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
2、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
3、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措施:1、 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第一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将进行千字文(一)、(二)、(三)的教学。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千字文。2、能对照“解析”理解千字文的意思。3、通过诵读千字文,感受千字文形式整齐、押韵顺口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
4、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千字文。2、能对照“解析”理解千字文的意思。教学难点:能对照“解析”理解千字文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千字文的韵律美。突破方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教具、学具: 作者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 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千字文的由来南朝梁武帝为了教自己的孩子们识字,想编写一本识字教材。他先让人选取了1000个不重复的字,每个字写在一张纸片上,杂乱无序;然后又交给极富才华的周兴嗣,要求他把这1000个字,编成形式整齐、押韵顺口的识字教材,这就是著名的千字文。在古代
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千字文,古人多简称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千字文每4句为一句,共250句,1000个字。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期编写完,累得须发皆白。千字文由于时代久远,内容已不易于理解。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从第一句“天玄地黄”开始,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课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从第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火縻”为第二部分二、经典回放: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6、,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三、教师简介千字文(二)四、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五、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六、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
7、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七、故事链接:第2页 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八、拓展活动:读一读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九、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 千字文(二)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
8、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二)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
9、共同放声齐读。六、故事链接:第5页 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七、拓展活动:读一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意思: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荀子劝学意思: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
10、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注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声音和谐才能清亮纯正,体形直立身影才能端正。道理: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3课时 千字文(三)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
11、)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二、简介千字文(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一
12、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供养父亲,待奉国君,要做到认真、谨慎、恭敬。对父母孝,要尽心竭力;对国君忠,要不惜献出生命。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让父母冬暖夏凉。能这样去做,德行就同兰花一样馨香,同青松一样茂盛。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13、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故事链接:第7页 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七、拓展活动:查一查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二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将进行六首古诗的教学,分别是第4课的月夜、相思,第5课的山中、济上作和第6课的断句、宣城见杜鹃。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3、通过
14、诵读了解诗人思乡怀远的真情实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突破方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教具、学具: 作者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4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导入月亮是人们最喜欢的天体。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的咏月诗都由此而生,历久不衰。咏月诗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一块引人注目的亮色,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在以往的悠悠岁
15、月里,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月圆这一自然景观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尽遐思,他们把明月当作传情达意的物象,逐月抒怀,千种思绪,万般情怀自然涌上心头,今天,让我们学习一首咏月诗月夜。 二、经典回放:月 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乡 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三、简介李觏 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四、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
16、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五、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六、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七、知识链接: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八、拓展活动:背一背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
17、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5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山 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 (明)徐祯青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二、简介作者 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
18、,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第一首:注释:滞:留滞。 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况属:何况是。 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整首诗的意思:诗人一个人在京城生活,与故乡距离遥远。他思念着故乡的亲人,亲人也思念着他。寄来的家信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说
19、的都是希望诗人早日还乡的话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第二首:注释:秋节: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济水:古水名,我国古书上记载的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黄花:菊花。全诗的意思:重阳佳节,客居他乡现年的诗人将孤舟停泊在济水之上,伤
20、感顿生。忽然看到岸上开放的菊花,更觉离家漂泊的惆怅。最后一句写到故乡的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联想到家乡的亲人也会思念自己,突出了诗人此时此刻的思乡之情和自身的孤单清凉。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七、拓展活动: 1、说一说 说一说本课的
21、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 2、读一读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6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断句(北魏)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宣城见杜鹃花(唐) 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二、简介作者 刘昶是南朝宋文帝
22、第九子。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第一首:这首诗题为断句,“断句”同于“绝句”,就是联句未成的意思。 鄣:边地险要处的城堡。诗的前两句写边关之景。白云之“来”,黄沙之“起”,充满了动感,既传写出边关特有的风云之气,也造出一种紧迫压抑的情绪,透露出逃亡者的惊恐心理。后两句转为抒情。“四面绝”的“绝”字不仅写出关
23、山高入云天之势,而且也写出了边塞绝域的荒凉穷僻。 身处绝域, 四顾皆山,怎不令诗人发出“故乡几千里”的悲声!第二首: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观到了杜鹃花。杜鹃叫一回,我的泪流一次,伤心欲绝,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知识链接:了解的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七、拓展活动:读一
24、读 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念故乡的古诗,请看: 人日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意思:(人日:指阴历正月初七,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人日思归,就是指正月初七这天想回家了。)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第三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将进行“古城建筑”的教学,分别是7古城、8塔、9桥、10楼
