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济宁一模)下表为汉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出的共同的治国策略是()时期政治家主张汉文帝时期贾谊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所指,莫不制人汉景帝时期晁错昔高帝初定天下大封同姓分天下半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于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A.无为而治 B强干弱枝C郡国并
2、重 D重视儒术B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不削,反迟,祸大”“实分其国”得出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即强干弱枝,故B项正确;郡国并重是汉初实行的政策,与题意相反,故C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政治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未牵涉儒术的问题,故D项错误。2(2018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三市二模)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
3、化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B根据材料,以封国命名时表述为“数量骤减”“加上郡名成为主流”,说明宗法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并没有完全退出政治架构,故A项错误;据材料由“封国国名为主”到“数量骤减”、由“绝少以郡命名”到“加上郡名成为主流”可知封国减少和郡县增多的史实,意味着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故B项正确;材料“国名为主,县名次之”到“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说明由封国到郡的变化而不是县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和“数量骤减”均表明封国的减少,故D项错误。3(2018江西九江二模)后汉书百官志县、邑、道、侯国条,本注曰:“
4、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刘昭注引胡广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郡国完成对属县考核后,汇总各县集簿内容,编造计簿,由上计吏送达中央接受考核。据此可知()A官僚政治日益显现 B君主专制日益强化C郡国并行利于考核 D官府考核豪夺民财A由材料中的信息“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完成对属县考核后,汇总各县集簿内容,编造计簿,由上计吏送达中央接受考核”可知,地方官员定期要接受考核,所以官僚政治明显,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郡国并行下王国权力比较大,实际上不利于官员的考核,故C项错误;官府考核的是地方官员,并没有突出豪夺民财,故D项错误。4(
5、2019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C根据材料“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得出丞相因御史失职负责监督监察御史,这是汉朝某个历史阶段丞相的职权,并不是固定职权,故A项错
6、误;材料逐一列举了秦汉监察制度的变迁,并未涉及监察官的具体职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秦朝还是汉朝,政府先后设置御史、刺史监察,说明秦汉不断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监察官掌握监察权,地方官掌握行政权,互不统属,并无高下之分,故D项错误。5(2018广东佛山一模)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其子曾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以备老爹死后发丧用,被人告发。周亚夫因此而下狱,闭食自尽。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周亚夫的儿子愚昧迷信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西汉严禁民间私藏武器 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D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葬器并不能说明其愚昧迷信,故A项错误;监察制度不断完善要呈现出一个发展的过
7、程,材料中仅说明周亚夫被人告发,不能说明监察制度不断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的是葬器,非武器,故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推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葬器是非法的,然后周亚夫作为功臣依然被人告发,说明中央对地方及官僚的控制不断强化,故D项正确。6(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这说明宋代()A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 B理学对伦理的强化C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 D政治开放性的加强D“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没有体现家族的宗族性,故A项错误;“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没有说明理学的影响,
8、故B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相权大小,故C项错误;“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说明更多的阶层参与到国家核心机构中,故D项正确。7(2019福建福州质量检查)唐代财赋之事,开元之前,事归尚书省;开元之后,权移他官。有转运使、租庸使、盐铁使、度支盐铁转运使、常平铸钱盐铁使、租庸青苗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这一变化表明了()A中央官制逐步完善 B赋役负担日益加重C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D丞相权力逐渐削弱D这一变化只能反映出尚书省的财权被剥夺,不能体现出中央官制的完善,不能体现出赋役负担日益加重,也不能体现出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故A
9、、B、C三项错误;这一变化反映出尚书省的财权被剥夺,丞相权力逐渐削弱,故D项正确。8(2019重庆模拟调研卷四)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至宋代,政府取消谱官,家谱皆由私家编修。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世袭政治的瓦解 B理学思想的传播C选官制度的变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C战国至秦汉时期,世袭政治即已瓦解,故A项错误;理学强调伦理道德,重建伦理纲常,这与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无关,故B项错误;隋唐以前,选官制度推行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因而官府定有谱局以考门第,隋唐至宋推行按才学选官的科举制,不再按门第选官,因而没必要再设谱官,故C项正确;材料中由官修变为私修,体现家谱重要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集训 君主专制 政体 演进 强化 专制 时代 晚期 政治 形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