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道与噪声.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四章-信道与噪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信道与噪声.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四章 信道与噪声知识结构- 信道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 随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选讲)- 信道的加性噪声- 信道的容量教学目的- 了解信道的分类和传输模型、系统的无失真传输以及滤波器- 掌握系统无失真传输的传输函数,掌握信道容量的计算。教学重点- 信道的无失真传输条件- 模拟信道的信道容量(香农定理)教学难点-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和信道疑义度的概念- 模拟信道容量的物理意义及应用计算教学方法及课时- 多媒体授课(2学时)(1个单元)备注 单元六(2学时)4.1 信道的基本概念及其模型知识要点:信道、狭义信道
2、、广义信道的定义 调制信道、编码信道的概念及其模型 恒参信道、随参信道的概念 错误转移概率4.1.1信道的定义信道,通俗地说,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具体地说,信道是指由有线或无线电线路提供的信号通路。信道的作用是传输信号,它提供一段频带让信号通过,同时又给信号加以限制和损害。通常,我们将仅指信号传输媒介的信道称为狭义信道。目前采用的传输媒介有架空明线、电缆、光导纤维(光缆)、中长波地表波传播、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含卫星中继)、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流星余迹散射、对流层散射、电离层散射、超短波超视距绕射、波导传播、光波视距传播等。可以看出,狭义信道是指接在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中间的传输
3、媒介(以上所列)。狭义信道的定义直观,易理解。在通信原理的分析中,从研究消息传输的观点看,我们所关心的只是通信系统中的基本问题,因而,信道的范围还可以扩大。它除包括传输媒介外,还可能包括有关的转换器,如馈线、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等。通常将这种扩大了范围的信道称为广义信道。在讨论通信的一般原理时,通常采用的是广义信道。为了进一步理解信道的概念,下面对信道进行分类。4.1.2信道的分类由信道的定义可看出,信道可大体分成两类: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1. 狭义信道狭义信道通常按具体媒介的不同类型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1)有线信道所谓有线信道是指传输媒介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缆及波导等一类
4、能够看得见的媒介。有线信道是现代通信网中最常用的信道之一。如对称电缆(又称电话电缆)广泛应用于(市内)近程传输。(2)无线信道无线信道的传输媒质比较多,它包括短波电离层反射、对流层散射等。可以这样认为,凡不属有线信道的媒质均为无线信道的媒质。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没有有线信道的传输特性稳定和可靠,但无线信道具有方便、灵活、通信者可移动等优点。2. 广义信道广义信道通常也可分成两种: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1)调制信道调制信道是从研究调制与解调的基本问题出发而构成的,它的范围是从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如图4-1所示。因为,从调制和解调的角度来看,我们只关心解调器输出的信号形式和解调器输入信号与噪
5、声的最终特性,并不关心信号的中间变化过程。因此,定义调制信道对于研究调制与解调问题是方便和恰当的。(2)编码信道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如果仅着眼于编码和译码问题,则可得到另一种广义信道编码信道。这是因为,从编码和译码的角度看,编码器的输出仍是某一数字序列,而译码器输入同样也是一数字序列,它们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同的数字序列。因此,从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所有转换器及传输媒质可用一个完成数字序列变换的方框加以概括,此方框称为编码信道。编码信道示意图也示于图4-1。根据研究对象和关心问题的不同,还可以定义其它形式的广义信道。4.1.3信道的数学模型为了分析信道的一般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我们在信
6、道定义的基础上,引入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数学模型。 1. 调制信道模型在频带传输系统中,调制器输出的已调信号即被送入调制信道。对于研究调制与解调性能而言,可以不管调制信道究竟包括了什么样的变换器,也不管选用了什么样的传输媒质,以及发生了怎样的传输过程,我们只需关心已调信号通过调制信道后的最终结果,即只需关心调制信道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调制信道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它们有如下共性:(1)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2)绝大部分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原理; (3)信号通过信道具有一定的迟延时间; (4)信道对信号有损耗(固定损耗或时变损耗);(5)即使没有
