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例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1今日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看法,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削减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削减懊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懊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果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缘由是自
2、己没有实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日看了孔子教育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忱是不够的,人要擅长倾听和视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肯定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依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看法,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索和正确推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务,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
3、验证不行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懊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擅长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擅长听取众人的看法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懊悔事。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育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始终也没
4、有发。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肯定得做到。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老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仔细,像此类的活动,肯定要评比,赐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仔细的评比,也没有刚好地总结,打击了老师工作的主动性。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必需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让别人知道做的结局怎么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2人人都想过上华蜜欢乐的生活,而华蜜欢乐只是一种感觉。如何使自己欢乐生活、欢乐学习呢?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用简洁朴实的语言,讲解并描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
5、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志向之道和人生之道。每一个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满怀志向和向往,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在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要使自己的志向变为现实,工作并欢乐着,必需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自信念。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要英勇挑起工作重担,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来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心态,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起先,一段新的阅历,一扇通往胜利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埋怨工作的劳动强度、收入的不公,产生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理,从而丢失工作的信念,偏离人生的目标方向。欢乐工作,不能仅仅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而要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当作生命和精神的须要来做
6、。这样才会给你带来胜利的喜悦。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当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让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在竞争激烈的现实面前,应调整好与同事,取长补短。当然,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待工作,也须要把握好分寸。在欢乐工作的同时,更要欢乐的学习,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社会中、工作中学习,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华蜜的实力。要把学好的工作,取得好的成果和收益。人人都要面临新时代、新发展、新改变、新要求、新环境和新岗位,必需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高效工作。向领导、同事、老师及身边的人学习,要相识到“学而不思则罔
7、,思而不学则殆”,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你学到的东西越多,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会感觉到欢乐和华蜜!让我们一起怀着乐观和主动的心态去工作、学习,使自己使他人都成为欢乐和华蜜的人。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3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名贵纯粹好像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才智,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主动的看法,是道德品性、情感才智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会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才智,是对
8、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挚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或许我们无力变更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变更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看法。”于丹给我们讲解并描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知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假如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知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看法。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挚友。社会环境中挚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挚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挚友干脆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挚友就是一本书
9、,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常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视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平常,总喜爱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留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悠然自得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化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推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
10、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钦佩还是怜悯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行及,现在我们必需得仰视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恒久都是朴实的,就似乎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似乎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知大家的东西,恒久是最简洁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欢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
11、典,以经典诠释才智,以才智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排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才智。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肯定值得思索。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改变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志向:既有一片志向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许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实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志向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挚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
12、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一般人及现代社会的须要。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化,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情愿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亲密的关系。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看法,是一种朴实的、暖和的生活看法。品尝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开心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
13、如孔夫子教育我们欢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静。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4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绚丽的文章之列。它影响历朝士子书生乃至一般百姓两千余年,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熏教。封建王朝瓦解了,四书五经不能上讲堂了,儒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在书架上蒙尘。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定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定会被更多的人体会。果真,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示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都后感:“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
