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优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优质.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1欢迎大家来拙政园参观。拙政园和我市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后两个属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装饰繁复,金碧辉煌,充溢满清的审美趣味;而我们苏州的两个花园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写意园,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是文人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拙政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风格疏朗,创建的山水亲和喜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学,是中国最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同时,在中部花园山水处理上的宏大成就,“一池三岛”的格局成为了后世园林创作的范本。被世人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闻名的画
2、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从画到园,前后历时16年。历史上几经兴废,园主几经变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相传中国最闻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有关大观园的很多描写都与拙政园的园景相吻合。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的吏政状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名字源于晋代潘岳的文章,“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自嘲地说,自己才学浅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行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只配回家作一农夫,从今不理朝政,享受隐退林泉的雅兴。就象这座“兰雪堂”的名
3、字,取自诗句“清风洒兰雪”,表达主子雪白自持、潇洒大方的志趣。在这幅漆雕屏风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拙政园由两条游廊分成三部分: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明代王心一买下后取名为“归田园居”。曾经遭到严峻的破坏,保留的建筑很少。如今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高大的宝贵树种和典型的古典建筑。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又称“复园”,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简雅而铺张、敦厚而轻灵的风格,在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西部是清代主子张履谦重修的,称“补园”,色调上有了蓝色的装饰,风格上带有明显的清代时尚特征。同时,我们从这幅漆雕画上可以看到,园中绝大部分的建筑都与水相邻,面对水面或者挑起凌空于水
4、面之上,它们的名字也都得灵感于流淌着连接着园中各处的水,把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致描摹得精彩绝伦。特殊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拥翠堆绿,或红白点缀,或枯枝待雨,古人给予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园主青睐于它的“香远益清”,这些催发诗人清愁的物事在这里都因园景须要各有表现。如今,拙政园一年一度的“荷花节”,不但集及了百余种荷花品种,还细心使千年古莲子发芽,并培育出碗莲等宝贵的欣赏品种,赢得了游客啧啧赞扬。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欣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爱好。进门见山这种处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既是屏障,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
5、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好用功能而成为一景。就好象“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观赏者更想见识“庐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魅力”吧。在拙政园的任何一点看花园,你都看不到它的全部,以围墙、游廊、树木等把整个花园分割并连接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园中有园,园外还有园,别有洞天。一个个障景,象眼前的“缀云峰”,闭合、绽开的过程谱写了游园的节奏之美。而园中道路曲折起伏,连石桥都是一波三折,使我们观园的视角时刻发生改变,园林景色在光影改变中精彩纷呈,达到“移步换景”的审美感觉,犹如绽开一幅描绘主子心迹的山水古画。在这点上,拙政园由画而园、游园成
6、画的特色是中国画和苏州古典园林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最好的例证了。中西方文化迥然不同,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西方花园是古典主义时期笛卡儿理论的实践。它的开阔与部分功能和我们先秦的宫苑有相像之处。走出宫殿,整个花园一览无遗,可以始终望到终点的阿波罗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约而同。在中轴线大道两旁,苗圃以各种几何形图案修剪排列着,工整有序,同时树木也修成锥形、柱形或圆形,用笛卡儿几何原理来塑造自然,来迎合当时朝廷讲究礼仪、寻求秩序的潮流。它产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迁都凡尔赛,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为园中最重要的“阿波罗”。或许因为其直也失去了许多“柳暗花明”的乐趣。我们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花园都是一种
7、文化的沉淀和时代的产物。尽管在形式上两者千差万别,但都是把人类的意志强加于大自然,按主子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饰,只不过我们的花园更自然化,已经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给予详细的自然形式,进入返朴归真的新境界。同时我们还在建筑上创建了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美丽的曲线与自然的曲折相衬托,使人类的活动始终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整饬山水而使野趣天成,这一理念同时极大地影响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造园事业,在德国、法国、英国、都出现了仿苏州式的花园的出现。熟识红楼梦的游客留意往左看,两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护神一样,正好和书中描述的大观园门口的状况一样,一象猛兽,一象鬼怪。右面这鬼怪石,藤萝似散发,有耳有鼻,形神兼备。
8、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苏州织造府为官多年,小时候居住园中,耳闻目睹,把拙政园的胜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观园也在情在理,秫香馆也成了稻香村,见山楼成了藕香榭等等,为我们的拙政园也添色不少。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2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子。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亭阁、浮翠阁等。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
9、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凹凸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致。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东园介绍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
10、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青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纳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渐渐状
11、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芙蓉榭: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四周风景而构成,形式敏捷多变。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闲逛芙蓉榭,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尽情领会荷花的娇美、幽雅和高洁的风骨。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
