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文化的精神》有感最新.docx
《读《中国文化的精神》有感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中国文化的精神》有感最新.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中国文化的精神有感读中国文化的精神有感1在这个发展快速的社会中,经济发达与物欲横流同在。然而,更美妙的人生,并不能和富足的物质生活划等号。双城记中有言,这是最繁华的时代,也是最萧条的时代。诚然,丰富的物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却不能带给我们强大的精神力气。看看街头行色匆忙的人群,还有密集的住宅楼里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我们都觉得心里空空的,很迷茫,缺少温情,忍不住怀念从前慢的生活。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病的一种表现,就像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中国文化的精神中所说,“人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归属”。在许先生看来,西方文明强调个人主义、提倡主动进取的精神特点,为现代
2、社会的发展供应了强大的动力,同时,过度强调个人主义和追求物质利益,也为个体的孤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远、甚至社会关系的瓦解埋下了伏笔,引起了现代文明病。因此,在中国文化的精神中,许先生尝试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找寻现代文明病的解药。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通过不断地多元互动渐渐形成的圆融境界,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或可弥补现代文明的不足。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重视人与自然的关联,认为天、地、人有着无法割裂的内在联系。在农业社会,民间的日常生活和农业活动,都依据自然环境的四时改变来支配。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论,也强调天和人之间会在改变中相互影响。古代老百姓追求公道和正义,民间创建出的神鬼世界也都
3、与世俗世界的追求相关联。对老百姓影响深远、做出特殊贡献的真实人物,死后可能被奉为神灵。因此,百姓会祈求神灵保佑自己,拿出肯定的供奉来侍奉神灵。这种人与神的沟通,跟人们日常的交易很类似,“有承诺,也有还愿;有祈求,也有酬劳”,徐先生总结道,“假如以圣和俗为区分,中国人的民间信仰系统,毋宁是以圣从俗”。书中还有很多徐先生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独特见解,包括八卦,四大名著,古人的民俗,信仰,等等。这些与只强调个人自由和物质利益的西方文化相去甚远。中国古人对自然世界的总结,至今仍可以补充西方文化的某些不足之处,这也正是许先生在这本书当中想要表达出的良药。读中国文化的精神有感2许倬云先生说:“我为什么会写这
4、样一本中国文化的精神,我就在想,人类在整个历史的选择过程当中,有没有另外一条道路可以选择?有没有可能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想法、过日子的方式能给世界带来不一样的参考?”所以说这本书不是在一味的怀古、而是希望中国文化的特色能发生他山之石的功用,以“匡救现代文明的困难”。本书从中国文化在天、人、群、己,志向与现实间的各个角度,呈现出传承的文化的特色。读起来让人感觉是在追寻着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中中国文明丢失的、遗忘的精神余沥,触摸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浸润着“时间文化”的生活美学在“时空中的生活美学”中作者提及,他小时候刚刚能握笔的时候,每个识字的儿童恰逢冬至这天,都会被分到一张九九消寒帖。字
5、帖上写了这么几个字(繁体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然后每天早上起来孩子们都要拿着毛笔在那个描红的字上写一个笔画。等把这九个字写完的时候,正好八十一画。八十一画写完意味着春天来了!因为当一个小孩子拿着笔,把这八十一画写完了,正好从冬至这天走到了柳条垂丝、燕子回飞的时候。对于传统的中国儿童,这是一种留意时间的教化,中国人对于时间的敏感、对于自然与自身关系的全盘融合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中慢慢培育出来的。二、平衡着“各种因素”的圆融之道许倬云老先生谈到了八卦这个图形。他说其实这幅图中隐藏着一个细微环节,从圆心动身放出去一根半径,这个半径围着这个圆随意转,你不会发觉这个半径有一个地方是全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文化 精神 有感 最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