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说课稿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说课稿汇编.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生物说课稿高一生物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比较具体地讲解并描述了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学问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化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中学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学问。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教材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1)光合作用的发觉,是建立在初
2、中教材中讲解并描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学问上,支配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试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化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解并描述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中的几个的试验。(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究,教材通过试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别,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依据是否须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改变、能量改变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
3、密联系、缺一不行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解并描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终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所以说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中学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b:理解)(2)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a:知道)(3)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的过程及其有关问题;(c:驾驭)(4)光合作用的过程;(d:应用)(5)光合作用的实质;(d:应用)(6)光合作用的意义。(d:应用)2、实力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习科学家们探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2)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
4、段的学习,培育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3)初步驾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的方法,渗透“线条学习法”,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3、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将来的关注;(2)通过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探讨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3)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三)教学重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2、光合作用的场所;3、光合作用的过程;4、光合作用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法(一)教法的选择1
5、、坚持启发式家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化地分析,详细方法是: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发思索,复习旧学问,在此基础上由老师归纳总结出结论;2、采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动身,运用多媒体教室,将很多地方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从而增加直观效果。(二)学法的指导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的学习中驾驭设计试验的方法,2、指导学生在试验中如何视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三、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打算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前打算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二、引入新课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学问体系,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依据学生的回答状况引入光合作
6、用的概念,从而引入新课。三、讲授新课(一)讲授光合作用的概念(演示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二)讲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依据概念,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把它和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区分与联系。分析其中的缘由,从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发觉。高一生物说课稿2这节课的课题是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标的内容标准的要求是说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我们依据内容标准和我校学生的状况确定了详细的表现标准:1学问目标:写出ATP的结构简式,并说明各种符号的含义,说明ATP分子的结
7、构特点。写出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说明两者相互转化的特点。说出ATP合成和水解过程中的能量来源和去向,举例说出动物和绿色植物体内合成ATP的途径。区分ATP与糖类、脂肪等能源物质的在供能上的差异。举例说出ATP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2实力目标:视察和分析试验现象,得出试验结论。最终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创设试验情境,学生视察分析试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ATP的功能,为探究为什么ATP是干脆能源物质打下基础。其次:通过学生阅读和写出ATP的结构简式,理解ATP作为干脆能源物质的结构特征。第三: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探讨和看图总结,理解A
8、TP和葡萄糖等其他能源物质在能量代谢中的关系。第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ATP在生活中有用;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干脆能源物质可能不只是ATP可能还有别的物质,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所学学问。三点创新:第一:创设了试验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ATP的功能,而不是干脆灌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更: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其次:从功能入手再探究结构,变更了先讲结构再讲功能的方式,利于探究的绽开。第三:设置比方检测学生是否驾驭了学习目标,用形象化的方法检测学生对ATP的功能这一抽象相识的达成,也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开放的空间。一点困惑:对预设的学生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达成
9、学习目标感到把握不准。高一生物说课稿3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说课稿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号的*,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从生物圈到细胞,本课是人教版中学生物必修1第1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的支配是这样的:用录像图片展示20xx年SARS在我国的传播及危害的过程,创设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产生了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探讨教材供应的资料,分别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来论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达到从详细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的目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老师引导学生视察教材供应的图片,进行详细分析,老师适当的做一些拓展和补充,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
10、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1.学问性目标:(1)举例说诞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举例说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实力性目标:(1)尝试将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3.情感性目标:(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爱好。(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3)体验合作学习的欢乐。本着中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为: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老师的教
11、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驾驭学问,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培育学生的学习实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老师还应当让学生通过阅读、思索、视察、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绽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相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高一生物说课稿4一、课程标准: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其次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
