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动力学3(2010材料化学专业)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学反应动力学3(2010材料化学专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动力学3(2010材料化学专业)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第七章第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aEaEaE*A活化状态A反应物P生成物放热反应放热反应EBCrABrpEO OA+BCAB+CA+B+CDRP T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7.1 动力学的基本概念7.2 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特点7.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7.4 典型的复杂反应7.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7.6 催化反应动力学7.7 光化学反应 7.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1. 简单碰撞理论2. 过渡态理论3. 过渡态理论速率理论的共同点速率理论的共同点 与热力学的经典理论相比,动力学理论发展较迟。先后形成的碰撞
2、理论、过渡态理论都是20世纪后建立起来的,尚有明显不足之处。 理论的共同点是:首先选定一个微观模型,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碰撞理论)或量子力学(过渡态理论)的方法,并经过统计平均,导出宏观动力学中速率系数的计算公式。 由于所采用模型的局限性,使计算值与实验值不能完全吻合,还必须引入一些校正因子,使理论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建立微观模型要点方法导出速率与速率系数计算公式理论的应用限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基元反应速率理论1.碰撞理论要点 假设反应物分子为刚性球体没有结构的硬球分子1.1.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发生反应的必要条件)2.2.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充分条件) )A*+ B*p 活化分子在单位
3、时间内碰撞的频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活化分子在单位时间的碰撞数即为反应速率 碰撞理论 -d (NA/V)/ dt = r = ZAB q ZAB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AB分子的碰撞总数 (次/秒.米3)q有效碰撞分数. 指有效碰撞在总碰撞中所占的分数2.碰撞总数碰撞总数z的求算的求算反应速率 = 碰撞总数有效碰撞分数两个分子的一次碰撞过程两个分子的一次碰撞过程 两个分子在相互的作用力下,先是互相接近,接近到一定距离,分子间的斥力随着距离的减小而很快增大,分子就改变原来的方向而相互远离,完成了一次碰撞过程。每一次碰撞不一定有实质的分子接触 粒子在质心体系中的碰撞轨线可用示意图表示下图:粒子在质心体
4、系中的碰撞轨线有效碰撞直径和碰撞截面有效碰撞直径和碰撞截面 运动着的A分子和B分子,两者质心的投影落在直径为 的圆截面之内,都有可能发生碰撞。ABd 称为有效碰撞直径,数值上等于A分子和B分子的半径之和。ABdABABd分子间的碰撞和有效直径虚线圆的面积称为碰撞截面(collision cross section)。数值上等于 。2ABd有效碰撞直径与碰撞截面有效碰撞直径与碰撞截面(collision cross section) 以AB为半径,以为圆心,所得截面为碰撞截面,即凡是落在这个截面内的分子可能发生碰撞ABABd分子间的碰撞和有效直径粒子在质心体系中的碰撞轨线 A与B分子互碰频率-
5、ZAB 的计算 将A和B分子看作硬球,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它们以一定角度相碰。互碰频率为:21/ 2ABABAB8 ()NNRTZdVV221/2ABAB8 ()A B RTZdL或ABAB M MMM式中ABA BNNL LVV: 折合摩尔质量折合摩尔质量 Kg/molL: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两个两个A分子的互碰频率分子的互碰频率ZAA 的计算 每次碰撞需要两个A分子,为防止重复计算,在碰撞频率中除以2,所以两个A分子互碰频率为:221/2AAAAAA28() () 2NRTZdVM221/22AAA2()ARTdLM221/2AAAA2() ()NRTdVM同分子碰撞A=B; =
6、 (MA MA)/2 MA= M A / 2 有效碰撞分数的求算 将总的动能表示为质心整体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相对运动的动能 gr22grABgr11()22Emmuu 两个分子在空间整体运动的动能 对化学反应没有贡献,而相对动能可以衡量两个分子相互趋近时能量的大小,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gu 设A和B为没有结构的硬球分子,质量分别为 和 ,折合质量为 ,运动速度分别为 和 ,总的动能为AuBu2BB2AA2121umumEAmBm硬球碰撞模型硬球碰撞模型有效碰撞直径与碰撞截面有效碰撞直径与碰撞截面(collision cross section) 以AB为半径,以为圆心,所得截面为碰撞截面,即凡
7、是落在这个截面内的分子可能发生碰撞ABABd分子间的碰撞和有效直径粒子在质心体系中的碰撞轨线0 bb 值越小,碰撞越激烈。迎头碰撞,最激烈.碰撞参数(impact parameter) 碰撞参数用来描述粒子碰撞激烈的程度,通常用字母b表示。 通过A球质心,画平行于 的平行线,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就是碰撞参数b 。数值上:ru 在硬球碰撞示意图上,A和B两个球的连心线 等于两个球的半径之和,它与相对速度 之间的夹角为 。ABdruABsinbd bdAB时,不会发生碰撞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dABdAB上的分量上的分量r=(1/2)(urCOS) 2 =(1/2)ur 2(1-sin
