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docx
《高一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高一教学教学工作安排1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中学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洁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需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精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学问,教材中逐步绽开这些内容,最终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学问,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学问。这些基础学问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二、三维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
2、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探讨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依据实际状况选定参考系。(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改变。2、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究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详细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探讨,在探讨与沟通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识的常见现象和已有阅历动身,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视察、勤于思索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学问的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酷爱自然,关切科技,正确方法,科学看法。
3、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质点的概念;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2)难点1、理解质点的概念四、教学突破课前师生收集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身边熟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有关物理概念,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和思索。五、教学流程设计(一)引入课题老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视频,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同学们思索回答:这些场景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什么叫做机械运动?举例说明。2、对学生的举例分析赐予评价,并依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
4、。3、指导学生分析视频资料,指出: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诗人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概磅礴的瀑布,画家也可以用漂亮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即怎样地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改变呢?(二)物体和质点老师活动1、探讨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态,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改变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具体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改变,并不是一件简洁的事情。(多媒体展示三幅图),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留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
5、各部分别太阳的远近在不断改变。2、分析:地球是一个硕大无朋,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当我们探讨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奇妙的方法?3、指导学生探讨。在学生探讨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采纳科学抽象的方法,即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态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4、可见,引入质点是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使物体的困难运动转化成点的运动。5、总结得出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即没有形态、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
6、量。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志向化模型。引入志向化模型,抓住主要冲突,忽视次要冲突,尽可能把困难问题简洁化,是物理学上常常用到的一种探讨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6、进一步说明: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必需从实际动身,撇开不考虑的(只能是与当前考察无关的因素),和对当前考察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1、学生分小组探讨得出:探讨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视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视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忽视地球的大小和形态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视地球质量吗?听讲,记录,仔细体会,理解引入质点的意义。2、探讨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地球的自转和
7、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师生共同探讨得出:关于质点简化的条件一个物体能否抽象成质点,并不是取决于物体的形态和体积大小,这要看详细状况而定。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状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在这种状况下,物体的大小、形态就无关紧要了,可以把整个物体当质点。例如:平直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状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它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把汽车当作质点。当然,假如我们须要探讨汽车轮胎的运动,由于轮胎上各部分运动状况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了。要留意的是:同一物体在不
8、怜悯况下有时可看质点,有时不行以看作质点,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上海,探讨火车的运行的时间,可将火车看成质点,而火车过桥时,计算火车过桥的时间,不行以将火车看成质点。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例如:探讨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探讨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物体的形态、大小可忽视再如:乒乓球旋转对球的运动的较大的影响,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就不能把乒乓球简洁看作质点。(三)参考系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围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2、让学生视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得出什么结论?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
9、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小结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在选定参考系后要假定自己站在参照物中去视察物体的运动,即“参考系上长着视察者的眼睛”。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需选择同一参照系,比较才有意义。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取是随意的,但在实际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洁为原则。在没有特殊说明时,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例如,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而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四)坐标系1、提出问题:怎样定量(精确)人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2、提示:你的描述必需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
10、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3、总结: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改变,须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坐标系是在参考系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改变须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假如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精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假如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须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须要建立三维坐标系。一维坐标: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即物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