12、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二、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亲密关系,并主动参加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本章通过试验和探究活动培育学生获得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13、3、能相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实力是有限的。(二)实力目标:1、培育学生分析问题2、归纳总结的实力。(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相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实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簇新清洁。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2、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实力。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教学支配:1课时课前打算:挂图教学过程: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学生思索、探讨后发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
14、进行呼吸的?对学生回答不表态,接着设疑:是不是这样呢?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对学生的回答刚好评价。给与激励。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己回答。学生边看图边回答。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保证气体畅通?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4、北欧的冬天特别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赤道旁边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态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总结同学们的
15、阅读实力、思维实力、视察实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都很棒。课堂练习: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A口腔B咽C喉D食道2.气管能保持放开的缘由是 ( )A有“C”形的软骨支架B肌肉较松弛C气管比较硬D四周有肌肉牵拉3.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声带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鼻黏膜会厌软骨鼻毛嗅细胞ABCD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xx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xx_,引起猛烈咳嗽( )A软腭B会厌软骨C气管D食道5.平常所说得痰来自( )A鼻B咽C喉D气管支气管6.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A使人美丽B使鼻孔较大C使鼻腔较长D使鼻毛较大7.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
16、立刻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A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B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C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9.呼吸系统由xx_和xxxx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xx_的场所;前者由xx_、xxxx_、xxxx_、xxxx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的xx、xxxx、xxxx,削减对肺的刺激。高一生物说课稿5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号的,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本课是人教版中学生物必修1第5章其次节。接下来
17、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ATP是生命干脆能源,在全部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光合、呼吸作用作铺垫,具有承前继后之作用。2、教学目标学问方面:、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说出其结构特点;、能画出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能理解ATP的形成途径;、知道ATP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利用ATP是新陈代谢的干脆能源说明实际问题,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实力方面: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实力。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试验设计,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情感、看法、
18、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难点是: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对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的理解。二、说学法因为本节学问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基本能看懂书本对于这一节学问的介绍,所以可引导学生通过试验的设计的说明、资料的阅读、问题的探讨和思索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三、
19、说教法以学问结构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关键,加强理解和应用。尽量联系糖类、脂肪、叶绿体、线粒体、主动运输等与能量相关的和初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学问绽开教学。并且通过建立试验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关键的内容,通过设疑、析疑、解疑和多媒体协助来强化思维训练和实力培育。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情境:利用荧火虫的尾器发光的试验:先得到尾器、然后放置会发觉尾器的发光状况会渐渐消逝、设置比照试验,A组加入适量的ATP粉剂(展示课前买来的ATP、并让学生传看),B组加入等量蒸馏水。结果会发觉A组的尾器的发光量加强,而B组接着减弱。让学生探讨这一情境,设问:燃烧一
20、匙葡萄糖,能视察到什么现象?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然后围绕标题绽开教学,教学时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如用百元大钞与一元小票购买小件物品,假如我们总是拿大额面值的钞票进午行交易会很麻烦,相反假如我们把百元钞票换成100张一元小票,在进行交易时就会很便利,有这样的例子来比方细胞中的能量在细胞中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这样使学生更简单理解标题,并能激发学习爱好。2、ATP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键:通过再次呈现ATP药物及说明、介绍ATP为动力的纳米发动机等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感爱好的新科技内容,寓教于乐,形成
21、ATP的感性相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呈现ATP结构动画及其“近亲”腺苷的图片、引导视察和比较,调动主动性并利于形成ATP的形象相识。要让学生清晰ATP三个磷酸键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何谓“高能磷酸键”。师生共同归纳ATP的名称、简式、物质性质、功能作用,形成ATP的理性相识。3、ATP、ADP相互转化接着以上面的比方进一步绽开,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能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并通过动画形式介绍、图文转化提问、学生前台板书等过程教学,加强理解记忆、培育理解实力和表达实力。其中,重点从酶、能量走向等方面对相互的两个过程进行比较:ATP水解时,
22、远离腺苷的磷酸键断裂放能。合成时是可逆的,但要留意与化学中可逆反应学问的干扰,并以此引出下一个问题ATP的形成途径。4、ATP的形成途径通过学生自学、图文表述提问、师生共同归纳、展示动画等程序教学。留意与后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学问的连接作铺垫。并与ATP的结构、功能、转化的学问浑然一体,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学问奠定基础。5、ATP的利用是主要讲清晰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关系;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再依据教材51页的图解,探讨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学问点进行补充和完善。6、总结巩固。从生物进行生命活动耗能的学问和ATP的基础学问方面进行总结,构成
23、完善的学问体系,并最终理解ATP在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最终增加补充练习以巩固。五、板书设计我信任学生在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科学探究试验的一般过程,而且培育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对学问的迁移实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高一生物说课稿6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中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学问、实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
24、) 说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2) 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实力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2)通过模拟科学发觉的过程,渗透科学探讨方法,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的实力;(3)进一步培育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实力。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爱好,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培育学生沟通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生物就在身边,培育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当用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
