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中考改革物理模拟示范卷(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中考改革物理模拟示范卷(五).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安徽中考改革物理模拟示范卷(五)注意事项:1.本张试卷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物理和化学一共110分,其中物理满分70分,化学40分;2.物理、化学考试时间共120分钟;3.本张试卷中g取10N/kg。一、填空题(每空2分,每图2分)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2.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蒸汽熨斗接入电路熨烫衣物时,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衣物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_的方式来实现的。3.小明用力将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持续飞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同时,他的脚感觉疼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_的。4.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核能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我国已建成十
2、余座核电站,它们是利用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R1和R2阻值相等,若断开S2,闭合S1、S3,两电阻的连接方式为并联;若断开S1、S3,闭合S2,此时电压表示数为_V。6.如图甲所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一装满水的小试管(管壁厚度不计)倒扣在水中。对小试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其缓慢上升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在此过程中,小试管中一直充满水,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试管口中心的压强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被
3、点燃。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方式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某效率为25%的汽油机在一次工作中消耗了4kg汽油,该汽油机对外做的机械功为_J(汽油热值为4.6107J/kg)8.如图所示,一氢气球用细绳系在玩具车上,静置于广场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向右吹来,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作用下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玩具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不可能被风吹离地面;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匀速前进,此时细绳_(选填“向左倾斜”、“向右倾斜”或“保持竖直”)。9.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关系的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左侧容器和右侧容器中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之比为_。10.图甲
4、是灯L和电阻R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将他们按图乙所示接入电路中。只闭合幵关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8W;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A。若将R与标有“50 0.5A”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到该电源(电源电压恒定)上,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_W。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 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12.下列实例中,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A.
5、 汽车轮胎表面有槽纹B. 轴承内部装有滚珠C. 在齿轮间加入润滑油D. 皮带传动需将皮带张紧13.关于电动自行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废旧电瓶会污染环境,不可随意处置B. 电流具有热效应,长时间充电有火灾隐患C. 车上装有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D. 要使车加速前进,可增大通过电动机的电流14.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B. 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C. 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
6、到清晰等大的像D. 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15.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 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C. 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 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16.额定电压均为6V的甲、乙两灯,I-U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灯的电阻均随电压增大而减小B. 甲、乙两灯的额定功率之比为4
7、:1C. 甲、乙两灯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时,电阻之比为3:2D. 甲、乙两灯串联接在电压为8V的电源两端时,实际功率之比为1:317.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皮球经过同一高度的A、B两点时动能相等B. 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点时速度为零C. 皮球在D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时的机械能D. 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会在地面M、N两点留下两个大小相等的黑色圆斑三、实验题(第18题4分,第19题6分。第20题6分,共16分)18.“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
8、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19.用不同
9、的方法测量小石块和小瓷杯的密度。(1)测小石块的密度天平放置于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用此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g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绑好小石块,缓慢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kg/m3;(2)测小瓷杯的密度如图丙所示,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最后捞起小瓷杯并将杯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水未损失),液面刻度为V3,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杯=_(用V1、V2、V3和水表示)。实验完毕后发现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则所测结果不变。20
10、.小明要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约十几欧)现有器材:电源(6V)、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1)他设计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该电路连接完整;(2)电路连好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最左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Rx两端的电压为1.2 V。(3)当小明准备读取电流表示数时,发现两电表示数突然都变为0他用一条导线检查电路故障,当将该导线两端分别接到a、d接线柱上,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仍为0;当将该导线两端分别接到c、f接线柱上,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仍为0;则由此可以判断故障是:_;(4)排
11、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却不慎将电流表损坏。小明发现桌上有一根标有长度刻度、总长为20.0cm、总阻值为10的均匀电阻丝,还有一根带有鳄鱼夹的导线(如图丙所示)。查阅资料了解到,均匀电阻丝阻值与长度成正比,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AB为电阻丝,C为鳄鱼夹),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电压表量程应选用0-3 V;按照图丁所示电路连接好器材,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123AC长度(cm)4.014.020.0电压表示数(V)0.82.02.4求出第1次实验时电路中的电流I1=0.4A;利用表中所有数据求出待测电阻Rx=_Q。四、计算题(第21题6分,第22题6分,第23题8分,
