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优质.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生物必修三学问点1一、应当牢记的学问点1、什么是生物群落?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肯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什么是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什么是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互利共栖、寄生、竞争、捕食。4、什么是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5、什么是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6、什么是寄生?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借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维持生活。7、什么是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8、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9、什么是群
2、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带现象。二、应会学问点1、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冻原的丰富度很低。3、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4、寄生只对寄生者一方有利,对寄主有害。5、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现象。6、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是因为与光的利用有关。7、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与食物有关。8、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改变、土壤湿度、盐碱度以及动物和人的影响有关。9、生态学:是探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0、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
3、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12、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靠,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生物必修三学问点2植物的激素调整1.达尔文的试验试验结论:单侧光照耀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2.鲍森詹森的试验试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的试验试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匀称造成的。4.温特的试验试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产生:植物
4、体内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5.植物激素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实质:微量有机物解惑(1)温特试验之前的试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2)证明“影响”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并对该物质命名的科学家是温特;提取该物质的是郭葛,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3)上述试验中都设置了比照组,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6、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3)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两重性(1)实质: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浓度: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2)表现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茎发育程度:幼嫩苍老(3)尝试对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曲线进行分析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上升,促进生长作用增加。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上升,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4)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促进植物生长,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成为“高浓度”,所以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5)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侧的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2m。(6)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
6、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0小于m。8、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2)缘由: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旁边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9、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像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萘乙酸、2,4D等。生长素的作用机理: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10、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见图)(1)协同作用的激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苍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2)拮抗作用的激素器官脱落种子萌发易错警示与各种植物激素相联系的5点提示:(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肯定部
7、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不同,化学本质不同。(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3)植物激素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肯定相同。(4)植物激素具有调整功能,不参加植物体结构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养分物质。(5)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自然的生长素更有效,其缘由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生物必修三学问点3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大量元素(9种),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种),基本元素2、哪种元素占细胞组成的比例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4、什么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8、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1、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哪6种?无机化合物2种,有机化合物4种2、哪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哪种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比例?3、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留意理解不同种生物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也不一样4、无机盐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内。无机盐对生物体有什么作用?当生物体缺少了Mg2+、Fe2+、Ca2+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5、糖类的作用?组成元素有哪些?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分类的依据是什么?6、13页的表格熟记,区分哪些糖是植物全部的,哪些糖是动物具有的7、脂类的组成元素?分类,以及作用8、蛋白质的组成
9、元素?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通式如何表示,每个基团的中文名称如何书写9、脱水缩合是氨基酸分子相结合的方式。理解脱水缩合的过程。肽键如何表示?什么叫二肽,多肽?10、蛋白质的多样性指什么?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11、有关蛋白质的计算参见练习册1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组成元素有哪些?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一个核苷酸包括哪3部分?核酸的分类以及分类依据是什么?13、DNA与RNA的中文全称以及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试验一: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分别用什么试剂?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其次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2、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
10、膜的结构组成:两层磷脂分子和一些蛋白质分子,细胞膜表面有糖被(23页图)。糖被的组成及作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流淌性,因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2、细胞膜的生理特性:对进出细胞的物质具有选择性,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选择透过性膜定义?3、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24页图)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低浓度;不耗能;无载体例:甘油,乙醇,苯,H2O,O2,CO2等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高浓度;耗能;需蛋白分子作载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4、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内吞和外排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质:包括细胞基质和细胞器原生质:包括细胞膜
11、、细胞质、细胞核2、比较22页的图2-2和2-3有什么不同,找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特有的结构分别有哪些?能够识别26-29页的彩图,并说出相应细胞器的名称3、线粒体的结构(26页图2-7)。线粒体有双层膜,含有少量DNA。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在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含量比较多。4、叶绿体的结构(27页图2-9,30页识图题)。存在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具有双层膜,含有少量DN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的酶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淀粉等有机物,因此,叶绿体被称之为“养料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5、内质网(2
