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题 目: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 内容摘要自动配料系统是一种在线测量动态计量系统,集输送、计量、配料、定量等功能于一体,在冶金、建材、化工、饲料加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设计开发自动配料优化控制系统,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自动配料系统的应用背景、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针对当前配料生产企业工艺水平相对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等不足,设计了一个自动配料优化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工作在全自动、远程手动以及本地手动三种模式下。在硬件设计上,采用工控机与PLC相结合的总体控制结构,由工控制机实现系统的管理
2、和远程监控,PLC完成设备级的动作控制及相关信号的处理,通过以太网及RS-485总线实现系统的联接与通信;改进了配料车定位系统,利用设计的定位盒实现位置编码方案,提高了定位精度。在软件设计上,设计开发了画面实时监控和数据库管理(SCADA)等上位机应用软件,能够保存产品配方、料仓数据、实时数据等,并能够实现历史数据查询、报表打印、实时数据及状态显示、远程控制等功能,两台上位机数掘库能够有效地保持同步。设计了下位机PLC主控程序以及通信、配料精度控制和配料车行走子程序。针对配料系统普遍存在的配料落差控制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结合PID的复合型预测控制算法,算法将模糊自适应控制宽范围快速调
3、节和PID精确调节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当系统的偏差大于某一设定值时,采用结合了人的经验的模糊自适应规则控制,当系统偏差小于设定值时采用PID控制,模糊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分别为系统期望值和偏差,通过不同的期望值,预测不同的空中落差,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批量生产时的工作效率问题,通过对两台配料车工作时序的认真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精心设计了遗传算子,求解出了最大工作效率所需的两台配料车的最佳行走路径,解决了配料车行走路径的优化问题。该课题研究开发成果,已投入不定形耐火材料实际生产,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控制精度和生产效率高。关键词:传动控制
4、;自动控制;PLC控制目 录1绪论2 1.1课题来源及现实意义2 1.1.1课题来源2 1.1.2 现实意义2 1.2设计任务与总体方案的确定2 1.2.1设计任务2 1.2.2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22 PLC概述32.1 PLC的发展历史32.2 PLC的硬件和软件3 2.2.1 PLC的硬件构成3 2.2.2 PLC的软件构成42.3 PLC系统的其他设备52.4 PLC的通讯联网52.5 PLC的注意事由63自动化软件的发展现状73.1发展历史及定义73.2发展趋势.83.3监控组态软件WINCC简介和应用.93.3.1 WINCC简介.103.3.2 WINCC的特点. 114配料系统简
5、介.124.1自动配料系统的特点.124.2自动配料系统的优点.134.3自动配料系统的组成.134.4 配料技术的最新进展.145自动配料系统设计.145.1配料系统的设计.145.1.1 称重方式选择145.1.2 给料方式选择155.1.3 生产线结构.165.2配料系统的组成.165.2.1 输送装置的设计.175.3 计量系统的设计.175.3.1 称重元件设计185.3.2 测速元件的设计.196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206.1 PLC的选配.206.1.1 S7-200的特征.206.1.2 S7- 200的主要组成部件.216.1.3 软件.216.2 称重仪表的选配.226.3
6、 操作站的选配.227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237.1 称量仪表参数设定.237.1.1 电子秤参数设定237.1.2 皮带秤参数设定237.2 PLC程序编制.237.3操作站wincc组态.278 总结.31参考文献.32【精品文档】第 20 页1 绪论1.1课题的来源及现实意义 1.1 课题的来源 自动配料系统是一个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物料(固体或液体)进行输送、配比、加热、混合以及成品包装等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生产线。广泛应用于化工、塑料、冶金、建材、食品、饲料等行业。在氧化铝生产及其它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多种物料配比控制的情况。在手动控制状态下,需要根据生产情况,计算出各物料的配比,再根
7、据配比,分别计算出各物料的理想下料量,对各台设备分别设定,来满足配比的要求。当生产情况发生变化,需要改变下料量时,则需要再次分别计算各物料的设定值,再次分别设定。计算,操作时间长,且容易出错,给生产带来不良因素。而采用PLC控制方式以及新颖的变频调速喂料机构,配合配料控制软件包,实现物料传送、配料控制、配方设计、生产数据管理等功能。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多个配料系统的集合控制。专利技术解决物料结拱、粘稠液体物料传送、配料过程中下料冲击和空中悬料误差的自动校正等问题,提高了配料精度。1.2设计任务与总体方案的确定1.2.1设计任务使用siemens公司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及Wincc组态软件。设计控制系
8、统要求:1画出主电路2. 分配I/O地址,列出元件表;3. 设计系统控制的程序框图。4. 根据程序框图设计该系统的控制梯形图,写出指令表。5. 上机调试通过。6. 利用Wincc组态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运行1.2.2 控制要求1. 自动配料将完成3种物料的自动配比控制;2. 控制方式为主从比例控制方式;3. PLC要实现各种物料下料量的采集、喂料装置的启停、物料下料量的控制;4. 组态操作界面能显示设备的运行、停车、故障;5. 操作界面要求显示每种物料的下料设定值、实际下料值;通过界面上设置的启动、停车按钮实现整个系统的开停;2 PLC概述2.1 PLC的发展历史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
9、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P
10、LC的定义有许多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定义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
11、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2.2 PLC的硬件和软件2.2.1 PLC的硬件构成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CPU的构成: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
12、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
