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ppt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ppt(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与教育A社会化发展与教育B情绪意志发展与教育C本章小结D认知发展与 教 育第一节01020304注意与教育感知觉与教育记忆与记忆力的培养思维及其品质的培养05想像和想像力的培养0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07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五、注意与教育五、注意与教育 (一)注意的含义注意的含义(二)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分类(四)注意规律在教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育中的应用(三)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具有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
2、基本特征。两个基本特征。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孤立地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孤立地存在,它是任何心理活动的开端,又与整个存在,它是任何心理活动的开端,又与整个心理活动相始终。心理活动相始终。(二)、注意分类(二)、注意分类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1)无意注意的)无意注意的概念概念(2)引起无意注意的)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原因什么是无意注意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1.刺
3、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特点:1)1)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2)2)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3)3)刺激物之间的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对比关关系系 4)4)刺激物的刺激物的运动运动变化变化2.2.人的主观因素:人的主观因素:1)1)人的需要、兴趣和情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感2)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知识经验。3)3)人对事物的期待人对事物的期待 4)4)人的身心状态。人的身心状态。2.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1)什么是有意注意什么是有意注意(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什么是有意注意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
4、的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它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2.2.合理地组织活动;合理地组织活动;3.3.稳定的间接兴趣;稳定的间接兴趣;4.4.坚强的意志力。坚强的意志力。(四)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四)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1.1.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尽量减少刺激物对学生的影响尽量减少刺激物对学生的影响在学生内部状态上下功夫在学生内部状态上下功夫 2.2
5、.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明确目的、任务和意义,以引起有意明确目的、任务和意义,以引起有意注意;注意; 给予信号,适时提醒;给予信号,适时提醒; 提出问题,强制注意;提出问题,强制注意; 提出批评,给予警示。提出批评,给予警示。3.3.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注意。在社会实践中,两种注意不能截然分注意。在社会实践中,两种注意不能截然分开,可以不断地相互转化。开,可以不断地相互转化。巧妙地利用两种注意交互转化巧妙地利用两种注意交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的规律组织教学
6、 教学活动中把两种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活动中把两种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使学生在理解学习目的意义的基础一方面要使学生在理解学习目的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使学上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利用无意注意来组织教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利用无意注意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学。引导学生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安排学习。来安排学习。(三)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注意的范围范围2、注意的、注意的稳定性稳定性3、注意的、注意的分配分配4、注意的、注意的转移转移一、注意的范围一、注意的范围一、注意的范围一、注意的范围
7、 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寡的注意特征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寡的注意特征 注意范围受以下因素影响注意范围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知觉对象(一)知觉对象的特点的特点(二)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二)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稳定性(一)注意稳定性的含义(一)注意稳定性的含义 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特性。(二)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二)保持注意稳
8、定的条件 1.1.注意对象的注意对象的特点特点。 2.2.活动的组织安排。活动的组织安排。 3.3.人自身的特点。人自身的特点。三、注意的分配三、注意的分配(一)注意分配的含义(一)注意分配的含义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指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把心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指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去的特征。理活动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去的特征。(二)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二)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 1.1.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 2.2.活动间的关
9、系。活动间的关系。 3.3.活动的性质活动的性质四、注意的转移四、注意的转移(一)注意转移的含义(一)注意转移的含义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二)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二)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1.原来活动的吸引力。原来活动的吸引力。 2.2.新活动的特点。新活动的特点。 3.3.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一、感知觉与教育(一)定义(一)定义(二)二者关系(二)二者关系(三)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三)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四
10、)知觉的特性(四)知觉的特性(五)感知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五)感知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一)定义(一)定义1 1、感觉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 2、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二)二者关系(二)二者关系相同点:相同点:1 1)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与基础)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与基础2 2)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都是客
11、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3 3)都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都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区别点:区别点:1 1)产生性质不同。感觉主要来自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产生性质不同。感觉主要来自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在感觉基础上对物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在感觉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整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体的各种属性加以整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2 2)反映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反映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不同属性、不同部分以及相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
12、物不同属性、不同部分以及相互关系形成的综合、整体的反映。互关系形成的综合、整体的反映。3 3)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三)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1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个体对刺激的感受能力。个体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1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13、)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或称绝对(或称绝对阈的下限)。阈的下限)。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2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刚产生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的最小变异量叫刚刚产生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的最小变异量叫差别阈限差别阈限。区别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就称为区别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就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2)感受性的变化)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感觉适应:这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这是