12、8页形态图)分粗面(上有核糖体附着)和滑面两种,单层膜的细胞器,膜上有多种酶。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有关,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内质网又被称之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6、核糖体无膜结构,可分为游离在细胞基质中和固着在内质网上两种类型。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喻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7、高尔基体(28页形态图):单层膜,呈扁平囊状。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是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形成有关。8、中心体无膜结构,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在有丝_参加纺锤体的形成。9、液泡位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单层膜,可
13、占整个细胞体积的90%以上。液泡内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10、溶酶体具有单层膜,含有多种水解酶类。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2、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核膜:双层膜,膜上有多种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核仁:细胞有丝_程中,周期性消逝和重建;_间期可清楚看到其形态染色质:什么叫染色质?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细致阅读32页讲解并描述染色质的这部分内容)3、细胞核的功能: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
14、动的限制中心。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参见课堂笔记)原核细胞代表生物举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也不属于原核。2、2细胞增殖1、真核细胞_方式有3种:有丝_无丝_减数2、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从一次_成起先,到下一次_成为止。其中_期占整个周期的9095%,_时间相对短许多。3、无丝_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安排。例如蛙的红细胞有丝和减数一、有丝_体细胞所采纳的_式1、有丝_时期的特征(以植物细胞为例)细胞周期改变特征间期完成DNA复制和相关蛋白合成,DNA含量加倍;出现了姐妹染色单体,但显微镜下视察不到单体的形态前期
15、两消(核膜、核仁消逝)两现(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楚后期着丝点分开,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个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分向细胞两极末期三现(核膜、核仁重现,细胞板出现,细胞板不断延长,最终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两消(染色体消逝,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逝)2、留意区分动、植物细胞有丝_不同(见课堂笔记)3、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它指的是着丝点排列的那个平面;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最终将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有丝_点:亲代细胞经有丝_到两个子细胞,亲代细胞与子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DNA含
16、量完全相同,即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有丝_持了物种的稳定性。5、理解有丝_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的改变(参见课堂笔记)二、减数_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_式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_次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只_次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_出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等现象2、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3、一个精原细胞_形成4个精子或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3、一个体细胞形成2个体细胞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削减一半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相同点1、细胞_程中均出现纺锤丝2、染色体在细胞_程中都只复制一次3、都出现有同源染色体5
17、、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1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变形作用形成4个精子由于细胞质不均等_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渐渐退化消逝;无变形作用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改变相同:即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间期;在减数第一次_,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_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其次次_着丝点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3细胞分化、癌变和苍老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限度2、了解细胞的全能性(41页上部)。组织培育的理论基础就是细胞的全能性,因为植物细胞含有全
18、套的遗传信息。克隆技术也是建立在细胞全能性之上的,因为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含有保持其物种遗传性的全套遗传物质。3、细胞癌变是由癌变因子所诱发的:外因: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内因:致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发生癌变生物必修三学问点4内分泌系统学问点:1、甲状腺:位于咽下方。可分泌甲状腺激素。2、肾上腺: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可分泌激素约50种,都属于固醇类物质,大体可为三类: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等。他们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使肝脏将氨基酸转化为糖原;并使血糖增加。此外还有抗感染和加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脱氧皮质酮等。此类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
19、对钠的重汲取,抑制对钾的重汲取,因而也促进对钠和水的重汲取。髓质可分泌两种激素即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两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像,主要是引起人或动物兴奋、激烈,如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率提高,同时抑制消化管蠕动,削减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于动员全身的潜力应付紧急状况。3、脑垂体:分前叶(腺性垂体)和后叶(神经性垂体),后叶与下丘脑相连。前叶可分泌生长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后叶的激素有催产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压素)(都为含9个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脑分泌后运至垂体后叶的。4、下丘脑:是
20、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可分泌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制因子等。5、性腺: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酮(黄体酮)。6、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个氨基酸的短肽),b细胞可分泌胰岛素(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者相互拮抗。7、胸腺:分泌胸腺素,有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与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生物必修三学问点5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
21、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整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汲取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快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行分割的统一整体。二、生物群落的构成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
22、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养分级(养分级2)能量来源:上一养分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养分级特殊留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生物必修三学问点6一、应当牢记的学问点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2、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相互依存,不行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
23、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应会学问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碳循环与温室效应有关4、硫循环与酸雨有关。5、生产者和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6、生产者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具有重要作用。7、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生物必修三学问点7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二、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限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沟通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
24、,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爱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相关概念: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很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须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叶绿体
25、:(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须要的酶)。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
26、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整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苍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肯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细胞核-系统的限制中心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27、,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限制中心;二、细胞核的结构: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沟通细胞壁学问点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支持和爱护功能;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产物:CO2,H2O,能量CO2,酒精(或乳酸)、能量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C6H12O62C3H6O3+能量C6H12
