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章末系统总结新人教版必修20206171.doc
《金版学案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章末系统总结新人教版必修2020617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章末系统总结新人教版必修20206171.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有机化合物一、重点知识梳理二、实验专项探究1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探究。实验人教版教材实验设计苏教版教材实验设计实验原理2CH3CH2OHO22CH3CHO2H2O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反应的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向试管中加入34 mL无水乙醇,浸入50 左右的热水中,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并感受铜丝颜色和乙醇气味的变化现象及结论实验现象:烧至红热的铜丝表面变黑,趁热将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立即又变成红色;能闻
2、到一股不同于乙醇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实验结论:铜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乙醇被氧化成乙醛创新发掘1.铜丝绕成螺旋状的理由是什么?分析: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同时又有利于保存热量2.实验中如何确定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析:通过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产生一种不同于乙醇的刺激性气味来判断有新物质生成3.实验中乙醇的用量是35 mL,为什么不宜过多?分析:因为生成的乙醛能溶于乙醇中,而不易闻到乙醛的气味1.实验过程中铜丝的颜色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铜丝颜色的变化:红色黑色红色2.实验中为什么要将乙醇浸泡在50 左右的热水浴中?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将乙醇预热到50 便
3、于反应的进行3.乙醇在实验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分析:乙醇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被氧化续上表实验人教版教材实验设计苏教版教材实验设计个性评点1.苏教版教材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中把实验操作以实物图的形式分三步进行,直观明了,易于学生掌握,而人教版教材只描述了实验操作过程2.苏教版教材实验中的乙醇事先放在5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与人教版实验操作次数相同时,能生成更多的乙醛,更易闻到乙醛的气味3.苏教版教材在实验后提了两个针对性很强的思考性问题,体现了实验的探究性,并适时地引入了有机反应中被氧化、被还原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思维引领1.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历程可表示如下:2CuO2
4、2CuOCuOCH3CH2OHCH3CHOCuH2O将2可得:2CH3CH2OHO22CH3CHO2H2O从而可理解铜丝的作用是做催化剂2.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如:乙醇的催化氧化(2)还原反应: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如:乙烯与H2的加成反应2.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探究。实验人教版教材实验设计苏教版教材实验设计实验原理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实验装置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乙醇和乙酸反应装置图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图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气体经
5、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现象及结论实验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Na2CO3溶液液面上的油状液体能闻到香味实验结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创新发掘1.酯化反应的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2.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分析: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使之转化为乙酸钠而溶于水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3.竖立试管中的导气管能否伸入到液面以下?其原因是什么?分析:不能;为了防止倒吸1.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什么?分析:导气兼冷凝回流2.
6、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液的方法是什么?分析: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再加入乙酸3.实验中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给试管加热?分析:小火加热的目的是利于产物的生成和蒸发,减少反应物的挥发个性评点1.苏教版实验要求学生对比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分子结构,推测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结合方式、并用不同颜色进行了标记,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实质。而人教版教材没有这一方面的要求2.人教版教材习题中增加了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乙酸的方法,复习巩固了混合物分离除杂的要求和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苏教版教材没有体现这一做法续上表实验人教版教材实验设计苏
7、教版教材实验设计思维引领1.用示踪原子法可以探究酯化反应的实质(乙醇中的氧原子用18O标记),反应过程如下:即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2.为防止实验过程中倒吸现象的发生,可在导气管的末端连接干燥管装置(见图)。由于干燥管的容积较大,可有效地防止倒吸即时训练1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预先使棉花团浸透乙醇并照图安装好;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后开始有节奏(间歇性)地鼓入空气,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以下问题:(1)被加热的铜丝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A管中可观察到_现象,从中可认识到在该实验过程中
8、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参加了化学反应,还可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需要一定的_。(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原受热的铜丝处的现象是_,其原因是_。解析:(1)铜丝加热时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将乙醇氧化生成乙醛和水。(2)铜丝被氧气氧化变为黑色的氧化铜,黑色的氧化铜被乙醇还原重新变为红色,然后铜丝再与氧气反应继续进行下去。催化剂在起催化作用时往往需要一定的温度。(3)因醇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故撤掉酒精灯后,反应放出的热使该反应继续进行,受热的铜丝处仍然出现上述现象。 答案:(1)2CH3CH2OHO22CH3CHO2H2O(2)受热部分的铜
9、丝随间歇性地鼓入空气而交替出现变黑、变亮的现象温度(3)能交替出现变黑、变亮的现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提高制取乙醛时的乙醇转化率,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 的水浴中,目的是?_。(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立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率,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控制鼓气速率的方法是_。(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式是(填戊装
10、置中导管的代号):乙接_、_接丙,戊装置的作用是_。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_中。解析:从该实验的装置图分析是利用试管甲和气囊得到乙醇蒸气和氧气,然后与玻璃管乙中的铜丝反应制得乙醛,利用试管丁收集生成的乙醛。(1)为了加快乙醇汽化的速率,需对试管甲进行加热。(2)铜丝能够长时间保持红热状态,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气流速率可通过观察甲试管中的气泡数量确定,所以可通过控制甲试管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达到控制鼓气速率的目的。(3)由于乙醛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可在乙、丙中间添加安全瓶;若不用水吸收,为了增强冷却效果,可将试管丁浸在冰水中。答案:(1)加快乙醇汽化的速率(2)乙醇的催
11、化氧化是放热反应控制甲装置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3)ab防止倒吸冰水3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解析:玻璃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不能用NaOH溶液,应用饱和Na2CO3溶液,作除杂试剂。答案:A4.如图所示,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 mL 95%的乙醇,在摇动情况下缓缓加入5 mL浓硫酸,并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g无水醋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7 mL饱和碳酸钠溶液。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加热,当观察到试管乙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1)写出甲试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3)试管乙中观察
12、到的现象是_。(4)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了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其工作原理是_。(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解析:乙醇和醋酸发生酯化反应时,浓硫酸的作用是做催化剂和吸水剂,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使酯化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本实验用的醋酸是用浓硫酸和无水醋酸钠反应制取的。因生成的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故在乙试管中可观察到液体分层,蒸出的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球形干燥管可防止倒吸。答案:(1)2CH3COONaH2SO42CH3COOHNa2SO4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2)做催化剂和吸水剂(3)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两层间有
13、无色气泡产生(4)防止倒吸当液体上升到干燥管中时,由于球形干燥管容积大,导致试管中液面明显下降,使干燥管末端脱离液面,干燥管中的液体又流回试管中,从而防止了倒吸(5)吸收反应蒸出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液体分层【精品文档】第 6 页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
14、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
15、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_态、_液_态和_气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
16、、勺子、味精、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_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
17、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
18、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19、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C)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学案 高中化学 第三 有机化合物 系统 总结 新人 必修 2020617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