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导学案教学设计反思 .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导学案教学设计反思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导学案教学设计反思 .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导学案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导学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学习并把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导学案教学设计反思 五伤仲永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并把握 之 于 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重点难点】1把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学习并把握 之 于 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知识链接】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特别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扬。王安石二
2、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2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导学经过】一、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字音音隶()扳()谒()邑矣()泯()称()卒()焉()耶()2把握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3识记重点词语世隶耕隶:未尝识书具尝:并自为其名为:指物作诗立就就: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或以钱币求之 或:环谒于邑人 环谒:不能称前时之闻称:泯然众人矣 泯然:受之于天受:贤于材人远矣 贤 :得为众人罢了耶 得:4对文中的
3、之 于 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于: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其: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三、整体感悟,问题探究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考虑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 伤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 世隶耕 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5从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中,能够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
4、个什么样的人?6 余闻之也久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 泯然众人 的原因是什么?7如何认识 受之天 与 受之人 的关系?【总结反思】五伤仲永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测精当的语言。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重点难点】1体会揣测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2方仲永 泯然众人 的原因。【导学经过】一、温习上节课内容,自主完成下面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2 指物作诗立就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事言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
5、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 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6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石,是出色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 _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 _ ;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凡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_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由于 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这一空用本人的话作答7(伤仲永)的 伤 是 悲悼 之意,表达了作者的可惜之情。作者 伤 的原因是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导学案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 伤仲永 导学案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