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备课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一、 单元内容总述1. 单元主题“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2. 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8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
2、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2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含表内除法的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掌 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 单元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4. 单元教学难点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并继续落实“四能”目标。二、 学情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
3、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图片、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材内容的设计注意了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竖式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力求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合作交流,
4、达到理解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目的。三、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安排教学建议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注意在操作、对比中使学生理解。组织好学生的拼摆活动。1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以操作升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验证“余数比除数小”的普遍性。1以小精灵的对话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概括的能力。除法竖式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1通过沟
5、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1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2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使学生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1注重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尊重学生,
6、允许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在欣赏图形的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课题: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设计者张玲教学内容P59、60例1执教者:修改调整意见:教学目标:基础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超越目标: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
7、考问题的意识。课时目标:基础目标:借助“做一做”沟通不同表征方式,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超越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学生探索,初步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确定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除法,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情况下用除法来计算?(指名回答)出示课件提问:这些同学在干什么?你想玩吗?CD1、请拿出9根小棒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3个小或者1个大)D2、 说说你是怎样摆的?BC
8、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9根小棒,每9根-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3、 列式计算摆三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CD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BA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1)出示6个草莓图片在黑板上谈话:儿童节到了,老师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ABCD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这个算式什么意思?ABCD(2)老师在黑板上添加1个
9、草莓。现在有7个草莓,也按原来的方法每2个摆一盘,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ABCD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列式:72=3(盘)1(个)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
10、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BA2、 做一做(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CD(2) 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BA二、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
11、,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ABCD3、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体订正。ABCD三、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四、 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ABCD2、 作业本P42。ABCD课后反思:命题关注(课后练习和试题命题方向),也可粘贴课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设计者张玲教学内容P61例2执教者:修改调整意见: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改变被除数的量,使学生发现余数和除数
12、的关系。2.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超越目标: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诀问题。 课时目标:基础目标:以操作深化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概括的能力。超越目标:验证“余数比除数小的普遍性”。用“余数比除数小”的知识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学生探索,掌握计算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准备:小棒、投影仪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操作感悟,质疑探究1.激趣谈话:数学王国的小精灵,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数学学得挺棒的,特地从数学王国赶来了,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小棒呢?2.按照要求摆一摆:同桌合作,用
13、小棒摆正方形,并列出算式:ABCD生汇报,师板书第一类8根84=2(个)9根94=2(个)1(根)10根104=2(个)2(根)11根114=2(个)3(根)12根124=3(个)2 分类,归纳(1)把这些版式分成两类,怎样分?(预设:学生会按算式中有没有余数分)BC(2)学生分好后,反馈交流(板书)第二类84=2(个)94=2(个)1(根)124=3(个)104=2(个)2(根)114=2(个)3(根)(3)观察以上第二类算式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我发现了余数总是比除数少。)CD(4)通过刚才的摆正方形,从整体上看,除数、被除数、余数有什么关系?(5)小组讨论后反馈、小结。A
