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信誉分类监管工作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资信誉分类监管工作制度.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资信誉分类监管工作制度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的一指导思想农资经营主体信誉分类监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根本要求,过业主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信誉建设,培养诚信经营意识,保障流领域农资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工作目的经过23年的努力,建立起统一规范、统分结合、互连分享、快速有效的农资信誉管理系统,使我市各类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合法,经营规范,诚实信誉,农资监管切实有效,基本杜绝由农资质量引发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农民和广大消费者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二、工作内容农资信誉分类监管由本市具有农资监管职能的部门共同施
2、行,开展农资经营主体信誉档案建立、信誉检查评价、信誉公示和农资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一建立农资经营主体信誉档案农资经营主体信誉档案主要包括农资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和政府部门的监管信息。基本情况主要记录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信息、产品信息、行政许可及变更注销情况等内容。监管信息主要记录行政执法及监督检查、质量抽检、信誉评定等级和违法违规等情况。要过不良行为记录、监督抽检结果公布、违法违规行为警示报等手段,推动农资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引导企业加强自律。二指导完善农资经营主体自律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农资经营主体在进、销、存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可追溯管理,推行质量承诺制度,切实把好流领域农资商品质量
3、关,杜绝不合格农资产品流入农村。对经营主体要指导和帮助建立下面几方面制度:一是农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进货查验、索票索证、日常检验、问题农资召回、过期商品处理等制度;二是农资购、销台帐制度,推行“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农资商品进、销货台帐,进、销货发票及质量信誉卡、经营主体承诺书、规范经营档案管理;三是优质服务制度,包括制定经营守则、提供农资商品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等;四是责任制度,包括对外质量承诺,内部管理责任,分支机构自采商品申报,问题商品下架、召回、损失先行赔付等;五是业主自律制度,指导市农资行业协会完善行业公约和协会章程,自我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指导连锁经营龙头企业、设立企业加强对下属分支
4、机构的内部监督检查和辅导,明确内部管理和经营责任,完善连锁经营,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抵制、阻止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三建立农资经营主体信誉评价和信誉分类监管体系制定市农资经营主体信誉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和信誉检查评价标准,确定农资企业信誉等级标准和认定、变更信誉等级的方法,规定评价的公布方法与途径,设定针对A、B、C、D不同信誉等级的监管措施。过对经营主体的现场检查评价、打分定级,在公正、公开、客观、慎重的基础上确定经营主体的信誉等级,并将此属于监管信息范畴的信誉等级在经营主体店堂、媒体、互联网上公示,各监管职能部门根据不同的信誉等级施行不同的监管和扶持措施。开展“农资诚信经营示范
5、店“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创立活动,推荐A级信誉主体中的高分者参加申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对长期守法诚信经营的主体要给予宣传表彰,采取优惠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信誉等级低的企业要予以警示和限期改正,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法次数多、性质严重的主体,予以重点监控或责令退出市场。三、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开展农资经营主体信誉分类监管,是社会信誉体系建设系统工程中农资信誉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农资监管职能部门和农资企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本部门的相关工作;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工作会商气、信息互分享、共同组织施行的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全市农资经营主体信誉分类监管工作顺利进行。2.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气氛。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强农资信誉体系建设和农资经营主体信誉分类监管的宣传,发动社会各界介入。充分利用农资打假行动、科技下乡活动等有利机会,大力宣传农资信誉建设和分类监管的目的、意义,加强农资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誉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促进农资经营主体更新观念,树立诚信理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