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支持贫困县生态移民调查-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支持贫困县生态移民调查-精品文档.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银行业支持贫困县生态移民调查一、引言让贫困地区人民通过生态移民消除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最近,我通过对银行业支持国扶贫困县古浪“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进行了调查,把握了银行业支持贫困地区生态移民中的做法,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基本情况2011年,甘肃古浪县启动施行高海拔区域农牧民“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以来,紧紧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形式,发展壮大增收致富产业,计划5年内,将南部山区贫困群众整建制、大批量搬迁到项目区,力争把该区域打造成为节水灌溉示范区、设施农业样板区和易地扶贫开发综合示范区。至2014年底,全县从高深山区搬迁移民达3.54万人,占高
2、深山区人口的80%以上。先后建成了感恩、阳光、黄花滩、高峰、马路滩、金滩、圆梦等7个移民村。辖内银行机构积极支持这项下山入川、扶贫治本、生态建设的民生工程,共向移民搬迁户发放贷款2.86亿元,支持移民搬迁户6070多户,受益人数达2.47万人。三、银行业支持移民搬迁工程措施 (一)调查摸底,对接沟通,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誉贷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古浪县农村信誉联社,安排异地搬迁所属乡镇的信誉社与当地乡镇和村组干部进行对接沟通,信誉联社由点到面,积极探索推广经历、方法,建立和完善了农户小额信誉贷款等相关制度办法,明确了推广工作目的任务,全面推进农户资信调查、评级授信、张榜公示、实行阳光柜台办贷等各
3、项工作,为1270户移民搬迁户发放农户小额信誉贷款3470万元,基本知足了移民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资料需求,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的。 (二)合理布局,创新形式,积极投放三大惠民贷款县域银行业机构坚持银政联合、协同作战、联合办理、一条龙服务等措施,将金融扶贫惠农工作与移民搬迁工作结合起来,加快贷款审放速度,扩大贷款覆盖面。实行“三集中贷款形式,“一站式办公,对群众贷款需求集中调查,为群众集中审批贷款,在金融机构各营业网点设立惠农贷款专柜,为群众集中发放贷款。累计为为下山入川的贫困群众放贷2亿多元,户均3万元以上。在“三大贷款的撬动下,下山入川群众脱贫致富产业迅速壮大,十分是以肉羊育肥为主的设
4、施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贫困群众来自设施养殖业的收入占到纯收入的50%以上,到达了“能发展、可致富的目的。 (三)落实政策,稳步推进,积极部署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的发放工作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是贷款银行在符合信贷制度的前提下,向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发放的、由财政贴息的建设住房贷款。作为承当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发放工作的当地农村信誉社,第一时间对当地搬迁户进行了调查排队,制定了(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施行细则),并根据地方政府提供的异地扶贫搬迁计划,组织安排年度贷款规模,开拓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绿色通道。四、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资金需求量大,农村信誉社独木难支一是信贷资金总量难以完全知足需要。以
5、古浪县移民户均住房面积79.5平方米测算,房款13.94万元,除去公租房、危旧房和易地搬迁项目补助资金,每家需自筹3至5万元,加上房屋装修、修建养殖暖棚投入,户均至少需8至10万元的搬迁资金。除去自有资金,户均需贷款5万多元,信贷支持难以足额跟进。二是信誉社独木难支。目前,国有大型银行的县域网点少,农发行只向涉农企业发放贷款,在乡镇设立的邮储银行二类网点具备贷款功能的很少,基本不发放贷款,农村信誉社作为农户生产、消费、建房等日常需求的主要资金来源,面对如此浩大的惠农民生工程,难堪重负。 (二)财政贴息不及时,对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的发放造成一定的影响古浪县信誉联社作为支农惠农主力军,涉农贷款占
6、各项贷款余额的90%以上,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6.85亿元,到目前尚有95万元利息未补贴到位,构成1553万元逾期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府贴息不及时,逾期贷款清收缓慢,不仅影响农村信誉社经营成果、考核指标,而且直接影响了异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的发放进度。 (三)还款来源确定性差,贷后管理风险凸现一是大部分移民搬迁户本身经济实力较差,部分移民点的搬迁农户土地正在分配阶段,搬迁后能否寻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二是农户新搬迁的房屋房产证,所经营的日光温棚和养殖暖棚产权证及分配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证未发放,无法落实抵押登记。五、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介入、多元投入机制目前,移民搬
7、迁安置工作的硬性制约还在资金上。通过最高限价、委托代建、引进企业垫资建设、最大限度缓解资金压力,努力把住房建设成本控制在群众可承受范围之内。 (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信贷投入一是对在支农和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工程中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对金融机构发放的移民搬迁贷款,及时予以财政贴息。二是政府出资成立风险基金,对移民搬迁贷款提供担保,在贷款不能收回时用风险基金予以一定补偿。三是加强地区信誉环境建设,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将农户和村组的信贷违约与就业岗位推荐和后续财政支持相挂钩,杜绝将信贷资金当做财政补贴的观念和做法,减少信贷资金财政化风险。 (三)银行机构合理分工,结合特色协同支持在确保信贷资金用处明确,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引导各类机构结合实际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支持。积极引导政策性银行提供生活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等生产设施的建设支持;引导大型银行通过支持县域和乡镇小企业发展,为搬迁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利用网点广、乡村熟的优势,积极投放小额农业生产贷款,支持搬迁后的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寻找致富之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