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一、肿瘤疾病与人格特征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与理化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明显相关。负性情绪如忧郁、悲观、绝望、忍耐、克制、压抑等造成中枢神经过度紧张,削弱了人体免疫机能,增加了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性,成为肿瘤的活化剂。而情绪乐观、积极配合、善于表达、身心处于良性状态,会增加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发展。因此,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610581651)专家主张将肿瘤列入心身疾病范围。所谓心身疾病,主要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和疾病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类疾病。当然,由于肿瘤的发病机制很复杂,
2、有关心理因素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在临床实践中,也不乏见到情绪乐观,未受严重心理创伤的肿瘤病人。因此.不能排除生活条件、社会习惯、自然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他生物、理化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所致的发病。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肿瘤发病原因中起作用,在肿瘤的治疗及康复的不同阶段也极大地影响着治疗效果。在各种疾病中,很少如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病人被告之患了恶性肿瘤,往往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肿瘤治疗出现的副作用,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抑郁、愤怒、罪责、绝望的情、家人、社会给予积极疏导,佳的治疗效果。二、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类型与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肿瘤认知程度有关
3、。(一)肿瘤病人主要心理变化期当病人被告之病情后,其心理反应可分为六个阶段,即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平静期。1.体验期 病人看到化验结果或得知患了肿瘤,顿时呆住了,霎时间思想紊乱,麻木不仁,甚至昏厥,这种震惊称为“诊断休克”,很多病人回忆当时情景时都有共同的感觉,不知当时是怎样过来的,此期短暂,可数时或数日。此期的护理目标是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支持,向病人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此时,病人往往无力主动表达内心的痛苦,对提供帮助的医务人员或家人表示拒绝。护士应动员家人为病人做出具体实际的帮助,如陪伴在病人身边,轻轻握住病人的手或保持适宜的身体接触,使病人有安全感,让他体会到
4、并非在独自面对不幸。护士的体态语言很重要,不要在病人面前手忙脚乱,表情紧张,而应表现的态度温和,行为得体,使病人受到积极的影响。2.怀疑期 病人对诊断结果极力否认,甚至去几家医院看病或假充病人家属找医生咨询,以便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此时,病人与医生并未建立信任关系,既希望确诊,又希望断到的不是癌的诊断。对病人的否认态度不能简单评价为一种负性心理状态,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做法是一种对创伤或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属于保护性反应,可降低病人的恐惧程度,缓解痛苦的体验,逐渐适应意外打击。当然,这种否认不是病人主动的行为,病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回避,护士不受太大的打击。当然,是采取适合此病人的策略,使他
5、能逐渐了解事实真相,让病人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终接受治疗方案。在说服过程中,应始终让病人感到自己是主人,维护其自尊,满足病人在心理和治疗方面的需要,提供能支持病人的精神力量。3.恐惧期 当极力否认仍不能改变诊断结果时,会产生恐惧。包括对疾病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离开家人和朋友的恐惧,对身体缺损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感等。恐惧感觉与危险的明确来源有关。病人表现为恐慌、哭泣、警惕、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以及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如颤抖、尿频、心悸、血压高、呼吸急促、晕厥、皮肤苍白、出汗等。恐惧是一种适应性反应,恐惧可以让人对于危险期因素提高注意力和警惕性,采取逃避或进攻来降低危险性。只要将应激
6、原除掉,病人的恐惧便可以减少或消失。护土通过与病员交谈,让病人将自己感到恐惧的前后经过讲述出来,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纠正病人感知错误,或让其他病友讲述已成功对付了同样的恐惧情景.使病人增加安全感。恐惧虽属人类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但恐惧感长期存在,会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和躯体疾病。4.幻想期 当病人经历了得病后各种痛苦的体验时,已能正视现实,但存在许多幻想,如希望出现奇迹,希望能发明一种新药来根除自己疾病,希望手术后的化验能推翻原诊断结果等。甚至对自己的主管医生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也存在幻想,希望医生能带回根治自己疾病的方案。当然,幻想不一定对病人产生负性影响,相反,可以支持病人与疾病抗争,增强信心,
