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方针教案课程规划设计江苏教育教学方针出版社.doc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方针教案课程规划设计江苏教育教学方针出版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方针教案课程规划设计江苏教育教学方针出版社.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教案设计五 年 级 上 册江苏教育出版社青州市-镇小学2014.9单元课题课序课题课时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22太阳钟13昼夜交替14看月亮1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2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的行进22照镜子23研究透镜14七色光1第三单元电和磁1简单电路22导体和绝缘体1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14研究磁铁25电磁铁2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测量呼吸和心跳12肺和呼吸1 3心脏与血液循环1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12建立模型1课题: 第一单元 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2、知道影子是怎么样的方向、长短受太阳的影响。3、能够知道一天中影子方向、长短、气
2、温和太阳位置的关系。重点:难点:能够将影子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建立起联系。能够坚持观察一天中影子、气温与太阳的运动并记录。教学用具:指南针、直尺、铅笔、闹钟、手电筒、橡皮泥、铅笔、橡皮。教学过程:1、 导入: 由日升、日落,探讨太阳的运动,由“立竿见影”谈到影子。2、 问题探讨:1、在黑板上画一个人,让学生画出人的影子。2、太阳和影子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三、实践活动:室外:1、在课间标记杆子的影子顶端,记录影子长度和方向。 2、用橡皮泥把铅笔固定在白纸上,课间画出铅笔的影子, 并在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室内: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位置变化)4、
3、 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太阳运动的规律。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一单元 2、 太阳钟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2、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以及其他计时工具。3、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重点:难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制作方法的太阳钟的制作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制作太阳钟。教学用具:硬纸板、双面胶、铅笔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几种影子,让学生估计当时的时间。二、讨论活动:1、你们知道哪些用影子来推断时间的例子?全班交流。2、如果让你自己制作一个太阳钟,你打算怎么做?小组讨论。三、制作活动: 分组制作太阳钟。 日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呈
4、南高北低,倾斜地安放于石台上,使晷针指向北极星。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一直沿用了几千年。4、 思考:1、用自己所做的太阳钟进行实际检测时间。2、课后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推断时间教学反思:课题: 第一单元 3、 昼夜交替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2、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程。3、能根据地球自传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重点:难点:进一步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教学用具:手电筒、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导入:1、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二、活动设计:1、通过
5、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同一时刻,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时间不一定一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2、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3、实验的时候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国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同,找出不同时间的国家例子。4、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三、课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教学反思:课题: 第一单元 4、 看月亮教学目标: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重点:难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能够独立观察月相的变化,能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教学用具:月相变化盒、硬纸板教学过程:一、月相: 天文学术语。(phase o
6、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中国古代人民就观察月相并且记录,月相的变化同中国农历日期相对应。二、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提出月相变化可能是什么规律。2、用月相观察盒,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3、讲解月相为什么会变化。4、制作月相日记卡纸。三、布置记月相日记。教学反思:课题: 第一单元 5、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2、知道动植物、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3、能观察记录植物在一天中的变化。重点:难点:知道昼夜变化对动
7、植物会产生影响。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教学用具: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教学过程:导入: 生活中有些现象很神奇,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在你周围哪些植物也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2、 实践活动:1、选择一种植物,记录它在一天的变化。2、你还知道哪些情况是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的。资料交流。3、这些昼夜交替对动植物影响的事实,能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呢?三、拓展: 如果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生物的习性会发生什么变化,阅读课本14页,思考讨论。教学反思:课题: 第二单元 1、光的行进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
8、路线。3、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重点:难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教学用具:纸盒、剪刀、胶水、透明纸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谈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光与色彩的知识。二、认识光源:(1)、你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 介绍光源的定义: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三、小孔成像实验:学生制作、实验、观察现象。汇报你们有什么发现?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讲解:小孔成像的成因。教学反思:课题: 第二单元 2、 照镜子教学目标:1、能自行研究镜子并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3、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
9、能画图解释。重点:难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教学用具:镜子、汤匙、金属面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照镜子吧,有没有发现过什么有趣的现象呀?二、识平面镜及特点:1、大家玩一玩手中的一面小镜子,你能发现些什么有趣的现象?2、镜子里能照出自己;镜子里的左右和物体本身的左右相反;镜子在阳光下可以在墙上照出光斑还能移动;我可以利用镜子看到坐在我身后的人;把书放在镜子前,镜子里的字是反的。3、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三、联系生活,讨论用途: 让大家找一找能照出别的东西的物体。四、活动,小组竞赛:小组根据材料和说明,合作制作潜望镜。教学反思:课题: 第二单元 3、研究透镜教
10、学目标:l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l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l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重点:难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制作简易望远镜。教学用具:分组实验材料:三种类型的凸透镜各一片,蜡烛一支,火柴一盒,纸屏一个,支架三个,凹透镜一片,布卷尺一把,记录纸一张。教学过程:一、观察水滴、水杯对物体的放大现象桌上有一张画报,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将报上的字放大吗?(提供材料:画报、滴管、玻璃杯、玻璃碟)思考:字为什么会放大呢?学生此时还不会从光线的折射的角度来分析,但在学生分析的同时,可能会想到放大镜,水、玻璃杯有着放大镜的作用。二、了解凹透镜。观察凸透镜,研究凸透镜的作用。要求:在纸
11、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在实验的同时做好记录,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要找的答案。做实验时确保三者(蜡烛、凸透镜、纸屏)有一者不动,每次只能调节另外两个物体。三、拓展延伸:尝试做一个望远镜。教学反思:课题: 第二单元 4、七色光教学目标:l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l2、透过单色光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l3、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猜测和合理的解释。重点:难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教学用具:教师准备:演示材料:有关彩虹的图象材料,分组实验材料:三棱镜一块,喷雾器一只,彩色玻璃纸。学生准备:白纸,自制陀螺,彩笔一盒,手电筒一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科学 教学 方针 教案 课程 规划 计划 设计 江苏 教育 出版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