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ocx
《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2002年8月26日到9月4日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了怎样使环境保护与发展双管齐下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由于老牌发达国家早年依靠对外掠夺和殖民性移民已为本人博得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对它们来讲,今天面临的只是一个发展方式的转型问题;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一个生存问题,其次便是在一个有限的生存空间怎样克制人口爆炸、资源耗竭、环境恶化这三大难题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是鉴于发达国家至今还是环境污染的最大源头,发达国家理应对全球环境改善和缓解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承当更大的责任;发
2、展中国家也需要加强全球管理意识,转变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方面的举动对“全球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实,也许会严重制约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在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协调行动,理论上的反思和转型是总结以往经历教训、准确把握各国在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面临的众多问题的重要前提。一这里有必要先澄清生存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样几个概念问题。生存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需求,只要在这样的需求得到了知足之后才谈得上发展。亦即“当基本需要有了改善,经济进步使得国家以及这个国家中的个人有了较强的自尊意识,物质进步扩大了个人的选择范围,这时才
3、是有了发展。注:AP瑟尔瓦尔:(增长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0页。瑟尔瓦尔在作这一阐释时借用了古莱特(Goulet)的发展概念,但是在古莱特那里,生存(life-sustenance)与自尊(self-esteem)、自由(freedom)一起构成了发展(development)的三种基本要素或核心价值,也就是讲生存不是与发展并列的概念,而是一个附属于发展的子概念。参见D.Goulet,TheCruelChoice:ANewConceptontheTheoryofDevelopment,NewYork:Athenaeum,1971.同样道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也是同生存与
4、发展类似的两个概念,假如以某一时点为基点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导致人均福利水平的提高,那么就能够讲是只要增长而没有发展。比方一块10公斤重的蛋糕10个人分1个人可得1公斤,后来蛋糕做大到了20公斤重但却是20个人来分,1个人还是只能分得1公斤,固然总量扩大了1倍但人均占有量并没有增长。这个例子还启发我们,议论发展不能不考虑人口规模。而且人口的作用是长期的,它还会通过其构造和质量的变动对经济发展构成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当代经济学十分是人口经济学已经作了全面的研究。在马尔萨斯之前,主流的观点一直将发展与人口的增长相联络,以为人口数量的增长意味着劳动力丰富,生产的物质财富和上交国家的税收增加,进而国富
5、兵强。工业革命发生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推广和物质资本地位的上升,人口作为劳动力的作用相对下降,而作为消费者的作用开场凸现出来。于是物质资料的增长能否知足人口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就成了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应运而生的马尔萨斯主义对此给出了悲观的看法,并把饥饿、失业等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这一观点虽遭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被其继承者作了重新论证,仍然错误地用于讲明战争的根源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现象。不过由福格特(WilliamVogt)、汤普森(W.S.Thompson)、赫茨勒(J.H.Hertzler)和埃利奇(P.R.Ehrlich)等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提出的“
6、人口压力(populationpressure)讲和“人口爆炸(populationexplosion)讲也为科学的“适度人口(optimumpopulation)论补充了新的营养,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视野延伸到了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注:威廉福格特:(生存之路),商务印书馆,1981年;W.S.汤普森:(人口问题),1953年英文版;J.O.赫茨勒:(世界人口的危机),1956年英文版;保罗R.埃利奇:(人口、资源、环境),1970年英文版。参见彭松建编著(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此后当人们认识到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的发达国家同样面临资源和环境问题时,争论的焦点由人口
7、增长转向了经济增长本身。20世纪70年代初曾经兴起了一场关于要不要经济增长的大辩论,以同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的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和梅多斯(D.H.Meadows)及其他罗马俱乐部成员为代表的一方提出了增长极限论,以为假如维持现有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源消耗率不变的话,由于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加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可能发生非常忽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他们提出的药方是通过实现人口和工业投资的零增长来到达“全球性的平衡注:福雷斯特:(世界动态学),1973年英文版;D.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商务印书馆,1984年。参见彭松建编著(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北京大
8、学出版社,1987年。以美国伊利诺里大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教授西蒙(J.L.Simon)和美国赫德森研究所所长康恩(H.Kahn)及该所其他研究人员为代表的一方对增长极限论提出针锋相对的反驳,以为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可供人类使用的能源和资源会越来越多,食物的增长也总是超过人口的增长,经济增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无限的空间注:H.康恩等:(下一个200年),1977年英文版;J.L.西蒙:(人口增长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参见彭松建编著(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这场争论的最大收获便是激起了人们对传统增长方式的反思和对新的增长方式的探索,进而
9、突破了以往将增长与资源环境对立起来的认识。早在1972年联合国就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组织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的宣言强调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在计划行动时必须审视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符合环境要求的发展、“无毁坏的发展、“连续的和可持续的发展等概念。8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步流行开来,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这一概念的含义明确表述为“改良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注:C.S.SmithandG.T.McDonald,1998,Assessingthesustainabilityattheplanningstage.Journalo
10、fEnvironmentalManagement,52:15将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系统负荷能力纳入到发展的概念中来,意味着发展从一个代内的问题扩展到了代际的问题。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H.Brundland)主持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将来)报告中,从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原则出发,对可持续发展作出带有定义性的解释:既知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知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将来),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这一解释得到广泛认同,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终于,到1992年有18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
11、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否认了工业革命以来高投入、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形式,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与会者宣言的形式确定下来。两年后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关于国际人口与发展的行动纲领)强调了人口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的观点,对(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作了重要的补正。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人们对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逐步构成的,最后的落脚