7、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可能有一定的功率输出(噪声)。根据上述共性,我们可用一个二对端(或多对端)的时变线性网络来表示调制信道。这个网络就称作调制信道模型,如图4-2所示。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来说,其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成 (式4-1)式中-输入的已调信号;-调制信道总输出波形;-信道噪声(或称信道干扰),与无依赖关系,或者说独立于。常称为加性干扰(噪声);-表示已调信号通过网络所发生的时变线性变换。 为了进一步理解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无妨假定可简写成。其中,依赖于网络的特性,乘反映网络特性对的“时变线性”作用。的存在,对来说是一种干扰,常称为乘性干扰。于是,式(4-1)可写成 (式4
8、-2)由以上分析可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乘性干扰;二是加性干扰。如果了解了和的特性,则信道对信号的具体影响就能确定。不同特性的信道,仅反映信道模型有不同的及。我们期望的信道(理想信道)应是常数,=0,即 (式4-3)实际中,乘性干扰一般是一个复杂函数,它可能包括各种线性畸变、非线性畸变。同时由于信道的迟延特性和损耗特性随时间作随机变化,故往往只能用随机过程加以表述。不过,经大量观察表明,有些信道的基本不随时间变化,也就是说,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或变化极为缓慢的;而有的信道却不然,它们的是随机快变化的。因此,在分析研究乘性干扰时,可以把调制信道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恒参信
9、道(恒定参数信道),即它们的可看成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为缓慢;另一类则称为随参信道(随机参数信道,或称变参信道),它是非恒参信道的统称,其是随时间随机快变的。通常,把我们前面所列的架空明线、电缆、波导、中长波地波传播、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卫星中继、光导纤维以及光波视距传播等传输媒质构成的信道称为恒参信道,其它媒质构成的信道称为随参信道。2. 编码信道模型编码信道是包括调制信道及调制器、解调器在内的信道。它与调制信道模型有明显的不同:即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t)和n(t)使调制信号发生“模拟”变化,而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故有时把
10、调制信道看成是一种模拟信道,而把编码信道看成是一种数字信道。由于编码信道包含调制信道,因而它同样要受到调制信道的影响。但是,从编/译码的角度看,这个影响已反映在解调器的输出数字序列中,即输出数字序列以某种概率发生差错。显然,调制信道越差,即特性越不理想和加性噪声越严重,则发生错误的概率就会越大。因此,编码信道的模型可用数字信号的转移概率来描述。例如,最常见的二进制数字传输系统的一种简单的编码信道模型如图4-3所示。之所以说这个模型是“简单的”,是因为在这里假设解调器每个输出码元的差错发生是相互独立的。用编码的术语来说,这种信道是无记忆的(当前码元的差错与其前后码元的差错没有依赖关系)。在这个模
11、型里,把P(0/0)、P(1/0)、P(0/1)、P(1/1)称为信道转移概率。以P(1/0)为例,其含义是“经信道传输,把0转移为1”。具体地,我们把P(0/0)和P(1/1)称为正确转移概率,而把P(1/0)和P(0/1)称为错误转移概率。根据概率性质可知P(0/0)+P(1/0)=1 (式4-4)P(0/1)+P(1/1)=1 (式4-5)转移概率完全由编码信道的特性决定,一个特定的编码信道就会有相应确定的转移概率。应该指出,编码信道的转移概率一般需要对实际编码信道作大量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由无记忆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容易推出无记忆多进制的模型。四进制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如图4-4所示。编
12、码信道可细分为无记忆编码信道和有记忆编码信道。有记忆编码信道是指信道中码元发生差错的事件不是独立的,即当前码元的差错与其前后码元的差错是有联系的。在此情况下,编码信道的模型要比图4-3或图4-4的模型复杂的多,在此不予讨论。由于编码信道包含调制信道,且其特性也紧密地依赖于调制信道,故在建立了编码信道和调制信道的一般概念之后,有必要对调制信道作进一步的讨论。如前所述,调制信道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我们分别加以讨论。4.2 恒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知识要点:信号不失真传输的条件 幅度频率畸变 相位频率畸变 频率偏移 相位抖动由于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或者是变化极为缓慢的,因而可