7、提高应对能力,改善恐惧、焦虑程度。我们在临床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当病人存在某些幻想时,容易接受别人的劝慰,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一旦幻想破灭,病人会失去治疗信心,产生绝食、拒绝治疗行为,甚至出现自杀念头。5.绝望期 当各种治疗方法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当病情进的并发症时,当出现难忍的疼痛时,都能使去信心,听不进医护人员和家人、朋友的劝病人表现为易怒,对立情绪,不服从,不遵医嘱等。此时应多给予病人抚慰,允许病人发泄,让病人最亲密的家人陪伴身边。6.平静期 病人已能接受现实,承认了病人角色,情绪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已不太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处于消极被动应付状态,不再考虑自己对家庭与社会的义务
8、,专注自己的症状,处于无望无助状态。护土就多与病人交流,满足病人要求。向其提供充满生活希望的信息,与病人共同制定生存计划。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在心理变化分期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期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出现顺序也有所不同,在护理中应因人而异,注意个体化差异。(二)肿瘤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1.角色紊乱 “角色”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常用的专业术语之一,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中一个特定的位置。它具有特定的权力和义务。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经常发生转换的。在转换过程中,易发生角色紊乱。一个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常态的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角色。他需要停止平时担任的工作,不能去照顾家庭,反而
9、需要亲人照顾自己。这种转换不能瞬间完成。许多病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角色,使自己担负的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对事业的责任感,对家庭亲人的眷恋,对所患疾病的担心,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护士在病人角色转换过程中,应起积极作用。应倾听病人诉说,不能简单生硬地训斥病人,帮助病人接受现实的健康状况,鼓励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探讨生活方式改变的应对方法,取得家庭支持系统的帮助,使病人很快适应角色要求,配合医生治疗。2.退化和依赖出于对疾病的担心,病人在行为上产生退化,自己能做的事也要让家属来做,不愿让家不能很快适应,情感脆弱,意志衰退,家人出往愿意多为病人做事。依赖是一种消极情绪可降低病人自身免疫功能,缺
10、乏抵抗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不利于疾病康复。护士应在认真评估后,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让病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一些事情,如刷牙、洗脸、吃饭等,病人自己做一些事,护士给予支持鼓励,使他在自理中恢复信心,找到自尊。有的病人出现“返童”现象,像小孩子一样寻求保护,依赖更多的照顾,特别是在夜间,常表现为一种害怕被人冷漠和抛弃的孤寂感。希望家人守在身边。若家人不在,病人难以入睡,设法引起护士注意,此时,护士不应认为是病人故意找麻烦,而表现出厌烦和冷淡。应主动解决病人的需要,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应请家人在夜间陪护,使病人得到慰籍。3.焦虑是个体对一个或多个模糊的、非特异性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
11、系统激活状态。焦虑是对恐惧的自然反应,为多数肿瘤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体验。恐惧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除,会发展为无法克制的焦虑。病人在生理上和情感上都会出现多种症状,如心悸、出汗、坐立不安、失眠、头痛、眩晕、疲乏等。病人往往对行为失去控制,容易激动,缺乏耐心,发脾气,自责和谴责他人。焦虑的强度会随个人对威胁的感知情况而变化,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成熟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焦虑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影响他人,护士应防止将焦虑传播给病人及家属,也应及时有效解决病人焦虑,以免波及到其他病人。同时,护士应对病人的亲属做好宣教,以防止家人的焦虑情绪传给病人。如
