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建设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doc
《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建设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建设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建设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1.1 项目背景5.12特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地震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破坏,其影响甚至涉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5.12特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13亿人都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都为之动容。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因受5.12特大地震的影响,某市受损严重,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亿多元。全市死亡8人,受伤225人,其中重伤83人,垮塌房屋1.67万户6.14万间,5.55万人无家可归,死亡牲畜、家禽30头(只),受损水库9
2、8座,毁损各种小型水利、沼气等设施3万余处,毁损公路2922公里,损毁电力、通讯设施价值3260余万元,119所学校和255所医院受损严重,损毁校舍16万余平方米,倒塌病房1.42万平方米。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某市市城现有应急避难场所最多临时安置3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国家应尽快恢复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某市已在市城中建设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广场、体育场、绿地公园等, 用于群众休闲娱乐同时兼顾紧急避难的需要,但是随着某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3、这些显然不够。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某市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平安社会。某市老城区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常住与流动人口平均保有量大约在13万人,人口密度太大,现有同心广场、北门沟体育场、滨江路公园三个主要应急场所,最多临时安置3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迫切需要建设新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1.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3.1中央对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提供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且项目资金业已到位。1.3.2 该项目重建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某市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1.3.3 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3.4 市城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能使数万人受益。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急 避难 场所 停车场 建设项目 背景 建设 必要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