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讲座详解.doc
《防灾减灾知识讲座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知识讲座详解.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防灾减灾知识讲座详解防灾减灾知识讲座详解防灾减灾知识讲座主讲:姜 华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讲如何防汛和防火知识。一、防汛知识(一)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1、洪水来临前的准备(1)关注有关雨、水情预报信息。(2)熟悉本区域防汛预案的各类隐患灾害点和紧急转移路线图、联络方式等。(3)地处低洼地的家庭要自备简易救生器材。(4)保持手机、电话
2、的通讯畅通,以利接收相关信息。(5)做好避险准备,撤离时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 (6)撤离时要听从指挥,团结互助,险情未解除,不要擅自返回,2、洪水到来时的自救(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
3、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4)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一是安排家人向安全坚固高处转移,二是想方设法发出求救信号,三是利用简易救生器材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的原则进行:先人后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要事先制定转移路线和地点,落实撤离组织人员和责任。(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流行。(二)溺水自救与救护河边小学防灾减灾知识讲座 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
4、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轮胎、塑料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二、森林防火知识(一)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助燃物)和一定的温度。如果森林中存在很多可燃物,又具备可以引起森林燃烧的火险天气条件时,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没
5、有火源,森林是不会发生火灾的。(二)火源、林火有几种?1、火源包括:生产性火源。指农业、林业、牧业、副业以及工矿运输企业等生产性用火;天然火源。指自然界中自动发生的火源,如雷击火等。非生产性火源。2、林火包括: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种。森林火灾的发生,一般都是先从地被物燃烧开始,然后蔓延到幼树、火焰逐渐扩展到树冠和树杆,引起树冠火,如果地下的腐殖质层厚,可能潜入地下燃烧,发生地下火。(三)怎样进行火源管理,严格控制火源?护林防火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长期性的工作,它联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人。发生森林火灾,除气候因素外,主要是由于野外用火制度不严格,火源管理不善,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所造成。
6、市政府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护林防火五不准,在森林防火期内,严格执行不准在山边和山垅田烧荒、烧杂、烧灰、烧田埂、烧稻草;不准在山上乱丢烟头和火柴梗;不准炼山和入山烧木炭;入山祭墓、烧纸、放鞭炮要确保安全,余火未灭不准离开;不准乱打树枝。如果不遵守五不准,违反用火规定,引起火灾,必须严加处理,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四)一旦发生火警,为什么要力争三早、三打?森林火灾往往是从小火蔓延成大火,由地表火发现成树冠火。地表火最初蔓延速度小,每分钟在顺风方向为0.1-0.7米,向两侧及逆风方向为0.1-0.4米,经15-20分钟后,蔓延面积仅为0.15亩,如继续发展,其速度可增加到每分钟10-15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灾 减灾 知识讲座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