25、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原理和过程;(2) 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原理和过程。四、说教法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子,老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奇性,同时我还实行: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得学问,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思维实力、活动组织实力。2、集体探讨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探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
26、题,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驾驭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殊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我主要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加整个课堂及课下活动,既发挥了集团军的作用,学生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沟通。我还让学生通过视察、探讨、分析、探究去发觉学问,渐渐培育他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实力。高一生物说课稿7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物号的,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增殖,本课是人教版中学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的支配是这样的:首先通过“问题探讨”和图片展示,推想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接
27、着提出问题: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本节学问与前面所学学问如“呼吸作用或者是光和作用”,都离不开细胞的参加,但是这些过程不是单个细胞能完成的,这就和本节课细胞的增殖亲密相关,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分化和苍老”等奠定基础。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学问性目标:驾驭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理解并驾驭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2、实力性目标:通过模拟探究试验,使学生理解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缘由;通过显微镜视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学会利用仪器进行科学试验;3、情感性目标:认同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周期性;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探讨过程
28、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讨的热忱和对生命科学的酷爱,培育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探讨看法。本着中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把细胞的有丝分裂确定为教学重点,把视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并绘图确定为教学难点: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驾驭学问,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培育学生的学习实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老师还应当让学生通过阅读、思索、视察、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绽开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指导学生运
29、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相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详细教学过程我打算按以下几个环节绽开:1、导入新课:首先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如大象和老鼠,细菌和鸵鸟蛋等,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学问进行探讨,看学生是否能够说出他们的区分,是否能说出他们共同的结构等等,从而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细胞的增殖及有丝分裂过程。2、开展新课:首先让学生通过试验来视察细胞,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让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试验材料,自主进行试验探究,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刚好发觉并引导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3、相互探讨:运用高倍显微镜
30、视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试归纳所视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缘由。向学生展示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让它们探讨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殖?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在做完试验的基础上,老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学生边看图解边阅读课文,驾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缘由。然后设问:什么事有丝分裂?它有什么特点?使使学生通过“探讨”并结合课文获得“有丝分裂”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并结合课文,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5、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楚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
31、忆,理清文章脉络。6、布置作业:教材115页中的练习3,4,5题,并阅读试验中的视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文。我信任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和驾驭教材内容的同时,培育了其视察和分析问题的实力以及对学问的迁移实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高一生物说课稿8一、课题:第2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二、教学目标: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2、教学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2)无机盐的作用。3、难点的处理:本节课的难点是要让学生明确结合水的概念和作用以及
32、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结合水,学生不太了解,可联系簇新鸡蛋清的液态胶状的存在形式,这就是富有生命的状态,这部分结合在蛋白质等大分子四周的水已经失去了流淌性和作为溶剂的作用,仅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同时让学生联想臭鸡蛋是不会有这样胶体状的鸡蛋清的,因此鸡蛋臭了意味着鸡蛋已经没有生命功能了,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结合水在细胞组成成分中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列举人体生活和健康中的各种实例来加深感性学问,比如利用课本中运动员饮料的资料让学生探讨,由此再引申到人体发生的一些与无机盐有关的疾病,通过对疾病的介绍和探讨学习无机盐在细胞和生物体构成,调整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
33、方面的功能。四、教学方法:本节内容较简洁,内容较少,学生自学,老师点拨的方法。五、课时:1节课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人在极限状况下,可以坚持20d以上不进食,但是缺水不能超过1d,地球表面约3/4的部分是水,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很多科学家都在为找寻火星上的水而努力工作,既有成效又有争议,这些事实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水在细胞和生物体中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由此引入新课学习,同时利用课本上问题探讨,将学生带到对水的内容的学习中。2、细胞中的水(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2)水在细胞中的含量及分布特点。(3)水的存在形式及作用。3、细胞中的无机盐(1)大多数无机盐的在
34、细胞中存在形式是什么?(2)为什么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很少,作用很重要?(3)引导学生,思索与探讨。(4)联系无机盐与生活。4、本节小结与作业。高一生物说课稿9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中学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其次部分。这 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学问、染色体学问、有丝分裂学问、生殖种类学问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相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2。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驾驭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2)实力目标:通过视察减数分裂过程中
35、染色体的行为改变,培育学生识图、绘图实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实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改变规律性的相识,培育对立统一和发展改变的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改变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改变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相识,较难抓住本质。4。教材处理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支配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