25、阁和探究课我当小导游。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著名的古城和历史悠久的塔桥楼阁。2、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著名的古城和历史悠久的塔桥楼阁。2、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教学难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突破方法:查阅资料,想象呈现,交流讨论。教具、学具: 图片、文字资料。教学时间:4课时。第7课、古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2、理解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3、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难点:平遥古城
26、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三、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2、学生结合文意体会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3、全班交流。4、学生认真读课文并尝试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5、学生小组交流。6、教师小结。7、拓展活动:第19页8、布置作业:搜集资料第8课、塔一、教学目标1、理解塔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2、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大雁塔及应县木塔作为中外古迹的价值体现。难点: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
27、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三、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2、学生结合文意体会大雁塔及应县木塔作为中外古迹的价值体现。3、全班交流。4、学生认真读课文并尝试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5、学生小组交流。6、教师小结。7、齐读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节选)并体会诗中所体现的意思。8、拓展活动:第21页9、布置作业:搜集资料第9课、桥一、教学目标1、理解桥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2、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二、教学过程导入:一座桥就
28、是一个故事;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桥就是一种民俗文化。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修建了无数的桥梁。这些桥梁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江山。探究:1、介绍赵州桥。2、介绍卢沟桥。3、学生自读。4、学生认真读课文并尝试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5、学生小组交流。6、教师小结。7、拓展活动:(1)品一品:结合赵州桥的外景照品味“初月如云,长虹饮涧”(2)想一想:结合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尽情想象狮子的姿态。8、布置作业:搜集资料第10课、楼阁一、教学目标1、理解楼阁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2、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谁知道江南四大名楼是什么?学生:湖
29、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和江苏的阅江楼(二)新知:1、出示图片并对黄鹤楼做相应的介绍。2、齐读崔颢的黄鹤楼并背诵“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介绍滕王阁。4、出示王勃的滕王阁序。背诵里面的经典名句。5、学习王勃的滕王阁诗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三)拓展活动查一查:我国民间有“四大名楼”“八大名楼”“十大名楼”之说。寻找资料,了解一下这些说法分别指的哪些名楼?在哪些省市?(四)布置作业:搜集材料第四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将进行“文学巨匠”的教学,分别是11屈
30、原、12李白、13杜甫。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巨匠”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在文学上的贡献。2、能对照资料了解史实。3、通过诵读,了解,使学生更加崇敬这些文学巨匠,知道他们为我国的文学殿堂做出的贡献。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文学巨匠”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在文学上的贡献。2、通过诵读,了解,使学生更加崇敬文学巨匠,知道他们为我国的文学殿堂做出的贡献。教学难点:补充学生对相关史实的缺乏,帮助理解内容。突破方法:以丰富的资料增加学生的理解力。教具、学具: 相关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11课、文学巨匠屈原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其代表作。2、体会屈原在文学上的贡献。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
31、们知道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吗?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你又知道多少呢?学生:屈原师:那关于屈原你又知道多少呢?(二)新知1、学生读文章,在读的时候找出屈原的相关生平。2、学生交流。3、教师介绍屈原的生平。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精通历史、文学、神话。4、屈原的代表作屈原运用楚国的方言和民歌形式创作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5、介绍楚辞,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解读】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三)拓展活动读一读:诵读屈原名句,体会他们的含义。
32、(四)布置作业:搜集材料第12课时 文学巨匠李白教学目标: 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教学过程:一、生平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
33、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二、主要作品客中作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4、静夜思 将进酒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送友人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怨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游天姥吟留别 陵酒肆留别 关山月子夜吴歌长干行蜀道难长相思 行路难玉阶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春思 赠汪伦登金陵凤凰台月下独酌 清平调三、拓展活动背诵李白有关月亮的诗歌,比一比,看谁背诵的既多又准。第13课时 文学巨匠杜甫教学目标: 了解杜甫平及主要作品教学过程:一、生平简介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
35、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
36、,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二、主要作品望岳饮中八仙歌登高 江畔独步寻花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春望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阁夜咏怀古迹五首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别房太尉墓旅夜书怀蜀相 客至野望八阵图江南逢李龟年登楼宿府月夜 春夜喜雨佳人 兵车行月夜春宿左省绝句三、拓展活动:查一查杜甫在山东漫游了8年,在现今的济南、泰安、济宁等地方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望岳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刻在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上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已成为济南的一个文化符号。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杜甫在山东的游历情况。第五单元备课教学
37、内容:本单元将进行“文学巨匠”的教学,分别是14苏轼、15关汉卿、16曹雪芹。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巨匠”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在文学上的贡献。2、能对照资料了解史实。3、通过诵读,了解,使学生更加崇敬这些文学巨匠,知道他们为我国的文学殿堂做出的贡献。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文学巨匠”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在文学上的贡献。2、通过诵读,了解,使学生更加崇敬文学巨匠,知道他们为我国的文学殿堂做出的贡献。教学难点:补充学生对相关史实的缺乏,帮助理解内容。突破方法:以丰富的资料增加学生的理解力。教具、学具: 相关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14课时 文学巨匠苏轼教学目标: 了解苏轼平及主要成就教学过
38、程:一、生平及成就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39、。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而自成一家。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
40、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
41、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二、拓展活动“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苏轼父子三人,世称“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你知道“三苏”都是谁吗? 第15课、关汉卿教学目标:1、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2、体会关汉卿在文学上的贡献。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学过关于关汉卿的著作,但关于关汉卿你知道多少呢?(二)新知1、学生读文章,在读的时候找出关汉卿的相关生平。2、学生交流。3、教师介绍关汉卿的生平。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
42、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4、关汉卿的代表作关汉卿望江亭救风尘调风月(三)拓展活动“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搜集资料看看三苏是说的谁? (四)布置作业:搜集材料第16课时 文学巨匠曹雪芹教学目标: 解曹雪芹的生平及主要成就教学过程:一、生平及成就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
43、”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性格傲慢,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