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docx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历史原因【内容提要】唐代边塞诗,十分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有着极其深入的历史原因。概言之,其因有三:首先,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第三,唐诗的整体繁荣和边塞诗的长期发展是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内在逻辑起点。【关键词】盛唐边塞诗物质基础社会心理逻辑发展以军旅、征战等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肇始于(诗经)。至开疆拓土的汉代,战争频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塞诗无论在质上或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降及唐代,边塞生活成为诗歌创作的普遍题材。十分是自玄宗开元元年(713)至代宗大历五年(770
2、)这一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是以其充沛的感情,刚健的笔触,描写了寥廓壮丽的边塞风光,豪迈慷慨的军戍生活以及幽怨悲凉的征夫之恨、思妇之悲,题材多样,意境雄浑,为历代边塞诗之冠。诚如南宋严羽所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1为什么边塞诗不兴盛于汉代,不成就于元代、清代,而在唐代结出硕果呢?笔者以为,这既有唐代社会经济政治进步的原因,又有诗歌内在发展的必然。概言之,唐代边塞诗,十分是盛唐边塞诗的繁荣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发展成熟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一、烽燧不惊,华戎同轨: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唐承隋起,重建大一
3、统封建王朝,并且在开元、天宝时期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唐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国内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对外空前开放,思想高度活跃,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流动、变易的趋势,给人以蓬勃而富有生机的感受。这样的时代气氛,必然有助于打开人的眼界,充实人的生活体验,激荡起感情和想象活动的波涛,进而为艺术文化的创造开拓丰富的源泉。盛唐边塞诗正是在唐帝国所创始的空前强盛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一肥沃土壤里迅速成长繁荣的。处在中国封建社会昌盛时期的唐代经济是特别繁荣的。由于唐初均田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由于隋末农民起义对豪强地主势力的打击,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人身依附,唐代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解放
4、。至贞观年间,唐朝的经济不仅得到全面恢复,还有了很大发展,其时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备。又颇致丰稔,米斗三四钱2。到玄宗时代,唐朝的经济更是到达了最高峰,已是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3。元结也讲:开元天宝之中,耕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量。4唐帝国更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言路开通,思想活跃,政治文化气氛较为宽松自由。像元稹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采诗官)等,固然批评了皇帝,也并没有犯忌讳。正由于这样,所以朝野上下,有一股比拟自由的空气,诗人能够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立风前,能够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5。
5、宋洪迈对唐代君王的气度颇为感慨,以为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对触及宫廷禁忌之事的诗歌作者,而上之人亦不为罪6。唐代的变革带来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兴盛局面,构成了屹立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欣羡赞美的盛唐气象:于斯时也,烽燧不惊,华戎同轨象郡、炎州之玩,鸡林、鳀海之珍,莫不结辙于象胥,骈罗于典属。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7唐代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的雄豪风貌,正是以强大帝国蒸蒸日上的国势及其所展示的盛唐气象为其现实依凭的。二、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
6、的社会心理唐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进取的时代,万马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麒麟8;唐代又是一个人们普遍渴求建功立业的时代,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9。士大夫们多具有为国出力、青史留名的抱负,希望有所作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10,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11。对于他们来讲,世界是广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13。由士风而及民风,这一昂扬向上的精神成为盛唐的时代气象和普遍的社会风气,这就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积极的社会心理。首先,盛唐之时,天下雌韩而雄魏,壮武而柔文14,整个社会弥漫着英雄主义的气氛,与前代相比,唐人有更多的任侠尚武之气,十分是边塞诗人,更是
7、任侠使气,狂放不羁。如王勃常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15;陈子昂虽体弱多疾,却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人乡学,慨然立志,其立言措意,在王霸大概罢了,感谢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其苟容。其所作(饯陈少府参军序)一文,更是直抒心臆,其言道:少府叔风彩龙章,才高位下。班超远慕,每言关塞之勋;梁竦长怀,耻为州县之职。16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候,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17;高适喜言王霸大概,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18。王维的(送高判官参军赴河西序)称:高子读书五车,运筹百胜。慷慨谋议,折天口之是非;指画
8、山川,知地形之要害。公卿籍甚,遍交欢于五侯;孙吴暗合,将建功于万里。19其次,唐人又有参军入幕和遨游边塞的风气,进而使得文人士大夫能够亲历边塞,接触边塞生活。唐代制度规定,边帅能够自辟幕僚。(通典)卷三二载,唐采访、节度等使之僚佐,皆使自辟召,然后上闻,其未奏报者称摄。这种制度使得那些在科举考场上失利、人仕无门的文士,有可能通过人幕而释褐。如(全唐文)卷五00权德舆(王崇术神道碑)所盲:开元中,举孝廉,仍岁为有司所诎,因罢卷慨息,慕班超、傅介子之为人,遂从河西节度史杜尚书暹,抚剑相合。而唐代科举考试中,又把军谋宏远,堪任将率20一科与选拔政治人才制度并列,这极大地刺激士人关心边事军情。王谠(唐
9、语林)评论道: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迁腾倏忽,坐致郎省。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对此文人人幕情形描绘道:盖唐制,新及第人,例就辟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因缘幕府,蹑级进身,要视其主之好文何如,然后同调萃,唱和广。唐代文人人幕往往可迅速升迁,故吸引了大批读书士子,而军幕中如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参谋等,常由士子担任,这对士人踊跃赴幕,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如杨炯高呼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1;王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22;始入幕府后终为节度史的高适也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由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23岑参更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盛唐 边塞诗 繁荣 历史 原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