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十章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第一节能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一、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与要求1 仔细分析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电气原理图、系统管道连接布置图、元件清单和产品样本等技术资料。2 第一次清洗液压元件和管件,自制重要元件应进行密封和耐压试验。二、 液压元件的安装要求1 安装各种泵和阀时,不能接反和接错;各接口要固紧,密封应可靠。2 液压泵轴与电动机轴的安装应符合形位公差要求。3 液压缸活塞杆(或柱塞)的轴线与运动部件导轨面的平行度要符合技术要求。4 方向阀一般应保持水平安装;蓄能器应保持轴线竖直安装。三、 管路的安装要求1 系统全部管道
2、应进行两次安装,即第一次试装后拆下管路,按相关工序严格清洗、处理后进行第二次安装。2 管道的布置要整齐、油路走向应平直、距离短,尽量少转弯。3 液压泵吸油管的高度一般不大于500mm,吸油管和泵吸油口连接处应保证密封良好。4 溢流阀的回油管口与液压泵的吸油管不能靠得太近。5 电磁阀的回油、减压阀和顺序阀等的泄油与回油管相连通时不应有背压。6 吸油管路上应设置滤油器,过滤精度为0.10.2mm,要有足够的通油能力。7 回油管应插入油面以下有足够的深度,以防飞溅形成气泡。气压系统的安装与液压系统的安装类似,也有清洗、元件安装和管道安装等,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例如,气动系统的动密封圈要装的松一些,不
3、能太紧等等。这里不再具体介绍。四、 空载调试1 启动液压泵,检查泵在卸荷状态下的运转。2 调整溢阀,逐步提高压力使之达到规定的系统压力值。3 调整流量控制阀,先逐步关小流量阀,检查执行元件能否达到规定的最低速度及平稳性,然后按其工作要求的速度来调整。4 调整自动工作循环和顺序动作,检查各动作的协调性和顺序动作的正确性。5 各工作部件的空载条件下,按预定的工作循环或顺序连续运转24小时后,检查油温及系统所要求的各项精度,一切正常后,方可进入负载调试。五、 负载调试负载调试是在规定负载条件下运转,进一步检查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存在的问题。负载调试时,一般应逐步加载和提速,轻载试车正常时,才逐步将压力阀
4、和流量阀调节到规定值,以进行最大负载试车。气压传动系统的调试与液压传动系统的调试类似。第二节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一、液压传动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使用液压设备,必须建立有关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制度,以保证液压系统系统正常地工作。、 液压系统的使用() 泵起动前应检查油温。油温过高或过低时都应使油温达到相应要求才能正式工作。工作中也应随时注意油液温升。() 液压油要定期检查更换。对于新用设备,使用三个月左右即应清洗油箱,更换新油。以后应按要求每隔半处或一年进行清洗和换油一次。要注意观察油液位高度,及时排除气体。() 使用中应注意过滤器的工作情况,滤芯应定期清理或更换。() 设备若长期不用,应将
5、各调节旋钮全部放松,防止弹簧产生永久变形而影响元件性能。、 液压设备的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应分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综合检查三个阶段进行。() 日常检查通常是在泵起动前、起动后和停止运转前检查油量、油温、压力、漏油、噪声、振动等情况,并随之进行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的内容包括:调查日常检查中发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并进行排除;对需要维修的部位,分解检修。定期检查的间隔时间,通常为23个月。() 综合检查大约每年一次,其主要内容是检查液压装置的各元件和部件,判断其性能和寿命,并对产生故障的部位进行检修或更换元件。定期检查和综合检查均应做好记录,以此作为设备出现故障查找原因或设备大修的依据。二、气动系统的
6、使用维护气动系统的使用与保养也分为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和系统大修。不同的是它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开机前后要放掉系统中的冷凝水。2 定期给油雾器加油。3 日常维护需对冷凝水和系统润滑进行管理。4 随时注意压缩空气的清洁度,对分水滤气器的滤芯要定期清洗。第三节 液压气动元件与系统的故障分析和排除一、 液压传动系统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液压设备是由机械、液压、电气及仪表等装置有机地组合成的统一体,系统中,各种元件和机械以及油液大都在封闭的壳体和管道内,出现故障时,比较难找出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也比较麻烦。一般情况下,任何故障在演变为大故障之前都会伴随着有种种不正常的征兆,如出现不正常的声音,工作机构速度
7、下降、无力或不动作,油箱液面下降,油液变质,外泄漏加剧,油温过高,管路损伤,出现糊焦气味等等。通过肉眼观察、耳听、手摸、鼻嗅等发现,加上翻阅记录,可找到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故障之前必须弄清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与机械、电气的关系,然后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缩小可疑范围,确定故障区域、部位,直至某个液压元件。液压系统故障许多是由元件故障引起的,因此首先要熟悉和掌握液压元件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这可参见前面相关内容,这里将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列表10-1至表10-10说明如下:表10-1 齿轮泵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故 障产 生 原 因排 除 方 法不吸油输油不足压力提不高1.