12、共20分)21.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在竖直向上大小为250N的拉力F作用下,重为400N的货物在20s的时间内匀速上升5m求:(1)有用功W有;(2)拉力F的功率P;(3)此过程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22.某款电热水壶的相关信息如表所示现在该水壶内装入质量为1kg、初温为20的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接通电源使其正常工作,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水烧开(不计热量损失),求:额定功率1000W自重5N与桌面接触面积200cm2(1)装入水后水壶对桌面的压强p;(2)水吸收的热量Q;(3)将水烧开所需时间t。(c水=4.2103J/(kg),g=10N/kg)2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阻R1
13、、R2的阻值分别为12和6闭合开关S,则:(1)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2)求电阻R2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3)断开S,将电阻R2拆下,再将最大阻值为30的滑动变阻器R3接入剩余电路中,重新闭合S,移动滑片,记录电流表示数如下表所示。表中有1个数据记录错误,该数据是_;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R1与R3的连接方式并简述理由。序号123电流(A)0.120.250.402020年安徽中考改革物理模拟示范卷(五)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每图2分)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答案】2.25【解析】解: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14、为1mm;木块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3.00cm=2.25cm。故答案为:2.25。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蒸汽熨斗接入电路熨烫衣物时,水蒸气液化会放出热量,衣物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_的方式来实现的。【答案】 热传递【解析】解:(1)我国家庭电路
15、电压为220V;(2)熨烫衣物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放出热量;此时衣物从熨斗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衣物的内能。故答案为:热传递。(1)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2)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时放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本题考查了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液化放热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属于基础题目。3.小明用力将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持续飞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同时,他的脚感觉疼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_的。【答案】 相互【解析】解:踢出去的足球,离开脚后,由于惯性,足球仍在空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能够继续飞行一段距离;用力踢足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作用
16、,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球也对脚施加反作用力,因此脚感到疼;故答案为:相互。(1)物体能够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以及惯性的知识,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4.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核能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我国已建成十余座核电站,它们是利用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答案】 核裂变【解析】解:(1)短期内可以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在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17、都是不可再生能源;(2)核能的利用包括:核裂变与核聚变。目前科技手段来说核聚变反应的速度还是不可控的;核裂变应用于:核电站、原子弹;太阳表面发生着核聚变,人类对核聚变的利用有:氢弹。故答案是:核裂变。(1)短期内可以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在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2)核能的利用包括:核裂变与核聚变。目前科技手段来说核聚变反应的速度还是不可控的;核裂变应用于:核电站、原子弹;太阳表面发生着核聚变,人类对核聚变的利用有:氢弹。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及核能的应用。要特别记住核裂变与核聚变的不同应用。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R1和R2阻值相等,若断开S
18、2,闭合S1、S3,两电阻的连接方式为并联;若断开S1、S3,闭合S2,此时电压表示数为_V。【答案】 1.5【解析】解:(1)若断开S2,闭合S1、S3,R1和R2并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即为并联;(2)若断开S1、S3,闭合S2,R1和R2依次连接即为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由于R1和R2阻值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示数U1=U=3V=1.5V。故答案为:1.5。(1)若断开S2,闭合S1、S3,R1和R2并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即为并联;(2)若断开S1、S3,闭合S2,R1和R2依次连接即为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即可判断电压表示数。本题考
19、查串并联的辨别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压表的使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开关在不同状态下电路的连接方式。6.如图甲所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一装满水的小试管(管壁厚度不计)倒扣在水中。对小试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其缓慢上升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在此过程中,小试管中一直充满水,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试管口中心的压强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变小【解析】解:因为大气压能支持10米多高的水柱,因此在对小试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其缓慢上升过程中,小试管中一直充满水,由甲到乙液面到试管口的深度减小,由p=gh可知,液体对试管口的压强变小,外面大气压不变,
20、试管口中心的压强是等于大气压加上液面到试管口的压强,则在此过程中,试管口中心的压强变小。故答案为:变小。(1)大气压能支持10米多高的水柱,据此分析;(2)试管口中心的压强是大气压加上液面到试管口的压强,由甲到乙液面到试管口的深度减小,由p=gh分析。此题涉及到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和液体压强的特点,难易程度适中。7.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被点燃。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方式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某效率为25%的汽油机在一次工作中消耗了4kg汽油,该汽油机对外做的机械功为_J(汽油热值为4.6107J/kg)【答案】 4.6107【解析】解:(1
21、)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迅速向下压,棉絮燃烧起来;说明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压缩过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故该过程中,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同;(2)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4kg4.6107J/kg=1.84108J;输出的机械能为:E=Q放=25%1.84108J=4.6107J。故答案为:4.6107。(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将增大,温度升高;内燃机有四个冲程,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知道汽油的质量和热值,利用燃料完全放热公式Q放=qm
22、求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总能量);知道汽油机的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有用机械能。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内能的改变、内燃机的冲程的能量转化、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以及效率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8.如图所示,一氢气球用细绳系在玩具车上,静置于广场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向右吹来,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作用下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玩具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不可能被风吹离地面;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匀速前进,此时细绳_(选填“向左倾斜”、“向右倾斜”或“保持竖直”)。【答案】 保持竖直【解析】解:(1)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向右吹来,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作用下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