14、BCD(6)预设:生1:我发现,被除数增加1,除数不变,也就是每份4根小棒不变,余数也会增加1。AB生2:4.质疑、提升(1)质疑: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行不行,为什么?余数大于除数,行不行,为什么?CD(2)学生独立探究,能用自己想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AB按要求在空白处画上20个点子,每5个点子一份,并用圈圈列出算式?反馈(预设)生1: 205=4(份)生2:205=3(份)5(个)讨论:谁的正确,为什么?预设:生1:第一个同学的正确,因为像第2个同学这样,3份余5个,5个不是又可以圈成一份吗?那应该是205=4(份)。生2:那如果有21个点子呢?每5个1份,共几份?22个呢?23个呢?24个
15、呢?25个呢?生口答,师板书:215=4(份)1(个)225=4(份)(个)235=4(份)(个)245=4(份)4(个)255=5(份)(3)小结:通过小小的点子图,我们找到了余数与除数之间的秘密,知道了余数只能小于除数,不可能等于或大于除数!真了不起!二、多层练习,加深理解1.基本练习(1) 填一填35+2=口4口+口=17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52174=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纸上(2)反馈交流,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思。2.(1)53+4=19能改写成几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CD(2)53+6=21能不能改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为什么?AB3.分
16、一分21个黑点,按几个一份来分正好分完,你能写几种除法式子?如果有余数,你能写几个算式?ABCD(1) 学生作业纸上完成。(2)反馈、交流、说说各自的分法。(三) 巩固拓展,深化提升1.想一想,说一说ABCD(1)除数是7,余数可能是哪些数?(2)40以内的两位数除以6,余数是5的数有哪些?(四)课堂小结,延伸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新知识,你会用这个新知识,反映什么那些问题呢?自己动动小脑筋,去试一试吧!(五)作业布置1、数学书P61:做一做 必做2、拓展题:下列算式,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可以是哪些?选做口2=口口口8=口口课后反思:命题关注(课后练习和试题命题方向),也可粘贴课题:除法
17、竖式设计者张玲教学内容P62、63执教者:修改调整意见: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超越目标: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时目标:基础目标: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超越目标: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设计意图: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教学难点:除法竖式中
18、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学生每人20根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唤起原有知识经验。开火车口算二、多种操作,探究学习。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教师(出示题目):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ABCD教师:请你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审题结果。生:我知道了13根小棒,每4根分-组,问题是结果怎样?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要分的总数)每4根分-组是什么意思?(每组4根)教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生1:摆小棒。生2:在本子上画一画,圈一圈。生3:列式计算。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
19、自主解决问题。3、汇报交流ABCD汇报1:摆一摆,分一分。生:我先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师:谁也是摆、分的?也来说说摆、分的过程。(再请几生说,师板书:摆)汇报2:画一画,圈一圈。AB生:我先在本子上画13跟小棒,每4根圈一组,圈了3组,一共圈了12根小棒,还剩1根小棒。教师:谁也是画、圈的?再说一说画、圈分小棒的过程。(再请几生说,师板书:圈)汇报3:列式计算。CD生:我的是列式计算的。134=31教师:13、4、3、1分别表示什么?134=31表示什么?生:13表示有13根小棒,4表示每4根分-组,3表示分成了3组,1表示还剩1根。生:134=31表示13根小
20、棒,每4根分一组,分成了3组,还剩1根。(学生同座再互相说一说,师板书:算)教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三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对比一下这三种方法,哪里相同?哪里不同?AB归纳出:不同的是表达的方式,有些是用,有些事用图形,有些是用数字,相同的是表示的意思都一样。(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三、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1、整体感知写法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画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这样的除法算式,我们叫它横式。谁来说
21、说除法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教师(出示下图):这就是除法竖式。看看这个除法竖式,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CD生: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提问,理解12是4和3的乘积,即除数和商的积。3、 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1)建立联系。教师:知道了每个数的名称,那你们明白竖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边写、边说。(2)沟通关系。教师教学写除法竖式的小歌谣:小房子搭起来,被除数住进来,除数站在门外边,商要站在屋顶上。教师(边写边说):先写被除数13(
22、要分的13根小棒)和除数4(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教师:请你按要求把13根小棒,按照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教师:3写在哪里?教师:为什么?(13根小棒,每4根一组,可以分3组。)教师:数的含义?AB教师: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有4根,有这样的3组,3个4是12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商乘除数,34的积是12。教师: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板书:12。)教师:我们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教师: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分13根小
23、棒,已经分掉了1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你是怎样知道的?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还剩1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要分的13根减去已经分掉的12根,还剩1根。教师: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它是怎样算出来的?(补充板书:1)AB回顾竖式的书写过程,总结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一除、二乘、三减。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教师:我们一边分小棒一边写出了这个除法竖式。请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竖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想完后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又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你觉得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ABCD(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