8、电动机转向错误。2.吸入管道或滤油器堵塞。3.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过大。4.各连接处泄漏,有空气混入。5.油液粘度太大或油液温升太高。1.纠正电动机旋转方向。2.疏通管道,清洗滤油器,换新油。3.修复更换有关零件。4.紧固各连接处螺钉,避免泄漏严防空气混入。5.油液应根据温升变化选用。噪声严重压力波动大1.油管及滤油器部分堵塞或吸油管吸入口处滤油器容量小。2.从吸入管或轴密封处吸入空气或者油中有气泡。3.泵轴与联轴器同轴度超差或擦伤。4.齿轮本身的精度不高。5.油掖粘度太大或温升太高。1.除去脏物,使吸油管畅通,或改用容量合适的滤油器。2.连接部位或密封处加点油,如果噪声减小,可拧紧管接头或更换
9、密封圈,回油管管口应在油面以下,与吸油管要有一定距离。3.调整同轴度,修复擦伤。4.更换齿轮或对研修整。5.应根据温升变化选用油液。液压泵旋转不灵活或咬死1.轴向间隙及径向间隙过小2.油泵装配不良,泵和电动机的联轴器同轴度不好。3.油液中杂质被吸入泵体内。4.前盖螺孔位置与泵体后盖通孔位置不对,拧紧螺钉后别劲而转不动。1.检测泵体.齿轮,修配有关零件。2.根据油泵技术要求重新装配。3.调整同轴度,严格控制在0.2mm以内严防周围灰沙.铁屑及冷却水等物进入油池,保持油液洁净。4.用钻头或圆锉将泵体后盖孔适当修大再装配。表10-2 叶片泵常见故障、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故 障产 生 原 因排 除 方
10、法液压泵吸不上油或无压力1.泵的旋转方向不对,泵吸不上油。2.液压泵传动键脱落。3.进出油口接反。4.油箱内油面过低,吸入管口露出液面。5.转速太低吸力不足。6.油液粘度过高使叶片运动不灵活。7.油温过低,使油粘度过高。8.系统油液过滤精度低导致叶片在槽内卡住。9.吸入管道或过滤装置堵塞或过滤器过滤精度过高造成吸油不畅。10.吸入管道漏气。1.可改变电机转向,一般泵上有箭头标记,无标记时,可对着泵轴方向观察,泵轴应是顺时针方向旋转。2.重新安装传动键。3.按说明书选用正确接法。4.补充油液至最低油标线以上。5.转速低,离心力无法使叶片从转子槽内移出,形成不可变化的密封空间。一般叶片泵转速低于5
11、00rpm时,吸不上油。高于1500rpm时,吸油速度太快也吸不上油。6.运用推荐粘度的工作油。7.加温至推荐正常工作温度。8.拆洗.修磨液压泵内脏件,仔细重装,并更换油液。9.清洗管道或过滤装置,除去堵塞物,更换或过滤油箱内油液,按说明书正确选用滤油器。10.检查管道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流量不足达不到额定值1.转速未达到额定转速。2.系统中有泄漏。3.由于泵长时间工作.振动.使泵盖螺钉松动。4.吸入管道漏气。5.吸油不充分:(1)油箱内油面过低。(2)入口滤油器堵塞或通流量过小(3)吸入管道堵塞或通径小。(4)油液粘度过高或过低。6.变量泵流量调节不当。1.按说明书指定额定转速选用电
12、动机转速。2.检查系统,修补泄漏点。3.拧紧螺钉。4.检查各连接处,并密封紧固。5.充分吸油(1)补充油液至最低油标线以上(2)清洗过滤器或选用通流量为泵流量两倍以上的滤油器(3)清洗管道,选用不小于泵入口通径的吸入管(4)选用推荐粘度的工作油6.重新调节至所需流量。表10-2 叶片泵常见故障、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续)故障产生原因排除方法压力升不上去1.泵吸不上油或流量不足。溢流阀调整压力太低或出现故障。系统中有泄漏。4.由于泵长时间工作、振动、使泵盖螺钉松动。5.吸入管道漏气。6.吸油不充分。7.变量泵压力调节不当。1.同前述排除方法。2.重新调试溢流阀压力或修复溢流阀。3.检查系统,修补泄
