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与人性下浅析荀子的人性论.docx
《从道德与人性下浅析荀子的人性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道德与人性下浅析荀子的人性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道德与人性下浅析荀子的人性论摘要:哲学是对人类终极的关切,所讨论的对象是永久。无论古今中外的任何哲学家都提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性,只是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同。本篇文章尽力消除以西释中或者以中释西的嫌疑,以中西比照的研究方法来讨论荀子的人性论。人性不外现于人的内在,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道德的讨论始终离不开人性的研究,因而,本文从道德与人性的关系出发来详细讨论荀子的人性论。关键词:荀子;道德;人性;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1道德与人性的关系在研究荀子的人性论时,首先需明确中西方哲学的最大不同在于对同一问题解决方法上的差异。西方的哲学能够称为哲学,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有一套系统的体系,讲
2、究“逻格斯和“努斯(超越性);中国的哲学我以为最贴切的称谓应该是“哲思,中国哲学讲求“悟,如老庄哲学不太需要像西方哲学那样去抠字眼,儒、道、fo都以为语言是不可靠的,假如学习中国哲学还是用学习西方哲学的方法,岂不是剑走偏锋,中国哲学需要我们读完文本后去冥思苦想,这个“想就是靠“悟和“思来实现的。“悟和“思是自发与能动的,从这里来看中国哲学在努斯方面更胜一筹。同时,回答了中国文化之所以长久的根本,在于要求人们学会向内收敛以摄取培养生命力的生生不息,正如(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超越性是中西哲学所共同追求的,哲学不能局限于某一特殊现象,它追求的是包罗万象的“一,这一结论是中西哲人达成
3、的不谋而合的真理;为真理而真理,为自由而自由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因而,在研究荀子的人性论时,能看到康德的影子,正如在学习胡塞尔的哲学思想时看到了康德的思想一样,由于,胡塞尔就是从康德主义走出来的。当然荀子不可能学习过康德的哲学,康德也不可能学习过荀子的哲思,他们只是对同一个哲学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方法上略有不同。对于人性的讨论,本质上是在讨论人性何以可能的问题。人性是内在的,需要通过某种行为来体现它的善恶,表现出的行为被我们用道德标准来评价,这时候道德标准的好坏就体现了人内在之性的善恶,由此观之,道德是人性的外在表现,而人性是道德的内在根据;也就是讲,我们在讨论人性的同时离不开对道德的讨论,换
4、言之,人性何以可能其实也是道德何以可能,二者是辩证的关系。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所要建构的是道德的形而上何以可能的问题,中国哲学也对此有所讨论,唐君毅、徐复观和牟宗三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认识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中以为,道德实践行为依靠于人的内在心性。“心性能否具有“合理性(这里指逻辑与理性)是中国哲学所没有讨论过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注意。本文在人性与道德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比照研究荀子可善可恶的人性论和人性善恶何以可能之问题。2荀子人性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传统以为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恶论,孟子在人性方面是“性善的。但是
5、在荀子的(礼论)篇中,他以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2。人性是自然本来的样子,而自然的样子荀子以为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正是这种自然本性的恶,才体现了人对善的向往。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荀子在他所有的专著里所讲的“伪并不是“假的意思,而是指通过后天的教化学习来对人性最初的自然属性进行改造。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和社会两个部分,荀子的“性者,本始材朴也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荀子以为人性的自然属性是“恶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荀子并没有否认人性向善的社会属性,他以为,那些被称为善者之人是经过“伪这一经过来实现去恶存善的,“伪在这里能够看作是去掉人的恶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属性,即自然属性是能
6、够通过社会属性来进行改造的。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教化,也称为教化之学,在荀子的哲思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教化能够等同于学习,但是,并不等同于有专业学识,这与当今以高考为指挥棒式的学习是截然不同的。荀子在(劝学)篇中之所以强调“学不能够已,正是看到了人在自然属性中的缺陷恶,才从社会属性方面强调通过“学习这一社会行为来弥补人先天自然属性之缺乏。这种思想与(性自命出)里的“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是一样的。性是天生的,无论是性善的,性恶的,还是不善不恶的,哲学家们都强调人需要后天外在的改造方能到达天人合德。人性存于人的内在,假如不通过外在之物,是表现不出来的,即行为是人性的外在表现
7、。反之,假如行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那么所折射出的人性自然也是不善的,因而它需要后天的教化经过。荀子(劝学)篇中用车轮设喻,说明即便人最初是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之后可以以变成完全符合道德规范之人:“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2因而,关于荀子的人性论,我们不能只看到他所阐述的人性自然属性的那部分,也要看到社会属性那部分,要把他看作一个完备的体系,这样才完好。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所以没有断过,正在于“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的刚健雄浑的灵魂存在于我们的文明之中。“性是天所赋予的,每个人都具有,他本身是不动的,而心是没有定志的,需要外物刺激,性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 人性 浅析 荀子 人性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