23、体的运动状态;(2)风水平向右吹,玩具车在竖直方向上不受风的作用力,故玩具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不可能被风吹离地面;(3)因水平地面光滑,所以玩具车在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前进,若此时细绳是倾斜的,则细绳对玩具车有斜向上的拉力(受力不平衡),玩具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细绳应保持竖直。故答案为:保持竖直。(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风水平向右吹,玩具车在竖直方向上不受风的作用力;(3)匀速前进时玩具车受平衡力作用。本题考查里的作用效果,以及平衡状态难度不大。9.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关系的实验装置。通电
24、一段时间,左侧容器和右侧容器中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之比为_。答案:4:110.图甲是灯L和电阻R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将他们按图乙所示接入电路中。只闭合幵关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8W;再闭合开关S1,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A。若将R与标有“50 0.5A”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到该电源(电源电压恒定)上,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_W。答案:0.1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 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
25、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答案】C【解析】解:A、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B错误;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故C正确;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错误。故选:C。(1)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2)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3)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考查了分子
26、动理论、原子结构、宇宙结构等,所考查内容均为物理中的常见知识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2.下列实例中,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A. 汽车轮胎表面有槽纹B. 轴承内部装有滚珠C. 在齿轮间加入润滑油D. 皮带传动需将皮带张紧【答案】A【解析】解:A、汽车轮胎表面有槽纹,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符合题意;B、轴承内部装有滚珠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C、在齿轮间加入润滑油,这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的,故C不符合题意;D、皮带传动需将皮带张紧,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27、故选:A。增大摩擦的方法: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考虑,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摩擦力。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生活处处有物理,我们要认真观察、思考我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3.关于电动自行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废旧电瓶会污染环境,不可随意处置B. 电流具有热效应,长时间充电有火灾隐患C. 车上装有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D. 要使车加速前进,可增大通过电动机的电流【答案】C【解析】解:A、废旧电瓶中含有重金属等,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故A正确;B、电流通过导体,电能转化为内能,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所以长时间充电有火灾隐患,故B正
28、确;CD、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流越大,磁性越强,导体受力越大,电动车运动越快,故C错误,D正确。故选:C。(1)根据废旧电池污染土壤和水体考虑;(2)电流通过导体,电能转化为内能,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3)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导体受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以及磁场大小有关。本题考查了与电动车有关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14.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B. 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
29、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C. 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 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答案】B【解析】解: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A、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v=85cm-50cm=35cm,凸透镜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B、由A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
30、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u=50cm-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故C错误;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故选:B。(1)焦点指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而焦距即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2)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值得出物距,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实
31、验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熟记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15.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 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C. 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 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答案】B【解析】解:A、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
32、“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A错误;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故B正确;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晶体在熔化前后以及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故D错误。故选:B。(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2)从吸收热量相同比较。(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
33、热内能增大。(4)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观察晶体与非晶体图象要学会看关键点,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16.额定电压均为6V的甲、乙两灯,I-U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灯的电阻均随电压增大而减小B. 甲、乙两灯的额定功率之比为4:1C. 甲、乙两灯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时,电阻之比为3:2D. 甲、乙两灯串联接在电压为8V的电源两端时,实际功率之比为1:3【答案】D【解析】解:A由甲、乙曲线图可知,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A错误;B由于甲、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6V,由图象可知:I甲额=0.6A,I乙额=0.3A,则:=,故B错误;C、甲、乙两灯并联在2