12、:面对病人的疼痛,家人表现的恐慌,不知所措,会加重病人的疼痛。对焦虑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对病人感官刺激.如病室内光线柔和,减少噪音,护士态度和蔼,语速适中。尊如来回踱步、哭泣、愤怒、诉说、按摩、深呼吸、听音乐等。进的刺激与困扰,如手术前后健康教育,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解除因知识缺乏引起的焦虑。当然,焦虑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也不尽相同,采取的护理措施也有区别,此文不赘述。4.抑郁指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自我评价降低,自身感觉不良,对日常生活的兴趣缺乏,消极厌世,甚至萌生自杀念头。抑郁、恐惧和焦虑都属于人对应激源的情绪反应。抑郁可导致食欲、睡眠障碍。抑
13、郁反应强度与个人心理素质有关,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弱,耐受力低,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不善于表达和发泄的人较易发生抑郁。抑郁尚与应激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如:对于肿瘤病人诊断缺乏思想准备,肿瘤恶性度高,晚期较晚等均会加重病人抑郁反应。焦虑、恐惧得不到及时解除,持续时间过长易造成抑郁。家庭社会因素也会影响抑郁发生与转归。家庭负担重或家人缺乏关心.经济负担重,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缺乏交流与沟通的渠道,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均能加重抑郁反应程度。对抑郁的主要治疗护理措施有:必要时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护士要了解病人个性心理特征,找出引起抑郁的因素;及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不同治疗阶段或重要的检查、治疗前均要向
14、病人讲解,解除疑虑;与病人交流,用适宜方法使病人发泄负性情绪;做好家属知识宣教,使其帮助病人调动与疾病抗争的积极情绪,让病人感到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警惕发生意外,密切观察病人心理变化及生理反应指标,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心理与药物治疗。三、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特点(一)不同治疗阶段心理需要及护理1.确定诊断阶段由于肿瘤尚未被彻底征服,“谈癌色变”也不是少数人的反映,因此,在结婚搜一系列检查过程中,病人心理反映复杂而强烈。肿瘤对病人生命的威胁是多数病人首先考虑的问题。主要护理措施:1、语言恰当,不要随意向病人和家属透露可能是肿瘤的言辞。医务人员不要在病人面前交头接耳,使病人怀疑是在谈论自己的病
15、情,如果已有确切诊断,应先与家属说明情况,共同商讨向病人告知的时间与方式,隐瞒病情不值得倡导,因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真实病情而又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会产生受骗的感觉,引发愤怒、恐惧、委屈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反应,甚至会出现意外。但告知的时候应注意,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以适合的时间、恰当的方式向病人讲清病情,同时向病人讲解治愈的希望,使病人及早摆脱恐惧,积极配合治疗,无论病期早晚,都应将争取最好疗效的希望给予病人。各种检查前做好知识宣教。为了确定诊断,往往需要做各种检查,病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对检查存在顾虑,对检查的目的、方法、副作用、注意事项不了解。护士应耐心讲解,
16、使病人尽快做各种检查。2.治疗阶段由于肿瘤治疗手段很多,向病人讲解治疗计划应同时给予病人治愈的希望,无论是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其他治疗方法,都应将疗效、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解决方法讲清楚,使病人及家属有思想准备。对于病人因知识缺乏而出现的不遵医疗行为,应检讨医护人员工作方面的缺陷而不应过分责怪病人。当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病人会表现急躁,缺乏信心,护士应及时给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请实施同样治疗方案的病人谈治疗过程中的感受,鼓励他们坚持治疗,讲解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编写有关治疗知识的宣教材料是一种好办法。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术后访谈也值得推广,可以解除病人进行术前恐惧焦虑,促进术后顺利康复
17、。对于某些根治性手术可能造成身体部分缺失,机体正常功能改变等,应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用事例说服病人,只要处理得当,不会影响日后的生活。3.康复阶段 由于肿瘤病人治疗周期长,在治疗各阶段有间歇人康复阶段,更需要医护人员、家庭及社会给病人大部分是在家中度过,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土不但护理住院病人,还应关心在家庭、社会范围内的病人。做好出院指导,使病人离开医院后,仍能按照治疗计划、康复计划进行;与病人和家属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鼓励病人参加社会活动,如肿瘤病人白发组织的活动,一起锻炼身体,一起谈养病经验,能互相鼓励,是一种极好的集体心理治疗形式;向家属宣传家庭护理中的心理护理知识,从房间布置,病人情绪