14、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联觉现象: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联觉现象: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刮擦声引起皮肤的发麻。现象。如刮擦声引起皮肤的发麻。. .感觉补偿感觉补偿: :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四、四、 知觉的特性或基本规律知觉的
15、特性或基本规律(一一)、知觉的、知觉的选择性选择性 (二二)、知觉的、知觉的理解性理解性 (三三)、知觉的、知觉的整体性整体性 (四四)、知觉的、知觉的恒常性恒常性(一)知觉的选择性(一)知觉的选择性l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指当面对众多客体时,知指当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觉系统会自动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l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l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对象和背景的刺激物的强度,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度,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差别度,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l
16、主观因素:主观因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个体已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个体已有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有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思维定势与情绪状态。兴趣、爱好、思维定势与情绪状态。l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l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l知觉的理解性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知觉的理解性以知识经验为基础;l词语对人的知觉具有指导作用;词语对人的知觉具有指导作用;l个人的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及定势
17、等对个人的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及定势等对人的知觉理解有重要影响。人的知觉理解有重要影响。 (二)知觉的理解性(二)知觉的理解性l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指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整体的过程。l接近原则接近原则: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织在一起 。l相似原则相似原则: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织在一起。l完整倾向原则完整倾向原则: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
18、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l连续原则连续原则: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三)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整体性l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l类型包括:类型包括:1.1.大小恒常大小恒常2.2.形状恒常形状恒常3.3.明度恒常明度恒常4.4.颜色恒常颜色恒常(四)知觉的恒常性(四)知觉的恒常性1.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1 1)直观教学形
19、式及其特点)直观教学形式及其特点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言语直观:(五)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2教师要应用感知规律,有效促进直观教学。v第一,根据教学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第一,根据教学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直观形式。v第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第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 1)强度律)强度律(2 2)差异律)差异律(3 3)活动律)活动律(4 4)组合律)组合律v第三,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第三,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习惯。补充知识:观察的品质补充知识:观察的品质1.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n指
20、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2.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n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3.3.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精细性n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品质。4.4.观察敏锐性观察敏锐性n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牲特征的品质。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牲特征的品质。补充知识:观察力的培养补充知识:观察力的培养(主观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或如何使学生养成(主观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或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习惯?)1.1.
2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5.学会做观察记录;学会做观察记录;6.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观察后的归纳、总结;7.7.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二、记忆及在教学中的应用二、记忆及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记忆的定义(一)记忆的定义(二)记忆的类型(二)记忆的类型(三)记忆表象(三)记忆表象(四)记忆过程(四)记忆过程(五)记忆规律在
22、教学中的应用(五)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记忆(一)记忆 的定义的定义l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信信息加工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是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的观点来看,是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编码编码、储存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检索和提取提取的过程。的过程。l记忆过程包括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三个基本环节。个基本环节。1.1.按照记忆内容或特点的不同划分按照记忆内容或特点的不同划分.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以感知过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语词逻辑)记忆语义(语
23、词逻辑)记忆: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结果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为内容:以个体体验过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的记忆。. .动作(运动)记忆动作(运动)记忆: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记忆。. .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二二)记忆的类型)记忆的类型2.按照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划分按照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划分(1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l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
24、是指客观刺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只保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只保留一瞬间并未被主体注意的记忆。其特留一瞬间并未被主体注意的记忆。其特点是保持的信息量较大,但是未经加工点是保持的信息量较大,但是未经加工的的原始状态原始状态,保持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保持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 2秒钟。秒钟。(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保持在1 1分钟以内的记忆。其特点是:分钟以内的记忆。其特点是: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容量为觉通道编码,容量为7 72 2个组块个组块
25、。(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是指保持时间在1 1分钟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其特点是:组织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其特点是:组织性、备用性,容量几乎无限。性、备用性,容量几乎无限。三种记忆的比较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编码方式编码方式储存时间储存时间储存容量储存容量加工方式加工方式 纯感觉性质纯感觉性质0.25-20.25-2秒秒大大无无 听觉编码听觉编码1 1分钟分钟7 72 2组块化;组块化;复述复述 语义编码语义编码1 1分钟至终生分钟至终生无限无限复述;复述;组织加工;组织加工;有动机的努力有动机的努力 (四)记忆过程(四)记忆过程1.1.识记识记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心理 发展 教育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