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精品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和方法1当代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1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价值和对生命的尊重越来越遭到应有的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各行业的共鸣。医学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由于医学本身就承受着关爱生命、关爱人类、治病救人的崇高任务。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从治病转变为治人,努力实现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健康。1.2只要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才能适应医学形式的转变。随着人类对医学发展的认识日趋理性和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将医学形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形式提升到“生理、心理、社
2、会行为医学形式。这就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浸透融合的综合性质。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应有厚重的人文素养,学会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多个途径出发去对待患者和疾病1。1.3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能够从根源上缓解、扼制医患关系的恶化。由于现阶段我国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和医疗服务与国际水平靠拢,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导致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走入了低谷。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把握与患者沟通的策略和技巧,是医生良好个人素质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医患关系的基石。这就要求医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
3、质底蕴,只要这样,将来才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改善医患关系。1.4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过,除了以往关注的生理因素外,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的影响越来越遭到重视。在临床医学中,一个人可能患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种疾病的每个患者身上又会出现个体差异,任何疾病又会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就必然要求医学生(将来的医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分析、判定、综合问题的能力。只要具备了全面的、较高的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科技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真正到达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目的2。1
4、.5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足职业的需要外,还应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能够进一步改造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深化认识到将要从事的医学事业的崇高和生命的价值,知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3。2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2.1加强老师培养,提高老师本身的人文修养与人生境界。医学专业的教育首先是由把握这门科学的专业老师完成的,因而老师本身的人文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师不仅要能够有意识地挖掘蕴涵在专业课中的人文内涵,还要挖掘和提升本身的人文内涵,老师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经过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
5、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广泛的影响。专业课老师能够结合本人的专业和研究方向,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校内外的假期短训班、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文学科的学习,提高本人的人文素养。东方文化强调“医者仁术,要求医生具备仁、孝、智、勇等美德;西方文化强调医师的社会属性。爱丁堡公报指出:“21世纪的医师,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患者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把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习者。文理浸透是当代医学高度综合、互相浸透的要求,从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出发,要求临床老师在某个领域获得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有相当的了解。只要老师的素
6、质得到全面提高后,才可能搞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大批富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2.2强化医学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首先在临床带教中融入人文教育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知道,作为将来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而且还要具备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常识和基础知识。医学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由于它承受着关爱生命、关爱人类、救人命于危难之时的崇高责任。医疗工作的对象是人,医学必然具有生物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特征。只要具备了较高人文社科素养的医生,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胜任当代医学工作。学生在医学实践
7、教学中刚开场接触患者,这时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当好表率,对待的患者言语和行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入印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将医学的人文特征浸透到实践教学经过中,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学会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处处为患者的利益着想,提早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加快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4。2.3改变教学方法,把人文教育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中。进入见习和实习后,学习的主要内容不再是系统的医学知识,而是怎样把现有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而,教学方式也要随之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线索的医学实践教学形式。这将是一个宏大的转变,老师在此经过中除了要重视教授临床
8、思维方法外,更应在临床病例中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深对专业和伦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并使医学生通过接触患者或模拟场景把握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引导医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问题,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作者通常会在学生面前呈现一个真实的病例,或指定学生模拟某个环境中的特殊病例,让另外的学生模拟临床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判读检验结果等临床工作程序,分析患者的诊断及提出进一步的诊疗意见。老师则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专业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出本人的判定。碰到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不同意见时,不要直接给出本人的意见,而是引导双方讲出支持和反对的理由,最后大家一起
9、运用专业知识和社会学知识得出结论。碰到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可组织开展自由讨论,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骨折的治疗为例,其基本原则无非是“固定、复位、功能锻炼,但详细手术方式、固定器材选择和术后康复锻炼都具有高度的灵敏性,教学时请学生提出可能的治疗方案,并逐一分析其优缺点,再引导学生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伤情特点、主观要求、工作性质和经济基础作出最合适患者的治疗方式,把专业知识和人文、道德和伦理一并融合到临床实践教学中去。3加强临床实践,拓展医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多种形式拓展医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弥补教学时间的缺乏,并让医学生提早感受医生的艰苦和成就。例如:可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实践,到门、急诊和病房见习,提早感受“患者诊治需要、疾病发病机制、患者症状和体征表现、临床诊断和用药及治疗原则等难以在基础阶段从书本上获得的“类知识,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融会贯穿,促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络,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技能4。鼓励学生参加医院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报告会,提早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素质与能力,提早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组织“走近社区医疗服务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群众,增加接触社会实践与社会问题的时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