8、2) =r(1-b 2/d 2AB)r(1-b 2/d 2AB c才能导致反应的碰撞。c称为发生化学反应的临界能或阈能分子碰撞的相对平动能=(1/2)ur 2r (1- b r2 / d 2AB )= cr = br 2= d 2AB(1- c/r)r 反应截面;碰撞参数br为有效碰撞.ABABd分子间的碰撞和有效直径反应截面(反应截面(cross section of reaction)rcr 式中br是碰撞参数临界值,只有碰撞参数小于br的碰撞才是有效的。)1 (rc2AB2rrdb反应截面 的定义式为:r 为反应阈能,从图上可以看出,反应截面是相对平动能的函数,相对平动能至少大于阈能,才
9、有反应的可能性,相对平动能越大,反应截面也越大。c有效碰撞分数有效碰撞分数(q)exp(cRTEq 分子互碰并不是每次都发生反应,只有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大于阈能的碰撞才是有效的,所以绝大部分的碰撞是无效的。要在碰撞频率项上乘以有效碰撞分数q。Ec为反应阈能反应阈能(threshold energy of reaction) 反应阈能又称为反应临界能。两个分子相撞,相对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必须大于一个临界值 Ec,这种碰撞才有可能引发化学反应,这临界值Ec称为反应阈能。 Ec值与温度无关,实验尚无法测定,也不能从理论计算获得,而是从实验活化能Ea计算。因此,碰撞理论是半经验理论,不能从完
10、全从理论上计算反应速率。阈能与实验活化能的关系?基元反应 A +B Pr = - d A/ d t = - d (NA/V.L)/ d t = ZAB q / L)exp(cRTEq221/2ABAB8 () AB RTZd L21/2cAB8 r() exp() A B RTEd LRT r = -d (NA/V)/ dt = ZAB q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的公式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的公式dA A BP A B drkt 如何获得速率常数表达式?含义?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的公式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的公式ABdAd PBA ktr有(2) )exp()8( :(1) )exp()8( c2/1
11、2ABBc2/1B2ABRTERTLdkTkTkLdk则21/ 2cAAA28 2Ap )exp( ) (3)2ERTkdLMRT ((1)(2)式完全等效,(1)式以分子计,(2)式以1mol计算。K Kb b = R/L = R/L反应阈能与实验活化能的关系实验活化能的定义:2adln1dkERTT()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的公式:将与T无关的物理量总称为B:c1 lnlnln2EkTBRT 有c2dln12d2kETRTT( )RTEE21ca总结:阈能Ec与温度无关,但无法测定,要从实验活化能Ea计算。在温度不太高时,Ea Ec1 22CAB8expERTkdLRT(1)、(2)式比较:
12、碰撞理论计算指前因子的公式碰撞理论计算指前因子的公式1 22CAB8expERTkdLRTCa12EERTaexpEkART1 22ABa182expERTRTkdLRT122ABa8expERTekd LRT相比得1 22AB8RTeAdL碰撞理论计算指前因子的公式碰撞理论计算指前因子的公式 碰撞理论解释了Arrhenius 指数式中指前因子A 的物理意义:指前因子与碰撞频率有关,故又称为频率因子1 22A B8 R T eAdL 碰撞理论的计算结果与简单分子反应较吻合,但对复杂分子或有溶剂存在时相差甚大。例某些气相反应的指前因子 反 应 T/K 实验值 计算值 2NOCl=2NO + Cl
13、2 470 9.410 9 5.91010 2NO2 =2NO + O2 610 2.010 9 4.010 10 2ClO=Cl2 + O2 - 6.310 7 2.510 10 K + Br2=KBr + Br 600 1.010 12 2.110 11 H2 + C2H4=C2H6 800 1.2410 6 7.310 11 3-1-1dmmolsA从数据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1)从理论计算认为分子已被活化,但由于有的分子只有在某一方向相撞才有效; (2)有的分子从相撞到反应中间有一个能量传递过程,若这时又与另外的分子相撞而失去能量,则反应仍不会发生; (3)有的分子在能引发反应的化学键
14、附近有较大的原子团,由于位阻效应,减少了这个键与其它分子相撞的机会等等。 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发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发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 修正方法:引入了概率因子P,概率因子修正了能量已足够而仍未发生反应所引入的误差。碰撞理论中的概率因子 如把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的公式写为aexpEkART 乘上概率因子后得aexpEkPART概率因子的值为()()APA实验值理论值概率因子又称为方位因子或位阻因子概率因子值的变化范围很大(例 P234表12.1).碰撞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 碰撞理论为我们描述了一幅虽然粗糙但十分明确的反应图像,在反应速率理论的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缺点:但模型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反应 动力学 2010 材料 化学 专业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