24、帮助学生建立分小棒的过程与写除法竖式的过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边分小棒边写竖式这种对应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进-步自主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奠定基础。在回顾对比的过程中,对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进行比较,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表征形式的理解。)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ABCD教师(出示第62页“做一做”第1题):请你边分边写除法竖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汇报。5、通过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教师:如果我们有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自己分一分,写一写。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25、。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6、用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意义试商。4、 教学例4.出示例4师: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怎样知道这个算式中的各部分该填什么?怎样快速地试商呢?学生小组讨论后独立完成,指名汇报。7、 巩固表内除法竖式教师(出示第63页“做一做”第2题):请同学们先自己读题,然后圈一圈,写一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选取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教师:这个竖式表示什么意思?竖式中每个
26、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BCD四、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法竖式有什么好处?CDAB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下面的算式中,余数最大是几?被除数呢?()8=3.()ABCD六、作业布置1、作业本P43必做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选做( )( )=61课后反思:命题关注(课后练习和试题命题方向),也可粘贴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设计者张玲教学内容课本67页例5及相关练习执教者:修改调整意见:教学目标:基础目标:通过对熟悉的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学会
27、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超越目标: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目标:基础目标:认真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体会语境中“最多”的含义。超越目标:用不同的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设计意图: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导入口算(出卡片,说得数)2、解决问题。学校食堂买来了23
28、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5,出示教材。(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CD师:该怎么解答呢?(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224=52AB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
29、位是人。ABCD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板书)224=5(条)2(人)(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ABCD预设:生1:安排5条船不够,剩下的2人坐不下。生2: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CD总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AB(3)师:同学们真厉害!想想刚才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多余的2人也要有船坐,所以
30、6条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2、做一做完成第2小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师:用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10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2)学生独立解决:ABCD103=3(个)1(元)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1元买不到1个面包,10元只能买3个面包。不管余1元、余2元,都只能买3个面包。这里的余数应该舍弃。(3)师:同学们,请仔细比较这两道题,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CD预设:两道题都有余数;第一道有余数,不管余数是几,都给商加上“1”,第二道题,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舍弃,不加“1”。AB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1
31、”,什么时候不加“1”呢?小组讨论交流。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ABCD(4)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呢?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解答并说说理由。(三)、巩固提高1.提高练习:学习之友的练习题()里最大能填几?ABCD( )736 ( )970( )881()722(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五)、作业布置1、作业本P44必做2、出一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能解决的问题。选做课后反思:命题关注(课后练习和试题命题方向),也可粘贴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设计者张玲教学内容P
32、68例6执教者:修改调整意见:教学目标:基础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使学生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超越目标: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课时目标:基础目标:注重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尊重学生,允许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超越目标:借助不同的表征方式理解余数与旗子颜色的关系。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尊重学生,允许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3、。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1、课件展示彩灯图,五一劳动节快到了,学校要在教学楼上挂一排彩灯,彩灯是按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的,无论你想知道第几个彩灯的颜色,老师都可以很快把它算出来,你信吗?我们试试!(生说师答)2、激趣:为什么老师这么快?你想知道诀窍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合作探究(一)活动11、出示:按照下面的规律摆,这样摆下去,你知道第12个是什么图形吗?CD2、 摆一摆后汇报AB3、你能不摆,直接列式计算吗?ABCD4、你能说说方法吗?小结板书:
34、没有余数,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5、练习:第18个呢?AB(二)活动21、出示:第19个?ABCD3、 摆一摆后汇报3、你能直接列式计算吗?4、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板书:余数是几,就是每组的第几个。5、练习:第23个呢?ABCD(三)、课件演示例6,验证答案。1、课件出示:2、 小结:我们该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呢?(1)、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出现,这样的问题称为周期问题。(2)、在解决周期问题时,先要找到题中循环出现的规律,再列出除法算式求出结果,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所求问题的答案。三、巩固练习,积累经验1、回到彩灯图,生说生猜。2、大家想不想再做一些题,检查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那让
