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的影响.docx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的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的影响摘要:文章从新的视角,设计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民生获得感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获得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这种影响的时滞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更多的民生获得感,而这种影响作用确实具有时滞溢出效应,影响程度在一定时期内会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而随后这种影响效应又趋于不断弱化。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民生获得感;影响;时滞溢出效应在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了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具有更多的“获得感。党的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
2、全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是提升民生获得感必不可少的。只要公共卫生服务上去了,才可能保证民生获得感随着经济建设上升而同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现了城乡居民共同、平等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是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民生获得感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较多,但是,大多数都是研究公共卫生服均等化对经济发展、减贫等的影响,鲜有学者研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民生获得感之间的关系。而且,以往的实证研究多聚焦于当期的影响效应,很少有研究关注时滞溢出效应。而实际上很多因素带来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在当
3、期迅速释放,而是会随着事件的推进而逐步释放,十分是对于诸如政策制度、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保障方面更是如此。由此,本文试图研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获得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这种影响能否真的存在时滞溢出效应。1研究方法设计1.1研究假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的是保障城乡居民都能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它体现了所有居民都能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因而,能够讲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民生获得感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能带动民生获得感加强。由此,本文假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获得感具有正向影响。然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4、对民生获得感的正向效应并不是“一触即发的,也并不是当期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短暂性地仅对当期民生获得感带来影响,而是存在着一个延续性的经过。在一段时期内,期初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强,可能并不会迅速促进区域内民生获得感显著提升。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期初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的福利效应不断扩散而被放大,因此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民生获得感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时滞溢出效应,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影响有逐步放大的趋势。但是,公共卫生服务也是处于不断更新经过中的,一个时期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对民生获得感的正向影响不可能无限延续,到达一定时期后,影响程度势必会弱化下来。由此,本文假设:公共卫生服务均
5、等化对民生获得感的影响存在着时滞溢出效应,在一定时期影响效应有放大趋势,但之后又会不断弱化。1.2变量设计1.2.1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标对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本质上是公平性问题,可选择泰尔指数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标进行测算。一般而言,泰尔指数越高,反映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越低;泰尔指数越低,则反映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越高。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或区作为研究对象,将31个地区划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采用泰尔零阶指数测算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详细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s表示省份,s取值为1,2,m;i表示各个地区,i取值为1,2,3;Ps表示各个省份总人口数占全国人口的
6、比重;Yi表示东中西各个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人均水平;Ys表示第s个省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人均水平。利用公式1可计算各个地区的泰尔指数,即Ti。然后对泰尔指数进行分解,详细公式如下:其中,Tz表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差距,可划分为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分别用T组内、T组间来表示;Pi表示各个地区总人口数占全国人口的比重;Y表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人均水平;其他变量的含义同上。根据前人对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的研究,本文构建了筹资公平程度、卫生资源分配公平程度、医疗服务公平程度、健康公平程度的指标体系,详细的指标体系见表1。这些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相关政府网站数
7、据整理计算而得,计算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EOF:1.2.2民生获得感指标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结合实际,对区域居民获得感进行调查,并得到了居民获得感指数。但是,一方面考虑到这些数据获取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各地区对于居民获得感的调查也仅仅在近年开展,无法获取较早时期的数据。因而,本文重新设定了民生获得感的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家与各地区关于居民获得感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安全感、尊严感和知足感三大类。出于统计指标数据可得性考虑,本文对于这三类获得感进行融合。对于尊严感和知足感,主要可通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完善来提升;对于安全感,又可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环境安全等角度来
8、提升。由此,本文最终设定经济安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五个类别,共21项指标,作为民生获得感的评价指标体系,详细如表2所示。由于这里罗列的指标较多,为了综合测算民生获得感,本文选择因子分析法,对21项指标做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然后采用因子分析进行综合加权,最终得到民生获得感指数。1.2.3其他解释变量为了加强实证结果的准确性,再引入其他相关的解释变量进行控制。根据需要,本文重点引入五个方面的变量:1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区域内民生获得感的加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物质层面,而这又是与当地的宏观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因而,选取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并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
9、值指标表示。2城乡收入差距。民生获得感,体现了全民共同享受改革红利,但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构造制约着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和红利分享。因而,这种二元构造影响了民生获得感提升。选取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城乡二元构造的变量,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表示。3外贸发展水平。通过引入外贸发展水平变量,主要是基于我国外向型经济考虑,考察外向型经济能否对民生获得感带来影响。采用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表示。4信息化水平。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各个领域。引入信息化水平,主要考察信息化建设能否明显利于民生获得感提升。详细采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指标。5政府支持。民生获得感是社会民惹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卫生 服务 均等 民生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