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婚俗文化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西苗族婚俗文化初探.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湘西苗族婚俗文化初探12本一 034刘 燕【摘要】婚俗是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文化也有其地方特色【关键词】湘西;苗族;婚俗 湘西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作为地域概念的湘西则是泛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地区及常德的桃源,澧县,石门,益阳的安化等23县作为行政区划的湘西指的是湘西自治州的八县市。它占地1.5万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其中土家族112万人;苗族89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6%,汉族及其它杂居少数民族约占全州人口24%。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湘西独特
2、的民俗文化。一、 湘西苗族婚俗文化的内容苗族婚俗文化表现为赶边边场、恋爱歌会和掷草标等。赶边边场。在湘西苗族地区,有的地方至今保留着传统的婚俗:男女双方首先通过赶“边边场”认识,几次交往后,如果双方满意,就会在山上住宿一晚,然后约定再次见面的时间。觉得时机成熟后,女方就会住在男方家里,直到有了小孩子之后,男方再派人上门提亲、迎亲。在麻阳,就有“麻阳十八怪,抱着小孩谈恋爱”之说。恋爱歌会。在婚恋习俗上,苗族的男女青年婚前都会有以对歌为主要形式,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自由社交活动,湘西称之为“跳月”或“会姑娘”。掷草标。所谓“掷草标”是指苗族男女群体游玩择偶时,女方会用草枝扎成一束草标,对着她喜欢的人
3、抛掷,扔在哪位小伙子身上,那么这小伙就得和这姑娘对歌,歌若对得好,那么双方则可单独幽会谈爱。摸咪。苗族往脸上抹锅底黑,是有讲究的,它源于男女相爱,是识别姑爷的“钢印”。后生初次上女方家去相亲,得有同寨的兄弟陪伴。为了方便未来的岳父辨认特意在“姑爷”脸上抹上黑记,以显示区别。放口酒。恋爱中的苗族青年男女与双方父母见过面后,若无异议,就该喝放口酒了。男方根据女方亲族的多寡,买酒,称肉,打糯米粑粑送去女方,由女方筹办放口酒。男方亲族和媒人将进女方寨子时大放爆竹,显示名花有主了。吃放口酒时,女方要请族长和寨上长老,叔伯,同宗兄弟等喝酒,说明家族都放口了。哭嫁。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也
4、有的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
5、。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对自己乱定终身的痛恨与无奈等等。二、 湘西苗族婚俗文化的特色1、 自由开放,“浪”性十足 苗族崇尚婚恋自由。为让青年男女婚恋提供良好机会,专门设定一些固定时间及场所让男女青年相聚。如“三月三”,“四月八”,“赶秋”等节日,“赶边赶场”等形式使青年男女得到充分的社交自由进行恋爱活动。2、 浓烈的群体本位且注重情趣 湘西苗族婚俗有着浓烈的群体本位且注重情趣等特点。如苗族青年男女恋爱从古之“跳月”活动到现在的“赶边边场”、“赶秋”等节日聚会,都是以群体形式举行。众多婚俗仪式参与者众多,规模庞大,内容丰富,场面生动,寓意深刻,处处体现苗家人民团结向上,热爱生活,和谐共处的民族精神和美好愿望。总结 湘西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湘西独特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也受湘西历史、自然及地域因素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参考文献:1王月娥 论湘西苗族婚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A吉首大学学报2邓亚平 龙颂江 湘西婚俗概述 四川民族学院双月刊2011年6月3刘叶波 湖南省绥宁县苗族婚俗“哭嫁”初探A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月【精品文档】第 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