35、我们带着所学知识,一起去数学迷宫闯一闯吧!课件示题第一关:例题6后面做一做:第27面旗是什么颜色?ABCD3、 第二关:教材第69页练习十五第4题ABCD第三关:教材第69页练习十五第5题第四关:同学们按照“三男二女”的顺序排队,第27个是男生还:是女生?第40个呢?四、课堂作业1、教材第69页练习十五第6题。2、作业本P47,第4题的(2)选做。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你的同桌分享一下吧!课后反思:命题关注(课后练习和试题命题方向),也可粘贴课题:小小设计师设计者张玲教学内容P72、73执教者:修改调整意见: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生活中的一-些图案是由一个图
36、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设计图形,并能用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能将多个同样的图案利用图形的运动拼在一起,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超越目标:在欣赏图形的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课时目标:基础目标:利用信息技术使运动过程可视化,加强对基本图形的直观认识。超越目标:发展空间观念,鼓励尝试和创新。设计意图:从整体进行观察,感受图形的美,从局
37、部观察,确定基本图形,观察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借助想象明确基本图形是怎么样运动得到图案的。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教学准备:教科书第123页中的图形,剪刀、胶棒、正方形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教师:同学们,这是老师从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图案。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图案。教师用课件演示生活中利用图形运动得到的图案。如:桌布、墙纸、手绢、围巾、窗花、花边等。教师:这些图案美不美?教师:认真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从中找出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ABCD2.激趣引入,明确学习
38、目的教师:看来,这些美丽的图案里面还隐含着许多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呢!那么设计师们到底是怎样设计出这些图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1.呈现素材教师:其实,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的上面那些图案和下面这些图案(呈现教科书第73页的下图),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得到的。2.认识图形运动(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基本图形。教师(指上图):你喜欢其中的哪幅图?找一找,它是由哪一个图形经过运动得到的呢?CD学生反馈,教师随之板贴图形:教师让学生将附页中的图剪下来,并与黑板上贴出的图形进行对比观察。(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教师:对比
39、这些图形和它所形成的图案,想一想每个图形分别通过怎样的运动才能得到现在的这些图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如果你觉得光看比较困难,也可以将这幅图案剪开模拟一下图形的运动。学生进行操作并与同桌进行交流。ABCD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并随之板书如下。教师:看来,设计师们也是利用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对图形进行了变换,从而设计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自己动手尝试一下!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1.独立操作,动手拼摆ABCD教师(手指4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运动,也来设计一个图案。教师:先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进行图形运
40、动呢?然后再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并贴在正方形纸上。同桌之间简单描述新图案及运动步骤。教师巡视,选取典型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2.展示交流,对比分析请选中作品的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你是怎样对图形进行运动的?借助语言和动作让大家看懂你的做法。CD(2)你刚才闭眼想象的图案和你真正动手运动后的图案一样吗?为什么?AB教师:看来,在进行图形的运动时,每一步都要非常认真,要按照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特点来操作,才能变换成你想要的图案。3.调整操作,感受不同的图形运动教师:对同一个图形进行运动,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图案呢?请你结合一个例子来说一说。AB教师:看来,同一个图形利
41、用不同的运动方法进行变换,或者变换的次序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图案。教师:我们再来试一次!先闭眼想象一下你要的图案和你需要的步骤,再来进行一次图形的运动吧!学生想象后操作,再次交流展示。四、自主设计,尝试创新1.动手实践,尝试设计教师为每位学生提供右侧的正方形图。教师:请你在其中一个正方形里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教师:想象图形要经过怎样的运动,画到其他小正方形里应该是什么形状的。教师:自己尝试画出图形。教师:观察你设计的图案,和自己想的一样吗?CD教师:谁来说说你运用了哪种图形运动的方式?AB2.自主设计,鼓励创造教师:按照上面的步骤,自己再在正方形图中这样设计一个图案。五、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
42、的运动1.小组合作拼摆ABCD教师(指黑板上学生的作品):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呢?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又会怎样呢?教师:请设计出同样图案的同学在一起想一想,再利用图形的运动摆一摆。2.认识一组图案的运动教师选取学生的典型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根据学生的拼摆,进行交流分析。教师:这种拼摆的方法是将谁看作一组?利用了哪种图形运动的方式呢?CD教师:看来我们不但可以把一个图形进行变换,也可以把这样的一幅图进行变换,这样,就可以看成是由平移得到的。教师:算一算,是由几个同学的拼摆而成的?有这样的几幅图呢?CD教师:如果我想拼这样的图案,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拼成呢?教师:如果继续这样拼下去,有这样
43、的6幅图,可以拼成什么样呢?AB六、小组互赏,简单叙述教师:还有其他的拼摆情况吗?各小组之间先互相欣赏一下,再试着自己的语言来说说它们是怎样进行运动的。小组间交流,并推选采用与刚才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变换而形成的图案展示交流。教师:你们知道这幅图(如下图)是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的吗?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教师:对,它是用了4幅平移而拼成的一副漂亮的轴对称图形。教师: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它是经过怎样的运动而得到七、联系已有知识,拓展提升教师:如果我有8幅,可以拼成几组呢?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ABCD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4=2(组)。教师出示学具,学生拼摆后圈一圈进行验证。教师:如果现在我有11幅,能拼出几组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教师随之板书:114=2(组)3(幅)。教师出示11:我门来拼一拼,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学生利用学具拼摆验证。教师:请你来指一指,算式中的11、4、2、3分别在图中的哪里?教师随之在黑板上圈一圈,如下图。教师:如果想拼成完整的3组,还需要再增加几幅图呢?教师:你还准备用多少幅图去拼摆呢?可以拼成这样的几组图形,还余下几幅图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算一算,再交流。八、回顾与反思教师:今天我们尝试做了一次小小的设计师,发现了我们不但可以将一个图形进行变换,还可以将-幅图案进行变换,从而设计出很多有趣的图案。看来,大家都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