28、O62C2H5OH+2CO2+能量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其次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其次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生物必修三学问点8减数丝同点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次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只次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出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等现象2.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3.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或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3.一个体细胞
29、形成2个体细胞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削减一半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相同点1.细胞程中均出现纺锤丝2、染色体在细胞程中都只复制一次3.都出现有同源染色体5.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1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变形作用形成4个精子由于细胞质不均等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渐渐退化消逝;无变形作用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改变相同:即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间期;在减数第一次,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其次次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生物必修三学问点9一、应当牢记
30、的学问点1、什么是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物质:空气、水无机盐。、能量:阳光、热能。、生物成分、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动物,包括全部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二、应会学问点1、生态系统是在肯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
31、系统。2、从功能上讲: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是生态系统各养分结构联系的纽带。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利用能量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始端。、没有生产者就没有生态系统。5、消费者:指不能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的生物。、初级消费者:指干脆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指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食肉动物)。、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以此类推6、分解者:能利用动植物遗体中、排出物中
32、以及残落物中有机物维持生存的有机物的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生产者是第一养分级;初级消费者是其次养分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养分级;以此类推。、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可能同时拥有多个消费级或养分级。8、生态系统包括那些基本类型?依据无机环境及生物类群的特点划分:海洋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9、森林生态系统:(了解)、分布:潮湿或较潮湿地区。、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困难。、种
33、群密度和种群结构能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状态。、生物类群:、植物以乔木为主,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种类繁多,多营树栖及攀缘生活。、生态功能:、供应木材及林副产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主要限制因子:水分、温度,其次是光。10、草原生态系统:(了解)、分布:干旱地区。、特点:、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洁。、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猛烈改变。、生物类群:、植物以草本为主,有少量灌木,稀有乔木。、动物多具挖洞或快速奔跑行为。、两栖动物、水生动物极其罕见。、生态功能:防风固沙,是畜牧业基地。、主要限制因子:水,其次是温度、光。11、海洋生态系统:(了解)、特点:物种
34、繁多,数量浩大。、生物类群:、浮游植物为植物的主要类型。、浅海区有大型藻类,分布在200米水深以上,能进行光和作用。、浮游动物为动物的主要类型。、生态功能:供应海产品,调整气候。、主要限制因子:光、温度、盐度。12、湿地生态系统:(了解)、分布:关于特殊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以及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生物类群:多种多样。、生态功能:是生活、工业水源,哺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巨大的蓄水库,能调整气候,净化污染物。、爱护:建立自然爱护区合理开发利用。13、农田生态系统:(了解)、特点:、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农作物是主要生物成员。、人
35、的作用占突出地位。、生物类群:农作物为主,也有昆虫、鸟类等。、生态功能:人类粮食及农副产品的主要来源。、退化因素:人的作用消逝。14、城市生态系统:(了解)、特点:、人起支配作用,高度开放,调整实力弱。、对四周生态系统具有高度依靠性。、对其他生态系统干扰剧烈。、生物类群:主要是人,生产者微弱。、结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爱护:强化生态规划,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大力绿化。生物必修三学问点101、细胞内液与外液成分之间的关系为:2、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整,对内环境的各种改变做出相应调整,使内环境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6、。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3.96.1mmol/L。参加人体血糖平衡调整的激素主要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当血糖浓度高于10.0mmol/L时,就会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削减。4、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组成。人体的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5、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T淋巴细胞受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后增殖分化为
37、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干脆裂解靶细胞发挥细胞免疫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独自发挥作用,又相互协作。6、HIV为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感染人体的途径多样,如经性接触、血液和血制品、母婴感染等,在我国,共用注射器具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峻缺陷。生物必修三学问点11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
38、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的结构(1)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养分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养分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养分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其次养分级;肉食性动物和杂
39、食性动物所处的养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养分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养分级。生物必修三学问点12免疫调整1、免疫系统的组成(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等2)免疫细胞 T细胞淋巴细胞 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杀菌则为其次道防线。(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参加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免疫过程结果:多数状
40、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参加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亲密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免疫失调疾病(1)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
41、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殊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丢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干脆缘由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缘由是HIV破坏免疫系统。易错警示与免疫细胞有关的4点提示(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须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须要抗原的刺激。(2)吞噬细胞不仅参加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4)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
42、;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5、下图是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改变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非常敏感。(2)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剧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歼灭。(3)由图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既快又多。易错警示与免疫过程有关的4点提示(1)只考虑到胸腺产生T细胞,T细胞参加细胞免疫,忽视了T细胞也可参加部分体液免疫,是解答相关试题简单出错的主要缘由。(2)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
43、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3)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变更,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特别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生物必修三学问点13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2、物质循环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3、举例碳循环:碳循环的形式:CO2大气中CO2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削减温室效应的措施:1、削减化石燃料的燃烧,运用新能源。2、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两者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行分割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淌的载体,能量流淌作为物质循环动力5、实践中应用:a、任何生态系统都须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c、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物理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