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 在我国古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开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代 D .元朝2.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兴起于宋代,后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瓷都的是( )A .开封 B .杭州 C .广州 D .景德镇3.宋代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从越南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并推广种植的是( )A .水稻 B .小麦 C .占城稻 D .茶树4.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 )A .隋朝时期 B .唐朝时
2、期 C .南宋时期 D .南北朝时期5.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子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6. 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职能是( )A .主持变法 B .监察百官 C .管理海外贸易 D .执行削藩政策7. 李明上网查阅了有关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下列各项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B .棉布成为北方普通百姓的衣料C .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D .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8. 从唐朝中晚期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
3、大量的劳动力B .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C .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D .“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9. 对“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 .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B .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C .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D .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10. 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技术。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领先于日本 B .落后于欧洲 C .居于领先地位 D .比阿拉伯发达11.下表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粮食产量及所占比例变化图,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 )朝代南方北方粮食(斤)占全国
4、粮食产量比例粮食(斤)全国粮食产量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B .北方的粮食产量要比南方高C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12有人评价某一农具“自转不息,终夜有声”,“人无灌溉之劳,田有常熟之利”。该农具是( )A .汉代耧车 B .曲辕犁 C .筒车 D .水罗盘(模型)13.穿越时空,小明回到了北宋时期的开封。以下对其所见所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人逾百万,熙熙攘攘B .瓦子勾栏,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代经济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二 单元 宋代 经济 发展 同步 练习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