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战》教案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中的地道战》教案优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冀中的地道战教案冀中的地道战教案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2、学习理清课文条理。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练习用假如就不但还造句。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2、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要求。二、导入 新课文,提示课题。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的?三、课堂预习。1、默读课文。2、各自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3、思索预习题。4、提出不理解的内容。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2、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3
2、、全文可分几段?(13)(47)(8)五、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2、探讨沟通。(1)为什么称扫荡?(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3、总结第一段段意。(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缘由及作用)六、作业 :1、朗读课文。2、思索文后1、2。其次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地道战的历史地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二、学习其次段。1、指名读其次段。2、读后探讨。(1)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是在第几自然段讲的?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状况?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想方
3、设法是什么意思?冀中人民是怎样应付敌人的进攻的?(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系?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3、总结段意。(这段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三、学习第三段。1、指句读第三段。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其次句讲了什么?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四、自由朗读全文。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六、作业 :1、熟读课文。2、依据课文其次段的内容,画一张地道示意图。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2、了解记叙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沟通地道示意图?!二、概括中心。1、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4、的?2、举例说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坚韧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才智。)三、了解记叙方法。1、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将中心表达出来的?2、探讨。3、小结:学习课文有条理地记叙。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识记字形。厕虚半包围。2、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3、指名读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4、用假如就不但还造句。(指导结合句式了解词语用法。)五、作业 :预习赤壁之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2教学目标1相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
5、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并从中体会人民的才智和力气是无穷无尽的,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化。4理清课文叙述依次,学习按肯定依次写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依次。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描写古代斗争的赤壁之战。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现代人民斗争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冀中”指什么?(河北地区中部,冀,河北简称。)你对“地道战”有哪些了解?(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或书中谈谈自己对地道战的了解。)二、老师简介背景学问。三、提出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2思索问题:(1)作者是按怎样的依
6、次介绍冀中地道的?(2)课文是怎样详细介绍冀中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3)从课文中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中,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谈谈你对“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感受。3同桌或小组沟通探讨。课文先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缘由及作用;接着讲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式样多,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及通气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讯联系等。学生沟通时,可引导他们画出相关语句,仔细读读,体会体会。4结合课文内容,画一画地道的示意图。(丑)个人画。(2)选择画得好的在班上展示。5引导体会“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意思。6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冀中的地道战教案3一、素养
7、教化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小学五年级冀中的地道战教案。2学习作者是根据怎样的依次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详细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实力训练点接着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自学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才智。二、学法引导(一)老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料完成本课教学。(二)学生学法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内容。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
8、点,学习按肯定依次写的方法。(二)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三)疑点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斗争史上的“奇迹”?(四)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老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五、教学步骤(一)沟通已知,揭示课题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情愿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十八课冀中的地道战。板书:18 冀中的地道战板书后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
9、文,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1)自己独立完成。(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沟通,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冀中的地道战教案。(3)小组探讨沟通。(4)全班沟通。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斗争。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毅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斗争。(l)此句通过让学生回忆电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理解“堡垒”。(2)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沟通理解“敌后游击斗争”。从而使学生明白,这句话将地道形象地喻为“堡垒”,突出强调了地道在对敌斗争中所显示的威力。(三)精读课文,深化探究1学生默读思索:课
10、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学生默读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加以批注,以便全班同学沟通探讨。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道战产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的地位在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2说地道战是抗日斗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化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自学、探讨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藏: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相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
11、作用极大:爱护群众。(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状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小组探讨沟通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藏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藏平安,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应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小组探讨沟通后归纳:从应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叫卖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白地道的“奇”。)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方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
12、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2)作者把结构非常困难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依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3放电影地道战片断(光盘,介绍地道的结构及人们怎样通讯联络一段)。(四)总结、扩展1课文按怎样的依次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状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终讲地道战在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五)布
13、置作业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冀中的地道战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记叙文如何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2、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的才智和力气,树立民族自信念。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围绕“地道战是个奇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942-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依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修筑封锁墙,封锁沟,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依据地实行封锁政策。抗日斗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但冀中人民没有屈服。二、学习第一段:1.朗读第一段,说段意(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2.板书:地道战的产生是为了粉碎“扫
14、荡”。3.这一段中哪个词最能概括地道战的状况?理解“奇迹”(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4.课文从哪儿看出地道战是个奇迹?规模作用(1)爱护人民(2)坚持生产(3)打击敌人三、过渡:这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下文详细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说明地道战是个奇迹。1.指名读其次步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地道的式样,并试着把它画出来。2.投影显示,比照课文内容,看画的对不对。3.说说这种构造的地道有哪些好处。a.不同用处的地道在固定的地点,便于辨别。b.地道既隐藏又不阻碍种庄稼。c.大洞既牢靠,又能容纳许多人。d.小洞用处多,为人们生活供应便利。e.气孔设置,隐藏又透气,透光。.总结: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
15、正常生活,坚持生产,足以体现劳动人民的才智。4.再读第3节。四、地道不仅能爱护人民群众,同时还奇妙地设置了一些御敌结构。1.自读课文第5节,找一找地道中设置了哪些御敌结构。(陷坑警戒洞迷惑洞孑口)2.设想:一群日本鬼子进了村,他们发觉了一个地道口,请大家读一读第5节,想一想这群鬼子的下场会是怎样的。3.可用“一.就.”来说话,体现地道结构的奇妙。“就算.也.”总结:这样的结构,使地道能攻能守,具有了敏捷机动地打击敌人的特点。五、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呀,毒气攻呀,大家又是用什么妙法来防备的呢?引读:敌人用火攻敌人放毒气敌人用火攻六.那么人们呆在地道里是否就一窍不通了呢?
