使设计质量有一定的保障,常对设计师的参与和设计企业的等级都会有相应资格要求与标准。 2、设计标准 任何一项设计,业主或顾客对设计都会有一些基本的期望或需求,设计师或设计企业为了使自己的设计能脱颖而出并
10、被采纳,必须遵循对方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保证设计质量。设计标准通常有设计优胜标准和设计失败标准之分。设计优胜标准常指充分考虑客户选择设计提供者的要素,这些要素尽管会因客户的需求或感受而异,但还是有一些共性因素,如价格、效率、舒适、方便、服务等。设计失败标准是指设计不能被采用或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的那部分要素,通常包括个性化、可靠性、速度等。 二、ISO系列标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个国家地区或企业在质量管理领域中,曾经各自制定了许多标准。由于分析角度、基本概念以及理论依据上的不同,这些标准存在很大差异,严重阻碍了各国贸易的发展。后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组织各国
11、管理专家经过近10年的努力,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了ISO9402质量术语标准,1987年3月正式发布ISO9000ISO9004系列标准(以下简称ISO9000系列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与发布,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概念、原则、方法和程序统一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标志着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走向了规范化、程序化。 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一套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标准,对在国际范围内特别是在欧洲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至关重要。已经有20多个国家采用此标准作为其贸易活动的国际标准,在美国、日本及欧盟等经济贸易发达的国家与地区,这些标准已经成为最常采用的质量认证标准。作为设
12、计质量管理者,有必要对其质量标准认证与质量体系的内容有相当的了解与认识。 要获得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必须通过包括质量管理软件和现场评估在内的审核。审核过程一般要1218个月,获得了质量证书的公司由ISO登记在案。世界上已有40000多家公司通过ISO认证,其中3/4的公司位于欧洲。一般供货商的公司可以通过ISO备案查阅到一系列通过认证的公司,所以通过认证的公司比没有通过认证的公司更容易受到用户的青睐,其良好的质量信誉也会给公司带来明显的利益。 ISO9000系列标准的工作范围涵盖了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方方面面,包括了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绝大部分质量要求,是企业建立其内部质量体系的主要依据。IS
13、O9000系列标准从制订到目前,已有三个版本,即1987版、1994版和2000版。下面是ISO9000系列2000版的核心标准。 1、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该标准描述了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此标准取代ISO8402:1994和ISO9000-1:1994。 2、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该标准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供组织证实其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时使用。组织通过有效地实施体系,包括过程的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使顾客满意。此标准取代ISO90001:1994、ISO9002:1994和ISO9003:1
14、994,成为用于第三方认证的唯一标准。 3、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该标准提供了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指南。包括持续改进的过程,提高业绩,使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此标准取代ISO9004-1:1994、ISO9004-2:1994、ISO9004-3:1993和ISO9004-4:1993。4、ISO19011:2001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该标准提供了质量和环境审核的基本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以及对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的资格要求提供了指南。此标准将取代ISO10011-1、ISO10011-2、ISO10011-3及ISO1401
15、0、ISO14011和ISO14012。 ISO9000系列标准中,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它是质量管理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统一的宗旨,明确的方向和建设良好的内部环境;全员参与;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系统管理;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求关系。 三、我国的质量认证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将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将更多地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如ISO标准进行认证。自198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颁布之后,我国的质量认
16、证工作开始纳入法制轨道。质量认证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1、组织机构管理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的认证工作;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设立的或者授权国务院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行业认证委员会负责认证工作的具体实施。 2、有关法规 参照ISO和IEC联合发布的有关国际原则,颁布了有关质量认证的法规和规章。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另外,还有如下一些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管理办法、产品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计 质量管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