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年度4月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学习基础试题及其答案解析.doc
《全国2018年度4月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学习基础试题及其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8年度4月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学习基础试题及其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3706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A.生态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生态的重大问题B.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C.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D.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2.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担当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是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谋求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B.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个人需要C.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信念是人们在
3、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下列关于信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信念是人的随心所欲的想象B.信念反映了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C.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D.信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4.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入,这属于A.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C. 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
4、的联系,它们之间是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B.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C.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的关系6.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把理想变为现实,最根本的是要A.付诸行动B.坚定信念C.提升境界D.展望未来7.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无论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保障人权B.艰苦朴素C.爱好和平D.改革创新8.司马迁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5、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当今社会,也有成千上万的英模人物,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曲折,以坚定的信心在逆境中奋起,最后赢得了成功,成为了新时期学习的榜样。这启示我们,对于人生旅途中的逆境,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A.大胆正视,积极应对B.居安思危,自制自励C.怨天尤人,自暴自弃D.谦虚谨慎,戒骄戒躁9.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着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内容。下列关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B. 一个人实现的自我价值越大,他创造的社会价值
6、也就越大C.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D.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彼此隔绝、互不相干的10.人来源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永远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持有的正确态度是A.人独立于自然B.人消极地依赖自然C.人有意识地掠夺自然D.人有目的地利用和保护自然1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的人,是很难获得别人尊重的。这启示我们,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C.宽容原则D.互助原则12.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入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
7、样”。与法律不同,如果有人不遵守道德,通常只是受到舆论的批评和良心的谴责。这体现了道德对人行为的调节具有A.广泛性B.先进性C.非强制性D.相对稳定性13.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A.人文主义B.集体主义C.功利主义D.个人主义14.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A.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B.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C.生态道德的主要内容D.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15.一般来说,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有心理上或行为习惯上多种成分的相应发展。其中,人们在抉择道德行为时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称为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规范D
8、.道德行为16.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中A.学思并重的要求B.积善成德的要求C.择善而从的要求D.慎独自律的要求17.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必须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为人民群众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自主地从事各种正当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合理地追求生存和生活状态的改善,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保护。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A. 公平正义的要求B.执法为民的要求C.依法治国的要求D.服务大局的要
9、求18.在我国,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19.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指的是法的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20.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关于我国法的渊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判例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渊源B.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意义重大C.特别行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年度 自考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学习 基础 试题 及其 答案 谜底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