36、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其次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二、教法布鲁纳认为:“学问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是学问获得的主动参加者。”在课堂教学中,应相宜的诱导,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驾驭学问,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培育学生的学习实力,提高教学效率。1。课前预习:导读导读,旨在培育学生的“读、思、问”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学问的重要来源,闻名教化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擅长阅读,他就不擅长思索”。老师依据教学大纲
37、的认知目标,从学生实际动身,细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究性和趣味性的思索题,引起学生的留意,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为上课打好基础,同时也是老师创建机会让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也培育了学生的分析实力和综合实力。(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学问,细心设计导语,擅长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显明创意能扣人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昂扬的热忱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心理处于主动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得学问,培育实力。(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法,
38、恰到好处的运用导法和导议。导法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视察、总结、思维创建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议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性、思索性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或由各组举荐学生代表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踊跃进行修改、补充,最终由老师归纳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溢生命力。老师通过启发、视察、比较、争论,使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相识,由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达到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结论。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发言,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学到学问,使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学问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习实力
39、。(四)形成性测试:导练通过“导练”,刚好驾驭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不行缺少环节。老师细心拟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采纳抢答、探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动笔练习,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应用的目的,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依据检测,反馈信息,刚好矫正补偿,顺当达到教学目标。三、学法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知道下通过阅读,思索,视察,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绽开学习活动,为了不使老师的指导活动落空,在教学中,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
40、学习过程和相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四、详细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首先创设情境,引发新问题,(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细胞有丝分裂吗?“以人为例,人的染色体若会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这样推算,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就会有46230条染色体,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的染色体仍是46条,为什么?”通过这一冲突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此状况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留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示学生留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视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晰看出,受精卵中的
41、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像,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终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支配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解并描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解并描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既然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探讨,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留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详细发生过程,进入其次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其次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其次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首先以指导读书法
42、,让学生带着几个思索题进行读书学习。思索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解并描述便利,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别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纷繁芜杂,分散了留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讲解并描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开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
43、,为避开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耀处理以加深印象最终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了“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别状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探讨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别状况?探讨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别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肯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别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像,学生简单驾驭,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
44、“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半。至于减数其次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晰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白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驾驭染色体行为改变,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最终,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探讨,老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育了归纳总结的实力。最终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
45、了上节课内容,又使为加强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和应用,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改变规律性的驾驭状况,其次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驾驭状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刚好反馈教学效果。高一生物说课稿10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中学生物其次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学问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特别紧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的试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2、实力目标通过渗透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培育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实力。3、德育目标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增加学生关切生产,关切水资源的利用等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