11、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五)巩固练习,沟通和小结老师活动出示课堂练习;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问;组织各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结;老师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对学生的总结赐予确定和评价。学生活动根据要求完成课堂练习;依据老师供应的信息回顾本节学问;在相互合作沟通的基础上做好书面总结;听老师总结,补充修改自己的书面总结。高一教学教学工作安排2一、教学要求本学期接着运用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是在我区原中学物理学习讲义的基础上依据中学物理新大纲修改而成的。中
12、学物理学习讲义在我区连续试用了11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经过修改后的这套教科书,保持了原中学物理学习讲义的基本特点,并且依据教化部颁布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一般中学课程安排的精神,对教科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后的习题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留意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高一学生的学习。依据新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在运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1、仔细学习新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悟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养教化为基本动身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依据各校、各班的详细状况,制定恰当的教学安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忱地使每
13、一个学生在中学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老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二、本学期教学进度支配本学期共20周,实际支配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3课时(未计入可支配的选修课一课时)计算,共51课时。期中练习支配在第11周,期末练习支配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教学时数为:第一章力力的合成和分解6课时其次章直线运动9课时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6课时第四章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6课时期复习与练习第五章物体的平衡4课时第六章圆周运动6课时第七章万有引力6课时第八章功动能定理5课时学生试验7课时三、几点说明:1。建议期中练习前教学进度限制到第四章结束。2。在教学中留意
14、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要求靠拢;其次是初、中学学问的连接关系,特殊留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肯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仔细体会,并依据学生实际状况支配教学;第三是学问的形成过程与讲练习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习题替代学生的相识过程。3。对于学生试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试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老师有安排地支配试验内容与进度,留意从一般的试验学问和基本的试验操作技能培育学生,以形成良好的试验素养和试验习惯。三、主要教研活动本年级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对新大纲的学习和落实,特殊是最近几
15、年参与工作的青年老师和刚起先在中学任教的老师更要加强探讨。全体的教材教法分析与介绍,一般每月一次,对新高一老师则打算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活动内容,包括集体备课、阅历介绍、探讨课等。详细活动支配见每月的进修活动日程支配表。高一教学教学工作安排3对于刚升入中学的学生而言,有五方面的安排与中学生亲密相关,详细包括作息安排、必修课安排、选修课安排、拓展安排和选科安排。“作息安排最关键在于执行,有的同学虽然安排10点钟睡觉,可是做作业拖沓,时常是十一二点才睡觉,这样的作息安排,就等于没制订。”良好的作息安排,不但可以保证同学们有规律的生活,也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其次,针对必修课安排,许多同学认
16、为,“这有什么好安排的?不是按老师的要求学就可以了吗?”必修课安排是重要的学习安排,不但要在学期安排、月安排、周安排和日安排中都要有所体现,而且对于详细学科,每个学期要取得怎样的成果,要达到怎样的要求,都应当逐一分析自己的实力以及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制订课前预习安排,课堂学习安排、课后复习安排、补充学习安排。而选修课安排是学校供应平台、菜单,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安排。与必修课安排不同,同学对选择哪些课程有肯定的自主权,因此,选修课安排更能体现同学的特性和爱好。“三大方法”监督调整安排在实现目标、实施安排的过程中,反馈与调整是自始至终的。在此,举荐三大方法供中学生不断调整安排。第一是日记法。“在睡
17、觉前,想想这一天原委做了什么事,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每天保持这样的思索,不怕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状态,也不必担忧自己无法达到目标。其次是自主互助法。即以自己为主导,同学们要相互帮助和监督。比如,可以请一位同学,让他来监督自己中学语文,这种监督是公开的、透亮的。这种方法对于自控力不强的同学是比较管用的,针对同学提出的看法,来变更自己,促进自我完善。第三是阶段小结法。中学的阶段小结有许多,比如单元测验、中期考试都是阶段小结。阶段小结法可以分析阶段目标是否合理,阶段安排是否得到执行,以此找出哪些地方表现不错,哪些地方尚有不足,刚好进行调整,同时可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安排进行适当修正。下面为中学新生介绍三
18、种新的学习方式,首先是阅读,有意识地培育阅读爱好,多读书,读好书。其次是网络,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利用搜寻引擎可以便利查找我们想要的信息,网络还是巨大的沟通平台,通过Email,同学可以向老师讲解并描述心里话,通过建立个人博客,记录自己的成长感受、学习心得,网上还有许多名人博客,这也是同学们的学习资源。再次是生活,现如今,许多同学其实是远离生活的,现在有不少中学开设了通用技术课,教同学如何装电灯,修马桶等基本生活技能。对于中学生而言,投入到生活中,才会爱上生活。高一教学教学工作安排4学问目标1、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2、会用三角形法则求解;实力目标1、娴熟驾驭物体
19、的受力分析;2、能够依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情感目标培育分析视察实力,物理思维实力和科学的探讨看法。教学建议重点难点分析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依据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所以平行四边行定则依旧是本节的重点,而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娴熟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教法建议一、关于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依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驾驭会比较快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依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
20、举两种状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具有典型范例作用,老师在讲解时留意从以下方面具体分析: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短暂不必探讨,以免分散学生的留意力。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如下图所示)。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压靠在墙面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铅笔、橡皮筋,用手代替墙面体会一下铅笔重力的两个分效果。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学生讲解并描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学问。二、
21、关于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议: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事实上是利用了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变成了在同始终线上的力的合成的问题了。使计算变得简洁。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未接触到有关映射的概念,所以老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首先从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平衡问题时,粗略介绍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1、问题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定则?2、问题2: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老师总结:假如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
2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反之,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引出课程内容。二、授课过程1、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老师讲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所以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样适用于。假如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多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多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一个力原委该怎样分解呢?(停顿)尽管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详细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下面我们便来分析两个实例。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例题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的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教学工作 计划 范本
限制150内