13、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I/O模块: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开关量是指
14、只有开和关(或1和0)两种状态的信号,模拟量是指连续变化的量。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电源模块: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
15、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AC)。2.2.2 PLC的软件构成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包含3个部分:(1).系统管理程序。其作用一是运行时间管理,控制可编程控制器何时输入,何时输出,何时计算,何时自检,何时通信。二是存储空间管理,规定个中参数,程序的存放位置,以生成用户环境。三是系统自检程序,包括各种系统出错检验,用户程序语法检验,句法检验,警戒时钟运行。用户指令解释程序。用户指令解释程序是联系高级语言程序和机器码的桥梁。标准程序模块及其调用程序。这是许多独立的程序块,各程序块具有不同的功
16、能。(2).用户程序用户程序即是应用程序,使PLC的使用者针对具体控制要求编制的程序。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编制不同的程序,这相当于改变PLC的用途,相当于继电器控制设备的硬接线线路,也正是所谓“可编程”一词的基本含义。2.3 PLC系统的其他设备1.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2.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
17、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3.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用户数据,如EPROM、EEPROM写入器、条码阅读器,输入模拟量的电位器,打印机等。2.4 PLC的通信联网依靠先进的工业网络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传送生产和管理数据。因此,网络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说法。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多数PLC具有RS-232接口,还有一些内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协议的接口。2.5 PLC的注意事由保证PLC的正常运行,因此在
18、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 工作环境1.1 温度PLC要求环境温度在055,安装时不能放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要有30mm以上间隔;开关柜上、下部应有通风的百叶窗,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如果周围环境超过55,要安装电风扇强迫通风。1.2 湿度为了保证PLC的绝缘性能,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无凝露)。1.3 震动应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震动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1.4 空气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氯化氢、硫化氢等。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PLC安装在封闭
19、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1.5 电源PLC供电电源为50Hz、220(110%)V的交流电,对于电源线来的干扰,PLC本身具有足够的抵制能力。对于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场合或电源干扰特别严重的环境,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变比为1:1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还可以在电源输入端串接LC滤波电路。 3 自动化软件的发展现状3.1发展历史及定义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至今,自动化软件(组态软件)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应该说组态软件作为一种应用软件,是随着PC机的兴起而不断发展的。80年代的组态软件,像Onspec、Paragon500、早期的FIX等都运行在DOS环境
20、下,图形界面的功能不是很强,软件中包含着大量的控制算法,这是因为DOS具有很好的实时性。90年代,随着微软的Windows3.0风靡全球,以Wonderware公司的Intouch为代表的人机界面软件开创了Windows下运行工控软件的先河,由于Windows3.0不具备实时性,所以当时,80年代已成名的自动化软件公司在对于操作系统的支持上,或按兵不动,或将组态软件从DOS向OS/2移植,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工控软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控制能力,必须运行在一个具备实时性的操作系统下,像DOS、OS/2、WinNT(1993年才推出)等。历史证明,在当时的硬件条件下,上位机做人机界面
21、切中了用户的需求,Wonderware因而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自动化软件厂商,而在80年代靠DOS版组态软件起家,后来向OS/2移植的公司后来基本上都没落了。 那么,本文中提到的自动化软件指什么?到底什么是自动化软件?它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和特征呢?首先,自动化软件主要包括人机界面软件(HMI),像Intouch、iFix、组态王等;基于PC的控制软件,统称软PLC或软逻辑,像亚控的KingAct以及即将推出的组态王嵌入版、西门子的WinAC等;还包括生产执行管理软件,许多专家也将这一类软件归为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像Intellution
22、公司的iBatch、Wonderware公司的InTrack等,另外,与通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相比,自动化软件还应包括相应的服务。其次,自动化软件主要具备如下功能及特征:工业过程动态可视化;数据采集和管理;过程监控报警;报表功能;为其他企业级程序提供数据;简单的回路调节;批次处理;SPC过程质量控制;符合IEC1131-3标准。3.2发展趋势在自动化软件赖以普及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商业层面的,但制造业的需求是决定性的。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对自动化软件需求的提升;也决定了自动化软件将由过去单纯的组态监控功能,向着更高和更广的层面发展。(1)开放性技术自动化软件正逐渐成为协作生产制造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 配料 控制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