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高三数学复习学问点1符合肯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肯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意该条件的点的轨迹。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写出点M的集合;、列出方程=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检验。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
2、交轨法等。、直译法:干脆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定义法:假如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意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意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干脆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找寻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
3、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意的关系式;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1、数列的定义、分类与通项公式(1)数列的定义:数列:根据肯定依次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2)数列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型满意条件项数有穷数列项数有限无穷数列项数无限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an+1an其中nN减数列an+1常数列an+1=an(3)数列
4、的通项公式:假如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递推公式假如已知数列a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n2)(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数列的递推公式。3、对数列概念的理解(1)数列是按肯定“依次”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依次有关,这有别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因此,若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两个数列。(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这也是数列与数集的区分。4、数列的函数特征
5、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别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即f(n)=an(nN_。一个推导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a1+a1q+a1q2+a1qn1,同乘q得:qSn=a1q+a1q2+a1q3+a1qn,两式相减得(1q)Sn=a1a1qn,Sn=(q1)。两个防范(1)由an+1=qan,q0并不能马上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10。(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必需留意对q=1与q1分类探讨,防止因忽视q=1这一特别情形导致解题失误。三种方法等比数列的推断方法有:(1)定义法:若an+1/an=q(q为
6、非零常数)或an/an1=q(q为非零常数且n2且nN_,则an是等比数列。(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且a=anan+2(nN_,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_,则an是等比数列。注:前两种方法也可用来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高三数学复习学问点2(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简单理解的。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
7、立,则p肯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行少的,因而是必要的。(2)再看“充要条件”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等价于”这一概念;假如从命题A成立可以推出命题B成立,反过来,从命题B成立也可以推出命题A成立,那么称A等价于B,记作AB。“充要条件”的含义,事实上与“等价于”的含义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假如命题A等价于命题B,那么我们说命题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B成立;同时有命题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A成立。(3)定义与充要条件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
8、“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肯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明显,一个定理假如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简单理解的。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
9、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肯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行少的,因而是必要的。(2)再看“充要条件”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等价于”这一概念;假如从命题A成立可以推出命题B成立,反过来,从命题B成立也可以推出命题A成立,那么称A等价于B,记作AB。“充要条件”的含义,事实上与“等价于”的含义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假如命题A等价于命题B,那么我们说命题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B成立;同时有命题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命题A成立。(3)定义与充要条件数学中,只有
10、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肯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明显,一个定理假如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高三数学复习学问点3一、以史为鉴,从历届考生的阅历教训中获得才智。复原高考制度已有30年历史了。多少人得偿所愿,又有多少人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复习 知识点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