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生的理想、境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一、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我国先秦哲学家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其中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影响可以说是最大。如果我们把这三位大哲学家作为典型,并通过他们来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同类型哲学家的人生境界问题,可以对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生境界的问题有一总体的了解。(一) 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论语?为政篇中记载着孔子的一段话,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2、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和以后的儒家都认为,人们的生死和富贵不是能靠其自身的努力而追求到的,但人们的道德和学问的高低却因其自身努力的不同而有不同。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四十而不惑”,可以说是他成圣成贤的准备阶段,从“知天命”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说是他成圣人的深化过程。“知天命”可以解释为对“天”(宇宙人生的终极关切问题)有了一种认识和了解,这也许可以算是“求真”的范围,因为这一阶段孔子仍然把“天”看成认识的对象,还没有达到“同于天”的阶段,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与“天”合一的境界。此境界虽高,但还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六十而耳顺”:“六
3、十岁,一听别人的言语,便可分别真假,判明是非”,这种境界是一种超越的。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其心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这是一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它是在“知真”“得美”而后达到的一种圆满的“至善”的境界。孔子的“知天命”、“耳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是就人生境界的追求说的,这是孔子对自己追求“真”、“美”、“善”的总结。(二)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真、善、美,这就是所谓“同于道”的境界。老子把“道”视为真、善、美的统一。他在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可以说是老子对人生境界追求的叙述。他认为,人最高的理想是效法“道”
4、,而“道”是自然而然的。他所说的“道”最基本的涵义应是指超越性的最高的准则,道在道德经中有多种涵义:(1)“道”是超于感官经验的,“无色”(夷)、“无声”(希)、“无形”(微)都是用以说明“道”的超越性;(2)“道”虽是超越性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事物存在的根据;(3)“道”作为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是就其为超越性的最高准则说的。从以上三点可以说明,老子的哲学是要探求天地万物之本源、存在之根据,从而创造了以“道”为超越性的最高准则的哲学体系。老子的这种对宇宙本体的讨论,实属对终极“真理”探求的范围。 老子把“道”作为他的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人掌握了“道”也就是掌握了“真理”,而人生的目的正在于此。
5、因此,老子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他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老子认为人和道的关系不是把“道”作为一般认识的对象(因“道”无名无形),而是应“体道”,即与“道”合一,所以“同于道”只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一种超越世俗的“得道”的境界。这正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老子对“善”和“美”又如何看呢?由于老子的“道”的基本特性是“自然无为”,所以他也把“自然无为”作为“善”和“美”的标准。(三)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庄子哲学主要论证的是得道之人(如至人、神人、圣人等)在精神上的无限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庄子的逍遥游,主旨是讨论人如何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问题。庄子“坐忘”的境界就是他所说的“
6、无己”或“丧我”的境界。在庄子哲学中对“真”和“美”的关系也有所讨论,秋水篇中所谓“反其真”就是反回到自然而然的本来状态。庄子主张“法天贵真”,反对一切违反自然本性的“人为”。在庄子哲学中“真”与“美”是一致的,而“真”必须是顺性命之情”的。庄子的“求真”也是为了“求美”,无“美”也就无所谓“真”。“求真”是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庄子很少肯定道德,他有反道德的倾向。庄子认为,个体人格的自由的实现不仅是“大美”,而且是最高的“德”,最高的“善”。庄子的“善”是包含在其最高的“美”(大美)之中的。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统一于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上。庄子哲学在“真
7、”、“善”、“美”问题上和老子不同,他是以“美”为最高。上述孔子、老子、庄子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是三种不同的价值哲学,而这三种哲学表现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任何有价值的哲学体系总在追求着“真”、“善”、“美”的三者的统一,但如何统一以及达到统一的过程并不相同。从人类发展看,我们也不必求其相同。在我们的先秦时代,哲学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它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当时的哲人能从非常广阔的领域来讨论宇宙人生终极关切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我国的哲学放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和世界其他地区(希腊、印度等)相比实不逊色,这正是因为它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它能从不同的路径来探讨宇宙人生的终极关切问题。
8、我国先秦哲学的发展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它的“多元化”。哲学的多元化才能使哲学得到充分发展,“一元化”最终将窒息哲学的生命力。除了“多元化”对文化和哲学的发展意义之外,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类型的哲学体系的式样和不同取向的人生价值的追求。还又可以表示我们今天的一种对“真”、“善”、“美”的意义的关注和了解。二、儒家哲学(一)儒家情感哲学儒家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是讨论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和价值问题的学问;但是,讨论人的存在和意义的问题,就不能没有情感,这正是儒学之所以重视情感问题的原因所在。所谓“重视”,就是把情感放在人的存在问题的重要地位甚至中心地位,舍此不能讨论人的问题。换句话说,对
9、于人的存在而言,情感具有基本的性质,情感就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儒家哲学为情感哲学或情感型哲学。这是儒学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的儒家哲学不仅肯定情感(特别是道德情感)的重要作用,而且没有将情感与理性对立起来,而是寻求二者的统一,并由此建立普遍的德性伦理和“具体理性”学说。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特别看重人的“真情实感”,认为这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所谓“真情”,就是发自内心的最原始最真实的自然情感;所谓“实感”,就是来自生命存在本身的真实而无任何虚幻的自我感知和感受。这是一种神形、心身合一说,与灵与肉的二元论有区别。“真情实感”是人所本有的,也是人所特有的,是最原始的,又是最
10、有价值意义的,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即由此而来。儒家论情感,首先是从“亲情”开始的,最重要的是“孝”。孝被认为是家族伦理,但首先是一个情感的问题。“孝弟为仁之本”,说明亲情之孝是实现人的最高价值仁的基础。儒家承认,在亲情这一点上,人与动物有“极相似”之处,这是人与动物连续性的一面,但这未必有损于人类的尊严。自然情感之对于人,既有原始性,又有目的性,它决定了人生的目的追求,“安身立命”之学,就是求得一个“安”,但又是很高的境界。从存在及其价值的意义上理解亲情之孝,是很有意思的。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孔子选择这件“事实”本身,就是要说明情感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这才
11、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这里还引出另一个问题,情与法的关系问题。但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情是人的存在问题,法是制度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的人,当然要面对“法治”还是“礼治”一类问题。但是作为个体的人,便有存在方式及其价值选择问题,当情感与法发生冲突时,个人有选择的自由,孔子的选择是承担责任的,这就是朱子所说,是“天理人情之至”,应当如此。儒家哲学就是“天理人情”之学。儒家是主张“礼治”的,未能开出民主法治,这是事实;但这里的问题是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说,孔子反对法治。如果说,孔子没有直接论及情与法的冲突,那么,孟子的“窃负而逃”却直接提出并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孔子所说的情况下,可
12、以父子相隐;在孟子所说的情况下,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最高权力而实现个人的心愿,享受人生的乐趣。孟子并没有否定法的合理性,更没有以权压法,当然不存在“徇情枉法”的问题。 孝固然处于对父母之爱,但又不止于此,它只是生长点、“发端处”,它要不断生长、发展,最终要实现仁德。郭店竹简中有多处提到孝,唐虞之道:“孝之方,爱天下之民”,五行篇:“爱父,其攸埃人,仁也”,语丛三:“爱亲,则其方爱人”,等等。孝已经由所谓“私人情感”发展而为普遍的人类情感。在儒家看来,这是有内在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体现了存在与价值的统一。(二)儒家道德层次论儒家伦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伦理文化,二千多年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 哲学 对于 现实 人生 意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