13、漏点。4.拧紧螺钉。5.检查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6.同前述排除方法。7.重新调节至所需压力。噪声过大1.吸入管道漏气。2.吸油不充分。3.泵轴和原动机轴不同心。4.油中有气泡。5.泵转速过高。6.泵压力过高。7.轴密封处漏气。8.油液过滤精度过低导致叶片在槽中卡住。9.变量泵止动螺钉误调失当。1.检查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2.同前述排除方法。3.重新安装达到说明书要求精度。4.补充油液或采取结构措施,把回油浸入油面以下。5.选用推荐转速。6.降压至额定压力以下。7.更换油封。8.拆洗修磨泵内脏件并仔细重新组装,并更换油液。9.适当调整螺钉至噪声达到正常。过度发热1.油温过高。2.油液
14、粘度太低,内泄过大。3.工作压力过高。4.回油口直接接到泵入口。1.改善油箱散热条件或增设冷却器,使油温控制在推荐正常工作油温范围内。2.选用推荐粘度工作油。3.降压至额定压力以下。4.回油口接至油箱液面以下。振动过大1.轴与电动机轴不同心。2.安装螺钉松动。3.转速或压力过高。4.油液过滤精度过低导致叶片在槽中卡住。5.吸入管道漏气。6.吸油不充分。7.油中有气泡。1.重新安装达到说明书要求精度。2.拧紧螺钉。3.调整至需用范围以内。4.拆洗修磨泵内零件重新组装,并更换油液或重新过滤油箱内油液。5.检查各连接处,并予以密封紧固。6.同前述排除方法。7.补充油液或采取结构措施,把回油浸入液面以
15、下。外渗漏1.密封老化或损伤。2.进出油口连接部位松动。3.密封面磕碰。4.外壳体砂眼。1.更换密封。2.紧固螺钉或管接头。3.修磨密封面。4.更换外壳体。表10-3 轴向柱塞泵常见故障、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故障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流量不够1.油箱液面过低,油管及滤油器堵塞或阻力太大以及漏气等。2.泵壳内预先没有充好油,留有空气。3.液压泵中心弹簧折断,使柱塞回程不够或不能回程,引起缸体和配油盘之间失去密封性能。4.配油盘及缸体或柱塞与缸体之间磨损。5.对于变量泵有两种可能,如为低压可能是油泵内部摩擦等原因,使变量机构不能达到极限位置造成偏角过小所致;如为高压,可能是调整误差所致。6.油温太高或太低
16、。1.检查贮油量,把油加至油标规定线,排除油管堵塞,清洗滤油器,紧固各连接处螺钉,排除漏气。2.排除泵内空气。3.更换中心弹簧。4.清洗去污,研磨配油盘与缸体的接触面,单缸研配,更换柱塞。5.低压时,可调整或重新装配变量活塞及变量头,使之活动自如;高压时,纠正调整误差。6.根据温升选用合适的油液或采取降温措施。压力脉动1.配油盘与缸体或柱塞与缸体之间磨损,内泄或外漏过大。2.对于变量泵可能由于变量机构的偏角太小,使流量过小,内漏相对增大,因此不能连续对外供油。3.伺服活塞与变量活塞运动不协调,出现偶尔或经常性的脉动。4.进油管堵塞,阻力大及漏气。1.磨平配油盘与缸体的接触面,单缸研配,更换柱塞
17、,紧固各连接处螺钉,排除漏损。2.适当加大变量机构的偏角,排除内部漏损。3.偶尔脉动,多因油脏,可更换新油,经常脉动,可能是配合件研伤或憋劲,应拆下研修。4.疏通进油管及清洗进口滤油器,紧固进油管段的连接螺钉。噪声1.泵体内留有空气。2.油箱油面过低,吸油管堵塞及阻力大,以及漏气等。3.泵和电机不同心,使泵和传动轴受径向力。1.排除泵内的空气。2.按规定加足油液,疏通进油管,清洗滤油器,紧固进油段连接螺钉。3.重新调整,使电动机与泵同心。发热1.内部泄漏过大。2.运动件磨损。1.修研各密封配合面。2.修复或更换磨损件。漏损1.轴承回转密封圈损坏。2.各接合处O型密封圈损坏。3.配油盘与缸体或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压 气压 传动系统 使用 维护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