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doc
《专题06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发展) 2017 年高考 01.( 2017 年北京卷 文综 历史 12) 2016 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 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A 【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文物挖掘的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做这类题目需要掌握相 关知识的细节性知识点,同时把握关键词,注意不要夸大对信息的解读即可。 02.( 2017
2、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5)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 C 【解析】 A 项出现在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汉代经济尚未发 展到这种程度,同时题材料也没有涉及到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汉代是重农抑商比较严重的朝代,所以 B 项错误。 D 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未涉及该内容,题干表明的是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到政治权利
3、问题。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所以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经济汉初经济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并识记调动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能力中档。学生只要准确记忆汉代 经济发展的一些相关内容即可答对,但答对的前提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本题整体看并不难,但要读懂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才能甄别出 D项是无关项,要准确记忆 A 项的现象出现在明朝时在可以。 03.(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6) 表 1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
4、 以下 24 17 3% 20 130 103 74 1% 131 300 10 7 2% 300 以上 2 1 4% 小计 139 100% 表 1 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 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 A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它以唐代后期的均田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本题是我认为最有智慧的一道题,本题学生这容易选择 BC 两项,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可能
5、会产生定势思维的错误,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二是学生忽视了 材料数据,不知道多少亩土地算是自耕农。 04.(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 C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区域经济和重心的转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名师点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
6、北经济差距缩小,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逐渐被北方人接受。 05.( 2017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
7、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答案】 D 【解析】材料信息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 D 正确; “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 A 错误; 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 B 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 C 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的发展 明清农业 【名师点睛】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 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
8、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 2016 年高考 01.( 2016 年海南单科卷历史 6)北魏时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 “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 “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 说明
9、古代精耕细作追去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 B 项错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 ,故 C 项错我;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02.( 2016 年海南单科卷历史 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安史之乱时以及两宋之际
10、,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 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本题答案为 D 项。 A 项、 B 项和 C 项不是其原因,故排除。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名师点睛】本题以江南农业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 具。南方统治者为发
11、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等。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几年全国卷和海南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在备考是要关注。 03.( 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 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翻车,使用的人力,不是农具自动化,故 A 项错误;翻车属于灌溉工具,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6 古代 中国 经济结构 三年 高考 2015 2017 历史试题 分项精析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