12、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可以坐歇观赏。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又过了百来年,馀泽和尚居住在这里,并建了一所“东斋”。斋前有井,称“天泉”。苏州是个水乡泽国,河多、桥多、井也多,但被载入史册的则不多见。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保留了这井,也使园中平添几许田园风光。秫香馆: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芳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
13、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光明,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活灵活现。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饰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涵青亭:园林建筑,以亭的改变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灵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
14、面之上,如同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绽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原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加了飘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中园介绍倚虹亭:在复廊西面的直廊上,坐东朝西,身后长廊迤逦,面前水木旷远,是进入中花园后一个极好的欣赏点。亭右是梧竹幽居,亭前有一座青石小桥,名“倚虹桥”,桥栏、石质都体现了明代风格,似是明代拙政园的遗物。站在亭内,中间开阔的池水,曲桥分割水面。盛夏,满池的荷花红裳翠盖,一片江南风情。绿荫深处,隐隐可见一座秀美、玲珑的宝塔,这是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千余米之遥的北寺塔借入园中。是“借
15、景”中“远借”的佳例。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奇妙新颖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欣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织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妙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漂亮框景画面,意味隽永。“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密切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
16、成趣。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相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四周竹丛青翠,林木葱郁,绕溪盘行,颇有城市山林的趣味。亭为长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观质朴而轻快,亭内匾额“山花野鸟之间”为当代书画家钱君陶所书。嘉实亭:园内种植很多枇杷树,枇杷秋天孕蕾,冬天开花,春天结果,夏天成熟,蕴含四季之气,结成累累金丸。嘉实亭,既有对江南名园的赞扬,又寓意收获的喜庆。亭墙正中开有方形窗洞,窗洞外一侧是太湖石,石旁冬有腊梅,夏有芭蕉,组成一幅自然的立体图画。通过枇杷园洞门,嘉实亭与雪香云蔚亭形成一组对景,这是造园的艺术手法之一。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四周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
17、,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海棠春坞:倚虹长廊蜿蜒,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造型新颖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院内海棠数株,初春时分万花似锦,娇羞如小家碧玉秀姿艳质,有超群绝类之美。文人墨客为之动情讴歌。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
18、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院内茶几装饰图案均为海棠纹样。到处有景点题,庭院虽小,清静幽雅,是读书休憩的志向之所。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澄澈。荷池宽敞,红裳翠盖,芳香宜人。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芳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堂内装饰透亮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如同欣赏山水长卷。室内陈设高雅精致。小飞
19、虹: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殊。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如飞虹,故以为名。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致的廊桥。小沧浪:小沧浪取北宋?苏舜钦“沧浪亭”名为阁名,寓意遁世归隐。小阁面阔三间,南窗北槛,两面临水,外形非常新颖,似
20、房非房,似船非船,似桥非桥,完全是架在水面上的一座水阁。水阁横跨池上,将水面再度划分,把到此结束的中园水尾营造得貌似绵延不断,艺术手法超群。亭廊围绕,构成开敞的幽静水院。从前苏州古城文人雅士、官宦人家众多,无论是华屋巨宅还是一般住房,都特殊留意小空间的修饰,这小空间就是庭院,而水庭院则是这绝无仅有的小沧浪,一方面,它体现了江南水乡风情,另一方面,因水造景,院落内外相互借景而构建了一个特殊凉爽的环境。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在文人写意园中,尤爱栽种这类用以“比德”的植物,来表达主子的思想感情。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
21、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这座水阁攒尖方顶,空间封闭,由廊间小门出入,其余三面采纳半墙加半窗的结构。屋顶出檐特大,飞檐起翘尤高,表现出翩翩欲飞、飘逸轻灵的风采,整座建筑不是采纳规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过45度角,凌空架于水上,可避阳通风,最相宜于夏天观景。亭侧植有黑松数株,有风拂过,松枝遥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处景观。香洲: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潇洒,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予了文人的志向与情操。香洲,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
22、以香草来比方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也很得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也许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软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使人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香洲位于水边,正值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四周开敞光明,满园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凉爽。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后人还特地为之题跋。香洲这条旱船,建筑手法高雅精致,引人入胜,使人感到一种对高洁人格的追寻。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
23、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丝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用在此处非常贴切。尤其是联中的“壁”字用得好,亭子是最为开敞的建筑物,柱间无墙,所以视线不受遮挡,倍感空透亮亮,虽然无壁,然而三面河岸垂柳茂密无间,四周芙蓉偎依蜂拥,不是密密匝匝地围成了一道绿色的香柔之墙吗?动人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使这座岛上的小亭愈发显得多姿多彩,亭亭可人。风吹墙动,绿浪翻滚,芳香四溢,色、香、形俱佳。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立,基座玉
24、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见山楼: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调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绽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出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春季满园新翠,万紫千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原先,苏州城中没有高楼大厦,登此楼望远,可尽览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拙政园 导游 优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