14、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可以说是深得其趣了。我读完论语,时常心中有几多惶恐,几多自责,并且为孔子折服。读论语,我以为有必要把孔子请下圣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门弟子,追随老师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才利于得其乐趣。孔子是可爱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师兄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也是个个棱角分明。粗看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分成几个方面来论述。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论语,我读论语,只看得君子二字。不错,我心中的论语,乃是一本学生的听课笔记,所记录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做一位君子。且看开篇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15、乎?”所述三条,第一为学道以长才能,其次为交友以辅仁,第三条乃是修德,此三条者,不过都是为了做一个君子。孔子之叙君子,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论语,正是为了告知弟子们,何为君子,君子有怎样的责任,君子有怎样的才能,君子有怎样的德行,君子怎样为政,怎样修身而成为君子如此种种,都是自君子二字铺绽开来。论语当是一本给想成为君子的人看的书,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和君子是相关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去论语中看。想要干脆给君子下一个定义是有难度的,君子内涵很广。先说君子的责任。孔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责任。颜回和
16、子路与孔子各谈自己的志向。直率的子路说他想要车马轻裘,与挚友共享,用坏了也不行惜;颜回说得自己要不夸耀自己的特长和功劳;而孔子说的是什么?子曰:“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分明就是施于天下的政治志向啊。君子生于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之出仕,并非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实实在在要为了天下人。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与此类似。真的君子,是胸怀天下的,后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实的竖子当然不少,真正的君子,还是有的。此一条,可以说是检验君子最根本的一条了,舍此余不足观。孔子多次感叹世道日下,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语气中那份无奈的悲伤,正是君子的悲伤啊。知道了君子的
17、职责所在,是根本。要为天下人谋利,当有手段。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备焉。儒家治国的方法,以仁为本,推行仁政。然而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被问道为政的方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样。孔子讲仁,兼讲礼,义,孝,忠,德,这些都可以作为为政的手段。子路问卫国之政,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讲的是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明白讲的是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讲的是仁和德;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里只讲了三个详细的标准。至于其他弟子治理详
18、细地方来问政,孔子给出的答案尽不不同。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为政也许没有什么是非做不行的,没有什么是肯定不能做的。只要合乎道义,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综合一点说,论语告知我们,儒家之为政,只须着力于几个基本原则之下,如仁,义,礼,等等。知道了君子的职责、君子为政的方法,要做一个君子,还须提高自己的修养。论语在这方面讲了许多,当今初中中学课本读本介绍论语,也往往从这些角度起先。孔子在论语里面教授给人的学问是多方面的,有说立志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有说学习看法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说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说坚持的,“吾道一以贯之”。还有很多激励
19、人学习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等,读论语总能被这些话语所感动。孔子要弟子所学的,就是要达到能为政的标准。孔子以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需自己怀仁,治国以德的人必需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假如要实现自己的政治志向,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养和才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要好学。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轻言语,反对武力,好学。后世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想必从孔子这里得到不少启示。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了。论语中呈现了孔子多种多样的教化方法,在今日看来,依旧是很有意思的。然而
20、这些只是孔子教育学生的手段而已。一部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和其主要弟子的言行,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志向。或许我看到的并不全面,然而君子肯定是每一个读论语的人无法回避的,孔子的道,就是君子之道。对于孔子,真觉得颜回说得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然善迷人;对于孔子,颜回没说到的一点,后代也时常忽视的一点,而很吸引我的一点是,论语中的孔子,生动而感人。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5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
21、”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谆谆教导的训诲之言,或简洁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夸夸其谈;富于改变,娓娓动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与高校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
22、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细致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许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化浅出的形式告知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或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诞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孔子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行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也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根据孔子说的意思就是:假如
23、你见到一个没悟性或者这人太差,你追着、赶着跟他说话,那对不起,你话多了。所以他说,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一个聪慧的人,他不会错过那些可教之人,但是他也不会对牛弹弹琴,追着可不教之才多话。所以也不失人,也不失言是对的。对于这方面,我们应当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孔子的这句话是在,讲的是人与人交往的道理。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埋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么办呢?“以德埋怨”不行取,但“以怨报怨”也不行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埋怨,以德报德!”假如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
24、德,你的慈善、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善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当运用的地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尊敬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在去学习文献的学问。很好的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说明白做人要以德为先。也就是论语中说的“仁”,我们今日说的德乃为人之根本。道德实践也是学,与文献学问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过老师说:“老师
25、啊,敢问君子,一个君子的状态什么样呢?”老师回答得很简洁,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这就是君子了?太简洁了吧?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啊?”一个人假如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自己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老百姓讲一句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孔子说,假如在当今社会,外在有如此多纷扰的声音,我们偏偏困顿于一派喧嚣之中,但是叩问内心,无忧无惧,这简单吗?这还不够做一个君子吗?所以其实我们不要以为说君子就肯定要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于社会士工,做出大辉煌的人才配这个称号。其实一个君子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心,有一份生
26、命朴实的坦然。这对于今日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改变。这种改变会让我们充溢了迷思。孔子有一句话:“事君数(念shuo4),斯辱矣;挚友数、斯疏矣。”数,写出来是数字的“数”,也就是过于密集的意思。“事君数”,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对你的领导的看法:对你的上司老板,你对他有言必从,不管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他叫你就到,全部的事情你从来不违反。你想我这么对他,他应当对我特殊好吧?错!他会认为你的人格没尊严,离你招致羞辱不远。这叫“斯辱矣”。因为他觉得你是仰视他的。我们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当一个人在仰视他人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在跪着。你怎么样可以不仰视?就是你自己站起来。所以其实你对什
27、么人都不要做到数。你去这样失去自我的尊严去服侍领导,那最终会招致羞辱。挚友呢?大家觉得挚友之间无所谓了吧?多好都没关系。有一些男挚友说,我去我哥儿们家,我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在他们家可以把他的冰箱翻得一塌糊涂,他家和我家一样。有些女挚友,一跟老公吵架了去找闺中密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什么样隐私都对人讲。那闺中密友就出办法,说你离开这个男人吧,你离婚算了。其实这样的挚友都肯定好吗?孔子说:“挚友数,斯疏矣。”挚友要走到这么近的时候,就是疏远的起先。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恒久要以个体生命的独立敬重为前提,包括父母对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处世中,我们要学习孔子那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宽容之心;学习那种“事君数,斯辱矣。挚友数,斯疏矣”的谨慎;学习那种“耻其言而过气行”的行为方式。让我们也学会先人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挚友交,言而有信”的爱仁之心;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好学精神;“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豁达、朴实与和谐;学习那种“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诚信精神;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欢乐。总之,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