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苏教版七年级七上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古代寓言二则七上文言文复习设计:苏留华 审核:周亚丽班级 姓名 学号 古代寓言二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宁信度( )坠( )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先自度其足()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至之市() 而忘操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3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2)及反(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7)楚人有涉江者 (8)是吾剑之所以坠 (9)舟止 4翻译下列各句。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宁信度,无自信也。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置之其坐: 反归取之: 6郑人买履选自,刻舟求剑选自。课外练习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你)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
3、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C.妻适市反 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译文: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_幼时记趣1幼时记趣选自_,其作者是_代的_字_。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2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砾( ) 壑( ) 怡( ) 庞( )强()3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明察秋毫( )( )私
4、( ) 项为之强()怡然称快()神游( )拔山倒树而来( )以土砾凸者为丘。( ) 凹者为壑()使与台齐( ) 观之正浓( ) 盖一癞蛤蟆( ) (12)鞭数十( )(13)故时有物外之趣( )(14)徐喷以烟( )( )(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16)以土砾凸者为邱( ) (17)于土墙凹凸处( )(18)常蹲其身( ) (18)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19)作青云白鹤观( )4翻译下列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出自幼时记趣的
5、成语有:(1) (2) (3) 6下列各句是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夸张的修辞方法。D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为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二) 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
6、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注释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拘系:拘押,关押庶:庶民,百姓按:察看信:的确,确实1解释加点词语。(6分)观者莫识( ) 还对曰( ) 咸仰首叹曰( )信如其言( ) 何以去虫( ) 以酒灌( )2翻译句子。(4分)此地必秦之狱处。 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3、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三)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
7、,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zh)户(开门)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笑(微笑),连呼则则(赞叹的声音),此七月望日(夏历每月十五日)事也。逾三年,予披宫锦(中进士)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国都北京,考中进士),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1.给下列字注音。 (1)憩 ( ) (2)瞠( ) (3)莞 ( )2.解释下列词句。(1)同临其穴 (2)瞠视而笑 (3)予 (4)汝 3.概括这段文字三个层次的大意。(层次已用“”在文标明(掌握主要内容,学会概括)第一层:
8、 第二层: 第三层: 三峡比较阅读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
9、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沿溯阻绝。 绝: 或王命急宣。 或:不以疾也。 疾: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_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_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论语八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愠() 三省() 罔() 殆()2.填空: 子曰:“ , 不亦说乎? , 不亦乐乎? ,
10、不亦君子乎?” 子曰:“ , , , 何有于我哉!”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 , 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 。论语是一部记录 的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3.按要求填写课文原句 孔子说的“ ,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写出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 , 论语八则中表示虚心学习的成语是: 、 。 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八则中孔子的话: , , 。(5)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可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5请写出出自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梦溪笔谈二则(一)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1 解释划线字。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悉为两段( )
12、旬日子方皆尽( )2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C以钳搏 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 其虫旧曾有之3翻译句子。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_4填空(用原语句填写)。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_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_”说明为数众多,用“_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_”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二).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1梵天寺木塔选自_ ,作者_,_代科学家、政治家。2解释划线的词。患其塔动( )贻以金钗( )盖钉板上下弥束( )人皆伏其精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七 年级 文言文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