13、以等效为一个非时变的线性网络。从理论上讲,只要得到这个网络的传输特性,则利用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就可求得已调信号通过恒参信道后的变化规律。4.2.1 信号无失真传输的条件对于信号传输而言,我们追求的是信号通过信道时不产生失真或者失真小到不易察觉的程度。由信号与系统课程可知,网络的传输特性通常可用幅度-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式4-6)要使任意一个信号通过线性网络不产生波形失真,网络的传输特性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理想条件:(1)网络的幅度频率特性是一个不随频率变化的常数,如图4-5(a)所示;(2)网络的相位频率特性应与频率成直线关系,如图4-5(b)所示。其中为传输时延常数。网络
14、的相位-频率特性还经常采用群迟延-频率特性来衡量。所谓群迟延-频率特性就是相位-频率特性对频率的导数,即 (式4-7)可以看出,上述相位-频率理想条件,等同于要求群迟延-频率特性应是一条水平直线,如图4-5(c)所示。一般情况下,恒参信道并不是理想网络,其参数随时间不变化或变化特别缓慢。它对信号的主要影响可用幅度-频率畸变和相位-频率畸变(群迟延-频率特性)来衡量。下面我们以典型的恒参信道有线电话的音频信道和载波信道为例,来分析恒参信道等效网络的幅度-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以及它们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2.2 幅度频率畸变所谓幅度-频率畸变,是指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偏离图4-5(a)所示关
15、系所引起的畸变。这种畸变又称为频率失真。在通常的有线电话信道中可能存在各种滤波器,尤其是带通滤波器,还可能存在混合线圈、串联电容器和分路电感等,因此电话信道的幅度-频率特性总是不理想的。图4-6示出了典型音频电话信道的总衰耗-频率特性。十分明显,有线电话信道的此种不均匀衰耗必然使传输信号的幅度-频率发生畸变,引起信号波形的失真。此时若要传输数字信号,还会引起相邻数字信号波形之间在时间上的相互重叠,即造成码间串扰(码元之间相互串扰)。4.2.3 相位频率畸变所谓相位-频率畸变,是指信道的相位-频率特性或群迟延-频率特性偏离4-5(b)、(c)所示关系而引起的畸变。电话信道的相位-频率畸变主要来源
16、于信道中的各种滤波器及可能有的加感线圈,尤其在信道频带的边缘,相频畸变就更严重。图4-7示出的是一个典型的电话信道的群迟延-频率特性。不难看出,当非单一频率的信号通过该电话信道时,信号频谱中的不同频率分量将有不同的迟延,即它们到达的时间先后不一,从而引起信号的畸变。相频畸变对模拟话音通道影响并不显著,这是因为人耳对相频畸变不太灵敏;但对数字信号传输却不然,尤其当传输速率比较高时,相频畸变将会引起严重的码间串扰,给通信带来很大损害。所以,在模拟通信系统内往往只注意幅度失真和非线性失真,而将相移失真放在忽略的地位。但是,在数字通信系统内一定要重视相移失真对信号传输可能带来的影响。4.2.4 减小畸
17、变的措施为了减小幅度-频率畸变,在设计总的电话信道传输特性时,一般都要求把幅度-频率畸变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这就要求改善电话信道中的滤波性能,或者再通过一个线性补偿网络,使衰耗特性曲线变得平坦,接近于图4-5(a)。这后一措施通常称之为“均衡”。在载波电话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通常要采用均衡措施。均衡的方式有时域均衡和频域均衡,时域均衡的具体技术将在第7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中介绍。相位-频率畸变(群迟延畸变)如同幅频畸变一样,也是一种线性畸变。因此,也可采取相位均衡技术补偿群迟延畸变。即为了减小相移失真,在调制信道内采取相位均衡措施,使得信道的相频特性尽量接近图4-5(b)所示线性
18、。或者严格限制已调信号的频谱,使它保持在信道的线性相移范围内传输。恒参信道幅度-频率特性及相位-频率特性的不理想是损害信号传输的重要因素。此外,也还存在其它一些因素使信道的输出与输入产生差异(亦可称为畸变),例如非线性畸变、频率偏移及相位抖动等。非线性畸变主要由信道中的元器件(如磁芯,电子器件等)的非线性特性引起,造成谐波失真或产生寄生频率等;频率偏移通常是由于载波电话系统中接收端解调载波与发送端调制载波之间的频率有偏差(例如,解调载波可能没有锁定在调制载波上),而造成信道传输的信号之每一分量可能产生的频率变化;相位抖动也是由调制和解调载波发生器的不稳定性造成的,这种抖动的结果相当于发送信号附
19、加上一个小指数的调频。以上的非线性畸变一旦产生,一般均难以排除。这就需要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从技术上加以重视。4.3 随参信道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选讲)知识要点:多径传播 多径衰落 选择性衰落 分集接收随参信道的特性比恒参信道要复杂得多,对信号的影响也要严重得多。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包含一个复杂的传输媒质。虽然,随参信道中包含着除媒质外的其它转换器,自然也应该把它们的特性算作随参信道特性的组成部分。但是,从对信号传输影响来看,传输媒质的影响是主要的,而转换器特性的影响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本节仅讨论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所具有的一般特性以及它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3.1 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信道 噪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