34、V的电源两端时,由图象可知:I甲=0.3A,I乙=0.2A,根据I=可得电阻之比;=,故C错误;D把甲、乙两灯串联接在8V的电源上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且电源的电压等于两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3A,甲灯的实际电压为2V,乙灯的实际电压为6V时满足电源电压为8V,所以实际功率之比:P甲:P乙=U甲I:U乙I=2V:6V=1:3,故D正确。故选:D。(1)通过曲线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2)甲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通过甲、乙的电流,根据P=UI求额定功率之比;(3)甲、乙两灯并联在2V的电源两端时,根据图象读出通过甲、乙的电流
35、,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之比;(4)当把两灯串联在8V电源上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确定甲、乙两灯两端的实际电压,利用P=UI即可得出实际功率之比。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17.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皮球经过同一高度的A、B两点时动能相等B. 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点时速度为零C. 皮球在D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时的机械能D. 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会在地面M、N两点留下两个大小相等的黑色圆斑【答案】C【解析】解:A、由图可知,
36、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A点的机械能大于B点的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AB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所以A点的动能大于B点的动能;故A错误。B、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小球在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但是仍然能往右运动,说明小球还具有水平方向速度;故B错误。C、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C点在D点之前,故D点的机械能小于C点的机械能;故C正确。D、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黑色圆斑的大小能反应小球弹性形变程度,圆斑越大,
37、形变越大。M点与N点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都为零,又因为小球在M点机械能大于N点机械能,故小球在M点的弹性势能大于N点的弹性势能,故在M点的圆斑要大于在N点的圆斑。故D错误。故选:C。A、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AB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B、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水平方向的速度。C、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D、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黑色圆斑的大小能反应小球弹性形变程度,圆斑越大,形变越大。本题考查了机械
38、能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三、实验题(第18题4分,第19题6分。第20题6分,共16分)18.“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
39、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答案】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C【解析】解:(1)白色纸板ABCD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2)因为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
40、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故答案为:(1)垂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置于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2)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1、。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19.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小石块和小瓷杯的密度。(1)测小石块的密度天平放置于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用此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g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绑好小石块,缓慢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kg/m3;(2)测小瓷杯的密度如图丙所示,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最后捞起小瓷杯并将杯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水未损失)
42、,液面刻度为V3,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杯=_(用V1、V2、V3和水表示)。实验完毕后发现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则所测结果不变。【答案】 17.4 3.48103 【解析】解:(1)天平调平之前,应先放在水平面上,并将游码归零,然后根据指针偏转方向,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旋、右偏左旋。天平分度值是0.2g,右盘砝码质量是20g,游码左侧指在标尺上2g后面第2个小格上,所以小石块的质量为m=10g+5g+2.4g=17.4g;量筒中原有30mL水,放入石块后,量筒液面上升到35mL,因此石块体积V=35ml-30ml=5ml=5cm3;小石块的密度为=3.48g/cm3=3.48103kg/m3;(
43、2)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则陶瓷的体积V=V2-V1,瓷杯处于漂浮时,则G=F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所以,G=G排,则瓷杯质量m=m排=水(V3-V1);所以小瓷杯密度:瓷=。由小瓷杯密度表达式:瓷=可知,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对所测结果没有影响。故答案为:(1)17.4;3.48103;(2)。(1)天平使用时,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再根据指针指向进行调平;称量时,天平的分度值为0.2g,左盘物体质量等于右盘所有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根据排水法原理,小石块的体积为量筒中液面的两次读数之差;小
44、石块密度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2)小瓷杯的质量是借助漂浮的原理得出的,即根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利用排水法得出小瓷杯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瓷杯陶瓷的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即可计算陶瓷密度。根据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分析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对所测结果的影响。本实验考查漂浮的条件、阿基米德原理、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重点是如何通过等效替代的方法测出了小瓷杯的质量,主要用到了值得我们借鉴。20.小明要测量定值电阻Rx的阻值(约十几欧)现有器材:电源(6V)、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1)他设计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该电路连接完整;(2)电路连好后
45、,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最左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Rx两端的电压为1.2 V。(3)当小明准备读取电流表示数时,发现两电表示数突然都变为0他用一条导线检查电路故障,当将该导线两端分别接到a、d接线柱上,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仍为0;当将该导线两端分别接到c、f接线柱上,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仍为0;则由此可以判断故障是:_;(4)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却不慎将电流表损坏。小明发现桌上有一根标有长度刻度、总长为20.0cm、总阻值为10的均匀电阻丝,还有一根带有鳄鱼夹的导线(如图丙所示)。查阅资料了解到,均匀电阻丝阻值与长度成正比,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AB为电阻丝,C为鳄鱼夹),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电压表量程应选用0-3 V;按照图丁所示电路连接好器材,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123AC长度(cm)4.014.020.0电压表示数(V)0.82.02.4求出第1次实验时电路中的电流I1=0.4A;利用表中所有数据求出待测电阻Rx=_Q。【答案】 cd间断路 14【解析】解:(1)变阻器按一下一上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2)电路连好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