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缩印版).doc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缩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缩印版).doc(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1.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条件。2. 环境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3.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原理和方法4.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5. 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6.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
2、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7. 环境物理效应:是由物理作用引起的。8. 热岛效应:因燃料的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9.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10. 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11.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12. 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13.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CO、
3、二氧化硫、NO等。14.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如:臭氧、硫酸盐颗粒物等。二15. 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16. 逆温:对流层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17. 污染物的转化:是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如光解、氧化、还原、酸碱中和、聚合等反应,转化成为无毒化合物,从而去除了污染;或者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了污染。18. 自由基:又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19. 自由基的稳定性:是指自由基或多或少解离成较小碎片,或通过键断裂进行重排的倾向。解离能越大,自由基越不稳定。20. 单分子自由基反应:是指不包括其他
4、作用物的反应,这一类反应是由于开始生成的自由基不稳定的结果。21. 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22. 光化学烟雾:又称洛杉矶烟雾,是指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23. 日变化曲线:光化学烟雾在白天生成,傍晚消失。污染高峰出现在中午或稍后。24. 硫酸烟雾型污染:又称伦敦型烟雾,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25. 酸性降水:(又称湿沉降)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
5、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常见的是酸雨。26. 干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27.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28.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29. 温室气体:能够引起吸收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气体。30. 一次颗粒物:直接由污染物排放出来的。31. 二次颗粒物:大气中某些污染组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颗粒物。32. 干沉降:是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33. 湿沉降:
6、是指通过降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它是去除大气颗粒物、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34. 总悬浮颗粒物:又称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其粒径多在100 um以下,尤以10 um以下最多。35. 三模态:Aitken核模(2um)36. 成核作用:是指过饱和蒸汽在颗粒物表面上形成液滴的现象。37. 化学吸附作用:涉及特殊的化学相互作用的吸着。38. 多氯联苯(PCBs):是一组由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39. 多环芳烃(PAH):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40. 富集因子法:是用于研究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富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化学 名词解释 缩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