12、点还是回到了人本身,由于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改良人类的生活质量。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宣传(我们共同的将来)主旨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如今发展面临政策、市场和来自自然科学的三大危机,故而必须重新定义发展的内涵,亦即要通过社会资本的有效组织,扩展人类的选择时机和能力,以期尽可能平等地知足现代人的需要,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注:J.Dales,1998,NewDirection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UNDP。学者们强调的维持或提高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完好性注:M.MunasinghaandW.Shearer,1996,Anintroducti
13、ontothedefiningandmeasuringsustainability.TheBiogeochemicalFoundations,NewYork,19-56.,其目的也正是为了在能够保证现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注:戴维皮尔斯:(世界无末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并且,在经济体系和生命系统的动态作用下,人类生命能够无限延续,人类个体能够充分发展,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繁荣注:M.MunasinghaandJ.Mcmeely,1998,KeyConceptsandtechnolog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概括起来讲就是:就可持续的发
14、展观而言,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以另一部分人的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代价,这一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以后代人的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代价,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以非人类的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代价,因而生存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可持续性一同构成了新的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二自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及其已经明确了的相关原则已成为各国相约遵守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战略。新近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地球峰会汇总和充实各国自主施行的计划内容,将进一步增进各国和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但是真正贯彻施行这一战略目前还面临两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一个障碍是理论落后于实践,缺乏成熟的理论作指导。首先,固然经济学家们循
15、着庇古(A.C.Pigou)的思路对诸多的外部性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化的研究注:在西奇威克和马歇尔的创始性研究之后,庇古提出了静态技术外部性的基本理论;科斯解释了最初权利如何以各种途径分配;阿罗解释如何通过创造附加市场使外部性内在化;斯塔雷特曾指出经济非凸性的有关问题;麦肯齐提出了关于存在一个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平衡的第一个理论;沙普利和舒贝克研究了具有外部性的核心。参见:Sidgwick,H.,1887,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2ndend,London:Macmillan;Marshall,A.,1890,PrinciplesofWelfare.London:M
16、acmillan;Coase,R.H.,1960,Theproblemofsocialcost.JournalofLawandEconomics3.1-44;Arrow,K.,1969,Theorganizationofeconomicactivity:issuespertinenttothechoiceofmarketversusnon-marketallocation.InJointEconomicCommittee,TheAnalysisandEvaluationofpublicExpenditures;thePPBSystem.Washington,DC:GovernmentPrint
17、ingOffice,47-64;Starrett,D.,1972,Fundamentalnon-convexitiesinthetheoryofextemalities.JournalofEconomicTheory4,180-99;Shapley.L.andShubik,M.,1969,OnthecoreofaneconomicsystemWithexternalities,AmericanEconomicReview59,687-9.,并正确地将这些问题的存在归因于市场机制的缺陷,然而迄今为止的各种讲解和内在化思路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次,像人口经济学、生态经济学、
18、环境经济学这些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固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原理,但尚未整合成一个利他主义或利己与利他相结合的理论体系来取代主流的利己主义经济学,因此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再次,沿用至今的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并不反映环境成本和资源耗减,而联合国倡导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尚未建立起来,这就使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缺乏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另一个障碍是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全球范围内的协调行动比拟困难。经济发展的外部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微观的经济主体之间,而且存在于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之间;不仅体现为现代人的环境污染,也体现为
19、后代人将会面对的生态灾难。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质上要求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但经济活动的分散性和经济主体利益的独立性使得相互间的合作机制难以确立,“搭便车的行为难以避免。怎样摆脱“囚徒窘境,需要一种利他与利己相结合的制度创新。目前在克制南北对立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尝试。由于先进工业国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过去100年中占世界人口20%的工业国制造了全球60%促使气候变暖的碳氧化合物,1990-1999年仅美国排放的碳氧化合物就占了全球总量的30%注: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发展中国家和保护气候:领导还是僵局?),2001年,华盛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理应在大气环境
20、治理方面承当起主要责任,因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其后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作了不同的规定。2001年7月的波恩会议上,尽管遭到了美国的抵制,与会各方还是达成妥协就落实(京都议定书)的详细措施构成了一项政治协议,进而使各国携手解决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深入理解外部性问题是理论界考虑这方面制度创新的突破口。研究表明,对付外部性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而是要让政府更多地承当起责任。还是以控制能源消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为例。首先,政府应当改弦更张,取消对矿物燃料庞大而又隐蔽的补贴,那些先进的工业国应当率先将“碳税引入本国的能源消费领域,
21、并严格禁止将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短期内可考虑通过碳交易的方式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技术援助;其次,政府必须发出明确的信号,加大对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民间投资,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政府要引入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制定并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讲服企业和民众“不能仅仅由于房子还未被烧毁,就讲买保险纯属浪费。要想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变成各国企业和民众的自觉行动,就得使全球管理意识通过宣传和引导深化人心。三中国政府为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早在1994年中国政府就率先推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议程)共20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经济 可持续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