18、调理,到如何给病人心理支持,让家属充分起到对病人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与病人保持联系,及时询问病人康复阶段的情况,会增加病人的安全感与康复的信心。4.临终阶段晚期肿瘤病人身体极度衰竭但神智尚清,病人已意识到死亡即将到来,一般来说,已能平静死亡,但不是没有剧烈的情感反应。这时,更需要进行安慰和疏导。应积极主动解决病人疼痛、厌食、躯体移动障碍、睡眠形态紊乱等问题,不能对病人表现厌烦、冷漠,应注意满足病人每个微小的愿望,满足病人自尊的需要,帮助他整理好个人卫生,尊重个人习惯。当家属陪伴疲劳时,护士应主动看护病人,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慰籍。应注意向家属做好有关病人死亡的知识教育,使他们对痛失亲人有充分的思想
19、准备,有效应对危机。对于死亡,由于信仰不同,其态度也不同。护士应尊重病人的信仰,使病人和家属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二)根据病人个体差异进行心理护理1.年龄差异幼儿和青年: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意识尚未充分形成,往往没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问题表现得比较直观,一般不担心疾病愈后;进入成熟阶段的孩子或青年,当得知肿瘤是一种严重疾病时,往往会产生很强烈的情绪反应,;由于理智水平较低,多表现为恐惧、垂头丧气、爱发脾气、以我为中心,易受家长或外界的干扰。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多给与关心爱护,并教育家长如何控制消极情绪。中年人:易产生校色紊乱、焦急、抑郁等反映。由于中年人担任的角色众多,一旦得了肿
20、瘤,考虑到自己的事业可能中断,家庭的负担重,意识到自己不能充当家庭成员的角色,使自己处与焦虑状态。应多予开导,帮助处理角色冲突,动员家属和单位多给予病人关怀和支持。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多较固执,需要被人尊重,有强烈的独立感,对住院后多种方面受到限制感到不满,对家属、子女是否常来探望十分敏感,担心自己被冷落,对“死”产生担心,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充分了解老年病人的个性,尽量满足需要。对老年人不能直呼床号或姓名,可根据不同身份给予亲切称呼。及时解除悲观情绪,开导病人按照医生治疗计划进行检查治疗。动员家属子女多来看望老人。2.不同文化社会背景由于病人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千差
21、万别的社会人,除基本属性外,又因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社会环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和反应。护士应掌握社会心理学等知识,全面深刻地了解病人的共性和个性,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达到心身最佳状态。例如:女性与男性相比,更显羞怯、懦弱、依赖、自控能力差,耐受性差,应考虑到这种差异,帮助病人适应环境,强化自理能力锻炼,克服依赖性。在文化素养不同的病人面前,护士不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时,应根据不同对象而采取不同沟通形式与技巧,文化水平低的病人,不能讲过于复杂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配合一定的手势与动作,让病人理解。对文化水平高的病人则可以讲解一些理论知识或提供一些健康知识宣教材料供病
22、人自己阅读。病人住院后,往往因生活习惯不同,对医院饮食、作息制度、病室环境感到不适应。护士不要简单生硬地要病人被动执行,而应充分了解和尊重病人习惯,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安排病人的生活。病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会有一些矛盾,护土应做好协调工作,鼓励病人互相尊在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主要表现在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而性格是人格特征的核心。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3.不同的人格特征,对所患疾病的反应各不相同,可分为:精神衰弱型:对疾病充满不安、恐惧,过于严重估计病情,常被不愉快的心情困扰。疑病型:通过间接了解或看书,虽然自己所患疾病没有某种症状,但想象自己有这种症状。歇斯底里型
23、:这种病人往往夸大病情,谴责别人不关心自己,易怒,忍耐性差。漠不关心型:对自己所患疾病采取无所谓态度,对检查治疗不积极,不主动,甚至否认自己有病。(三)肿瘤病人危机干预策略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当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发生急剧变化而又无力解决时,内心处于一种特殊的、极端的紧张状态,继而出现情绪失调和行为紊乱,心理学将这种状态称为危机状态。肿瘤是对人类构成极大威胁的疾病,肿瘤的诊断对于个人的生活是一种灾难性事件,也是危机产生的刺激源,这个刺激源,可因个人经历、人格特征不同而表现各异。人们对待肿瘤的不同应对策略(1)斗争精神:病人将肿瘤看做是他们的挑战,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关于疾病和治疗的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与医护人员主动配合,争取早日康复。(2)否认:病人否认癌的诊断,不愿接受现实,不愿承认癌的不良愈后,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患肿瘤。(3)宿命论:病人接受癌的诊断,但采取听天由命,个人无能为力的态度,不去主动探索有关疾病的信息。(4)无助、无望:病人完全被癌的诊断和面临未来的死亡所压倒,精神上陷于崩溃。【精品文档】第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