16、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请两位同学介绍无线电和有线电。总结:文章从奇迹起先,到奇迹结束,呈现了地道的一系列奇妙设计,从而说明白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反映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冀中的地道战教案5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冀中地道的构造特点。学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地道战的发生及作用。2、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进程:一、理解单元要求。二、导入新课文,提示课题。“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样了解“地道战”的?三、课堂预习。1、默读课文。2、各自小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3、思索预习题。4、提出不了解的内容。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按自然段朗诵课文。2、每个自然段
17、讲了什么?3、全文可分几段?(13)(47)(8)五、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2、探讨沟通。(1)为什么称“扫荡”?(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3、总结第一段段意。(讲了地道发生的时间、缘由及作用)六、作业:1、朗诵课文。2、思索文后1、2。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地道的构造特点和地道战的历史位置。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2、有感情朗诵课文。二、学习其次段。1、指名读其次段。2、读后探讨。(1)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是在第几自然段讲的?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状况?“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当关,万夫莫
18、开”?(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冀中人民是怎样凑合敌人的进攻的?(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3、总结段意。(这段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三、学习第三段。1、指句读第三段。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其次句讲了什么?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四、自由朗诵全文。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六、作业:1、熟读课文。2、依据课文其次段的内容,画一张地道示意图。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2、理解记叙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进程:一、温习引入。沟通地道示意图?!二、概括中心。1、冀
19、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2、举例说“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发生、作用,以及地道的构造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坚韧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才智。)三、理解记叙方法。1、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将中心表达出来的?2、探讨。3、小结:学习课文有条理地记叙。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识记字形。“厕”“虚”半解围。2、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3、指名读本课呈现的生字新词。4、用“假如就”“不但还”造句。(指导结合句式理解词语用法。)五、作业:预习赤壁之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6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
20、在抗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斗志、无穷的才智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2、理清课文的条理。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练习用“假如就”“不但还”造句。教学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难点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斗志,无穷的才智。课前打算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课时支配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1、同学们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2、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3、从课题来看,哪一个词是中心词?(地道战)“冀中”是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二、初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了
21、解课文大意。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3、理清课文层次,考虑分段。三、逐题检查、探讨。1、指名读课文,并说出课文大意。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强调“厕”是平舌音,“辣”左边最终一笔是撇,右边要封口。比较:妨纺惑感3、探讨分段。第一段(13)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其次段(47)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第三段(8)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斗争史上的地位。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2、探讨沟通。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创建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板书:不计其数(形式多数量多)敌来敌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3、
22、结合课文内容说明“扫荡”“封锁”。4、总结第一段段意。五、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思索课后练习一、二题。其次课时一、学习课文其次段。1、指名读课文其次段。2、读讲探讨: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索: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有四层意思。第一层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其次层讲地道有位置和高度;第三层讲地道里有很多大洞,生活设备齐全。第四层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状况?(开在隐藏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的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
23、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是:一个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孑口之险窄。)“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样应付敌人的进攻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通讯联系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们一一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为了打击敌人,什么方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才智是无
24、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对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很多方法进行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人斗争的才智和才能。)3、总结段意。(这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具体介绍。)4、齐读课文其次段。二、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2、依据课文其次段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示意图。3、填空:(书后第2题)第三课时一、指名读课文其次段,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其次句讲了什么
25、?(冀中人民坚持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是惊人的奇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斗争史上惊人的奇迹。)三、自由朗读全文。四、结合课文,学习句式,练习口头造句。假如就不但还五、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1、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2、“为了打击敌人,什么方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才智是无穷无尽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斗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才智。)六、了解记叙方法。1、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才智。那么,课文的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2、探讨:(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围绕中心,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状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样式和特点,构造有得于隐藏自己,打击敌人;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放毒气,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终讲地道战在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3、老师总结。课文有条理地记叙了内容,一步步深化地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